亲子沟通态度论文-李晶,严丽燕

亲子沟通态度论文-李晶,严丽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亲子沟通态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良性竞争,过度竞争

亲子沟通态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严丽燕[1](2017)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竞争态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竞争态度的关系,文章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亲子沟通量表和竞争态度量表对3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得出:(1)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与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着正相关;过度竞争态度与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及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呈显着正相关。(2)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良性竞争存在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亲偏爱被试对过度竞争存在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3)亲子沟通在家庭教养方式与竞争态度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7年07期)

白美花[2](2011)在《亲子沟通及父母教养方式变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职业生涯态度成熟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父母与青少年沟通时,说话内容、声调、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协调一致,能令双方感到舒服、自在、诚实,彼此的自尊极少感到受威胁,会促进其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母亲与青少年之间理想的沟通,会促进其职业生涯态度成熟的发展。父母对青少年采取关爱、自主、追求成就感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其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态度成熟的发展。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态度成熟有显着的正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态度成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变量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变量与职业生涯态度成熟变量之间起媒介变量的作用,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变量对职业生涯态度成熟变量有50%左右预测力的重要变量。(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小单[3](2010)在《王立新:亲子沟通,态度决定一切》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立新简介】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本文来源于《妇女生活(现代家长)》期刊2010年03期)

张颖[4](2008)在《大学生亲子沟通态度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编制了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大学生亲子沟通态度调查问卷。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科学、客观地揭示了大学生亲子沟通态度与其心理适应的现状和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内部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①从总体上看,当前大学生的亲子沟通态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对亲子沟通态度的叁个分维度(价值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倾向)分析发现,大学生亲子沟通价值认知的水平最高,其次是亲子沟通情感体验,相对较低的是沟通行为倾向;大学生在亲子沟通态度上存在性别、专业、家庭成员关系及父母婚姻状况之间的差异。②亲子沟通价值认知、亲子沟通情感体验、亲子沟通行为倾向及其子因素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并且不同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家庭成员关系及父母婚姻状况的大学生在沟通价值认知、沟通情感体验和沟通行为倾向维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着差异。其中在价值认知维度上存在性别、年级、家庭成员关系及父母婚姻状况的显着性差异;在情感体验维度上存在家庭所在地、性别、成员关系及父母婚姻状况的显着性差异;在行为倾向维度上存在年级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显着性差异。③通过自尊和交往焦虑对心理适应的反映发现,总体而言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不同年级、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家庭成员关系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自尊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时不同专业及是否学生干部自变量在交往焦虑上存在显着性影响。④高低亲子沟通态度得分组在自尊和交往焦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差异,同时对亲子沟通态度的叁个分维度(价值认知、情感体验、行为倾向)及其因子进行高低分组后发现,其同样在自尊和交往焦虑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总体而言,高亲子沟通态度水平组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上的得分高于低亲子沟通态度水平组的大学生。(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4-01)

赵阿勐[5](2006)在《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结构、亲子关系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与以往相比在现代社会中为人父母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长非常需要专业的帮助和辅导,以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本研究通过父母成长团体在家长培训中的运用,来探讨其对家长在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上的改变,进而达到改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某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40人,采用《亲子沟通问卷》、《父母教养态度量表》,对团体成员及其子女进行施测。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随机选取20名成员为实验组,参加团体培训,另20名家长为控制组。培训后两组成员进行后测和对照分析,对团体成员及其家属进行访谈,对团体回馈表进行分析。结论:(1)将团体辅导运用到亲职教育中是有效果的和可行的。(2)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小学生家长在教养态度上的正向改变,并全面提高其亲子关系水平。(3)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小学生家长的亲子沟通水平,并通过团体辅导达到改善家庭环境和促进子女成长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2-01)

