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鸭湖湿地论文-杨思,刘雪梅,魏圆云,王大安,张曼胤

野鸭湖湿地论文-杨思,刘雪梅,魏圆云,王大安,张曼胤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鸭湖湿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野鸭湖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谱,科普宣教

野鸭湖湿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思,刘雪梅,魏圆云,王大安,张曼胤[1](2019)在《游憩机会谱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以野鸭湖湿地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游憩机会谱(ROS)是一种有效规划和管理游憩资源的方法,它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游憩区域进行分类管理。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以野鸭湖湿地公园为例,从等相环境质量、游憩活动质量、科普宣教功能和管理质量4个方面构建城市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环境因子进行重要性分析。建立城市湿地公园游憩机会谱,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游憩机会谱系,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的科学规划提供参考,为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杨静超,宋楠,王璐[2](2017)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观测站大气颗粒物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站2013年PM_(2.5)和PM_(10)连续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野鸭湖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野鸭湖观测站PM_(2.5)和PM_(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5.7μg/m3和80.2μg/m~3,超标率分别为17.8%和11.4%,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统计。PM_(2.5)和PM_(10)均在1月达到峰值,7月出现最低值。各季PM_(2.5)/PM_(10)值在37.8%~69.9%之间,春季以PM_(10)污染为主,冬季以PM_(2.5)为主。各季节PM_(2.5)和PM_(10)日变化中夏季出峰最早,冬季最晚,冬春季PM_(2.5)浓度为双峰型,夏秋季为单峰型;PM_(10)的日变化仅春季与PM_(2.5)略有不同,晚上峰值强度远大于早上。野鸭湖地区颗粒物污染受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东北气流易造成颗粒物积累,而西南气流有利于颗粒物稀释扩散。典型污染过程显示,持续的东北风控制、风速2.0 m/s左右、平均相对湿度在80.0%左右利于颗粒物浓度的增加;而偏西气流和较高温度、较低湿度能共同起到缓解污染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S2期)

[3](2017)在《北京:野鸭湖湿地打造生态岛》一文中研究指出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国家级重点湿地郊野公园,也是展现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今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联手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该园区内开展了农业景观生态岛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果。据了解,项目开展之前该园区内可供候鸟落脚休憩觅食的湿地浅滩和开阔农田比较有限,很多过境候鸟都选择在官厅水库西部的怀来县区域降落休整。基于此,两个单位主管领导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并(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7年10期)

朱芸芸,李敏,赵暾,曲博,其美[4](2016)在《冬季野鸭湖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研究野鸭湖湿地扁秆藨草、芦苇和茭白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同时分析了根际微生物与微生物量磷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扁秆藨草根际微生物量最高,达60 nmol/g,其次为茭白和芦苇。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是以16∶0、18∶0、i16∶0为代表的好氧菌;根际土壤中也出现以18∶2ω6,9、18∶1ω9c为代表的真菌。影响冬季扁秆藨草、茭白根际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枯落物和气温,而芦苇的特殊根系使其在冬季有较好的适应性。植物根际微生物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磷相关性较好,其中细菌含量与微生物量磷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因此,根际微生物受植物种类影响较大,建议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根据扁秆藨草、芦苇、茭白的不同特点交错种植,且植物进入衰亡期进行收割有利于污染物去除。(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5](2016)在《助力冬奥会2016延庆徒步大会在野鸭湖湿地公园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周年之际,以"走向2022——美丽延庆与冬奥同行"为主题的2016延庆徒步大会,于7月31日在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成功举办。活动当天,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和来自首都的5000多名徒步爱好者参加了5公里和12公里的徒步活动,参加人员在沿途认证点领取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本文来源于《国土绿化》期刊2016年08期)

党丽霞[6](2015)在《野鸭湖湿地植被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野鸭湖湿地不同退水时间条件下地表植被中物种组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别在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对地表覆盖的植被进行了调查。3次调查共设置1 m×1 m样方75个,鉴定出24科74种植物。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不同季节相同样点以及相同季节不同样点其指数差异很大。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不同退水时间湿地地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来考察湿地退化的速度,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5年07期)

杨静超,闫巍,李杨,贾怀录,李花河[7](2015)在《北京野鸭湖湿地观测站O_3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3年8月22日-12月31日北京野鸭湖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分析O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野鸭湖站O3浓度小时均值为48.3μg/m3,超过一级标准率为3.7%,超过二级标准率为1.3%。O3浓度显午后单峰型,高浓度阶段出峰时间(17:00)比低浓度阶段晚2 h,O3浓度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较低。O3浓度变化与气温、风速显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显负相关;受局地上游污染源影响,当低层风向在22.5°~180.0°之间时易造成高O3浓度,西南气流反之。持续的偏东风控制和适中的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是产生光化学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且一天中超标时段多发生在13:00-17:00。(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S1期)