赵阿勐[6](2006)在《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家庭结构、亲子关系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孩子是社会的希望、家庭的焦点,整个社会都在密切关注着孩子的发展和教育问题。与以往相比在现代社会中为人父母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长非常需要专业的帮助和辅导,以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在各种教育培训中正在被广泛运用,这种辅导形式与咨询治疗理论的结合大大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研究通过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在父母培训中的运用,来探讨其对家长在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上的改变,进而达到改善亲子关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的。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某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40人,采用《亲子沟通问卷》、《父母教养态度量表》,对团体成员及其子女进行施测。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随机选取20名成员为实验组,参加父母效能团体培训,另20名家长为控制组。培训后两组成员进行后测和对照分析,对团体成员及其家属进行访谈,并邀请成员的配偶填写《父亲观察量表》,对团体回馈表进行分析。 结论: (1)将父母效能成长团体辅导运用到亲职教育中是有效果的和可行的。 (2)父母效能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在教养态度上的正向改变,并全面提高其亲子关系水平。 (3)父母效能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的亲子沟通水平,并通过团体辅导达到改善家庭环境和促进子女成长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6-10-01)

赵冬艳[7](2006)在《北京城区高中生亲子沟通、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由性引发的问题逐渐增多,如何对青少年的性行为进行干预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外已有研究表明,亲子间性话题的沟通能够有效的减少青少年的冒险性行为。而我国对于如何干预青少年性行为的研究刚刚起步。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对青少年的各项社会适应都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如何干预青少年的性行为,也应该首先从家庭着手。 本研究着重从亲子沟通、亲子依恋两个方面探讨家庭与青少年性行为、性态度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以847名高一和高二年级的青少年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1)青少年与母亲的日常沟通模式好于与父亲的,女孩与父母的日常沟通模式好于男孩。(2)亲子间在性行为和危险上的沟通非常少,在生理知识和社会问题方面的沟通相对较多。男孩与父亲的性话题沟通模式好于与母亲的,女孩与母亲的性话题沟通模式好于与父亲的。(3)与父母都安全依恋组和与父母都不安全依恋组相比,青少年与父母的日常沟通模式和性话题沟通模式都更好。(4)40%的青少年曾经谈过恋爱。有过接吻行为的青少年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3%。男孩与女孩在看待同龄人性行为的态度上存在显着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对同龄人的性行为持更赞同的态度。(5)在与父母都安全依恋的家庭中,父母与青少年的日常沟通和性话题沟通模式对青少年看待同龄人性行为的态度没有显着的预测作用,而在与父母依恋都不安全的家庭中,父母与青少年的日常沟通模式和性话题沟通模式对青少年看待同龄人性行为的态度及其自身性行为的水平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6-05-22)

潘子彦,伍新春[8](2005)在《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态度、情绪智力及亲子沟通方式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44名初二的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态度及情绪智力问卷、亲子沟通问卷、亲子关系问卷的测查。其中,父母教养态度分为五种:严厉型、放任型、不一致的父亲严厉型、不一致的母亲严厉型、民主型。亲子沟通分为开放式沟通和问题式沟通,同时又区分父亲和母亲与子女的沟通。结果发现:(1)亲子关系与民主型教养态度、父母情绪智力、父子开放式沟通、母子开放式沟通存在显着正相关;与严厉型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母亲严厉型态度、父子问题式沟通、母子问题式沟通存在显着负相关。(2)民主型教养态度、情绪智力、父子开放式沟通、母子开放式沟通可以正向预测亲子关系:严厉型教养态度、不一致的母亲严厉型态度、父子问题式沟通、母子问题式沟通可以负向预测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亲子沟通态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父母与青少年沟通时,说话内容、声调、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协调一致,能令双方感到舒服、自在、诚实,彼此的自尊极少感到受威胁,会促进其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母亲与青少年之间理想的沟通,会促进其职业生涯态度成熟的发展。父母对青少年采取关爱、自主、追求成就感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其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态度成熟的发展。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态度成熟有显着的正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和职业生涯态度成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择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变量在父母的教养方式变量与职业生涯态度成熟变量之间起媒介变量的作用,并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变量对职业生涯态度成熟变量有50%左右预测力的重要变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子沟通态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严丽燕.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竞争态度的关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

[2].白美花.亲子沟通及父母教养方式变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职业生涯态度成熟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小单.王立新:亲子沟通,态度决定一切[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

[4].张颖.大学生亲子沟通态度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08

[5].赵阿勐.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C].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6].赵阿勐.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亲子沟通和教养态度的影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7].赵冬艳.北京城区高中生亲子沟通、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

[8].潘子彦,伍新春.亲子关系与父母教养态度、情绪智力及亲子沟通方式的关系探讨[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标签:;  ;  ;  ;  

亲子沟通态度论文-李晶,严丽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