曲博,李敏,其美,朱芸芸,赵暾[8](2015)在《外源植酸酶对野鸭湖湿地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土壤中最主要的有机磷形态是肌醇磷酸盐,占有机磷总量的60%左右,而植酸酶作为催化水解肌醇磷酸盐的主要酶类,在整个有机磷体系转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添加外源植酸酶对湿地土壤各有机磷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在添加外源植酸酶后,湿地土壤各有机磷组分含量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温度,水分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向湿地土壤中添加植酸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使稳定性较高的有机磷向活性较高的有机磷转化。经植酸酶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植酸酶添加量增加以及培养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在第75天培养结束时,高、中、低3组植酸酶处理土壤的活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73.05%、158.16%和122.75%,中活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增加了84.22%、68.7%和53.92%。此外,添加植酸酶处理的湿地土壤稳定性有机磷含量均低于对照,高、中、低3组植酸酶处理土壤的中稳定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减少了62.81%、37.31%和26.14%,高稳定性有机磷质量分数减少了94.71%、87.66%和79.52%,且随着植酸酶含量的增加以及培养时间的推移呈递减趋势。高、中、低3组植酸酶处理土壤中的总有机磷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组低54.03%、42.53%和35.43%。说明在植酸酶作用下,土壤中存在有机磷向无机磷转化的过程。因此通过添加外源植酸酶可以促进稳定性有机磷向活性有机磷转化,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的有效性,使其更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保障了湿地磷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张楠,梁夏天,符颖,季宏兵[9](2015)在《野鸭湖湿地土壤中砷汞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野鸭湖湿地土壤砷汞元素分布规律、形态组成及元素累积影响因素,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砷汞时空变化的影响,在北京延庆县野鸭湖湿地公园及周围几个镇采集表层土壤,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砷汞总量测定,并用五步连续萃取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汞形态,同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As、Hg元素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s、Hg元素在野鸭湖湿地土壤中平均含量10.07、0.088 7mg/kg;均超出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其中草地、耕地中少数采样点低于背景值。砷元素与钒、铁、锰显着正相关(r>0.4,p<0.01);汞与锰正相关,钒、铁、锰含量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As的分布;而锰是影响Hg分布的主要因素。As主要形态为残渣态,Hg主要形态为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对研究区域的砷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2种元素生态风险均较低。(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吴慧芳,王正军[10](2014)在《野鸭湖湿地芦苇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野鸭湖湿地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选择叁个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样地,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测定,分析了芦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之间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存在显着差异,各个样地的生物量在不同月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芦苇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的生物量有显着的影响,这两个变量之间呈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野鸭湖湿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站2013年PM_(2.5)和PM_(10)连续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野鸭湖地区大气颗粒物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野鸭湖观测站PM_(2.5)和PM_(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45.7μg/m3和80.2μg/m~3,超标率分别为17.8%和11.4%,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统计。PM_(2.5)和PM_(10)均在1月达到峰值,7月出现最低值。各季PM_(2.5)/PM_(10)值在37.8%~69.9%之间,春季以PM_(10)污染为主,冬季以PM_(2.5)为主。各季节PM_(2.5)和PM_(10)日变化中夏季出峰最早,冬季最晚,冬春季PM_(2.5)浓度为双峰型,夏秋季为单峰型;PM_(10)的日变化仅春季与PM_(2.5)略有不同,晚上峰值强度远大于早上。野鸭湖地区颗粒物污染受本地源和外来源的共同影响,东北气流易造成颗粒物积累,而西南气流有利于颗粒物稀释扩散。典型污染过程显示,持续的东北风控制、风速2.0 m/s左右、平均相对湿度在80.0%左右利于颗粒物浓度的增加;而偏西气流和较高温度、较低湿度能共同起到缓解污染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鸭湖湿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思,刘雪梅,魏圆云,王大安,张曼胤.游憩机会谱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以野鸭湖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

[2].杨静超,宋楠,王璐.北京野鸭湖湿地观测站大气颗粒物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

[3]..北京:野鸭湖湿地打造生态岛[J].农村科学实验.2017

[4].朱芸芸,李敏,赵暾,曲博,其美.冬季野鸭湖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5]..助力冬奥会2016延庆徒步大会在野鸭湖湿地公园举办[J].国土绿化.2016

[6].党丽霞.野鸭湖湿地植被调查与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

[7].杨静超,闫巍,李杨,贾怀录,李花河.北京野鸭湖湿地观测站O_3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

[8].曲博,李敏,其美,朱芸芸,赵暾.外源植酸酶对野鸭湖湿地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5

[9].张楠,梁夏天,符颖,季宏兵.野鸭湖湿地土壤中砷汞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

[10].吴慧芳,王正军.野鸭湖湿地芦苇生物量的时空动态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野鸭湖湿地论文-杨思,刘雪梅,魏圆云,王大安,张曼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