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利用论文-刘沙沙,李兵,张古彬,冯翔,郭林

磷利用论文-刘沙沙,李兵,张古彬,冯翔,郭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利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肥,上海青,产量,品质

磷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沙沙,李兵,张古彬,冯翔,郭林[1](2019)在《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豫东地区上海青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化肥和禽畜废弃物引起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探究种养结合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选择豫东地区,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上海青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施肥量(20.00 gN/m~2、9.68 gP_2O_5/m~2)相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保证上海青高产优质,提高氮磷含量和养分利用率。有机肥替代组产量均较100%化肥组(H5)小幅度上升,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最高可降低28.13%和83.64%;其中75%有机肥替代组(H_2)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化肥组的1.55倍。此外,有机肥替代比例为75%和50%组的氮磷利用率较高,分别为化肥组的1.64倍和1.34倍。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为75%,可提高上海青产量、品质和氮磷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合理确定区域有机肥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岳辉,鲁俊田,杨海龙,付俊,陈晓旭[2](2019)在《玉米自交系磷利用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利用效率高是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筛选的一个重要特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亲本及其杂交和回交后代在低磷胁迫下磷利用效率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磷利用效率受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 253.39,对磷利用效率起负向作用,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 190.59,对磷利用效率起正向作用,多基因在B2世代遗传效率最高,适宜耐低磷材料的筛选。磷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培育磷高效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环境效应对各群体的遗传变异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王桂伟,陈宝成,王国鹏,李晗灏,梁海[3](2019)在《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生长及磷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损失,提高其有效性,增加作物产量,通过小白菜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产量、品质、土壤养分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以不施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磷肥与钾肥、腐植酸、沸石粉、硅藻土不同搭配并进行超微细化处理。结果表明:超微细活化磷肥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小白菜的产量,增产率达0.44%~12.82%;与氮磷钾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超微细磷钾-腐植酸-硅藻土-沸石粉活化处理小白菜的Vc含量增加了5.3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8.23%,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53.13%,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7.20%~24.87%,磷肥利用率提高了3.28~8.47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在肥料生产和施用中选择超微细磷钾-腐植酸-沸石粉活化处理的肥料。(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伟,张爱忠,姜宁,张仲卿[4](2018)在《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氮、磷利用及排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尿素缓释剂、过瘤胃蛋氨酸、大蒜素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氮和磷消化利用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身体健康且体况相近的泌乳中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不添加复合型饲料添加剂)、A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20%)、B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41%)、C组(复合型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0. 82%),每组6个重复,正试期为30 d,分别测定奶牛干物质、氮和磷表观消化率,粪干物质中氮和磷排泄率,血清总蛋白、尿素氮、磷含量。结果表明:饲喂第30天时A、B、C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氮、磷消化率高于对照组,而氮、磷排泄率均低于对照组;第30天时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尿素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该复合型饲料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奶牛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减少氮、磷随粪便的排出量,减少排泄污染的可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21期)

余桂珍,袁航,罗着,刘延娟,刘娴[5](2019)在《一种基于亚磷酸盐及其脱氢酶的植物磷利用和杂草控制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正磷酸盐(Pi),但由于土壤化学和微生物转化使得土壤可利用磷的浓度并不高。土壤缺磷以及杂草的抗除草剂能力已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提高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能力或寻求可替代正磷酸盐的磷肥以及开发新型杂草控制系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自然界中亚磷酸盐(Phi)是含量仅次于正磷酸盐的磷源,但仅在某些细菌中能被专一性的亚磷酸盐脱氢酶(PTDH)氧化利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则具有抑制作用。利用这一特性,将从土壤宏基因组中直接扩增到的假单胞菌PTDH基因PsPtx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转入烟草中,并通过RT-PCR、垂直板幼苗生长、显性标记和生长竞争实验分析PsPtx转基因烟草的基因表达以及在Phi胁迫条件下的特性。结果显示,PsPtx在其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组织中都有几乎相同水平的表达;PsPtx转基因烟草不但能解除Phi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并将它氧化成可用的Pi作为生长发育所需的磷源,而且在Phi胁迫条件下较野生型烟草有相当明显的生长竞争优势;另外PsPtx还具备成为植物遗传转化显性选择标记的优良特质。因此,PsPtx基因编码的亚磷酸盐脱氢酶可用于开发一种基于亚磷酸盐为磷肥和除草剂的植物磷利用和杂草控制系统,为当前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一个有效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6](2018)在《不同产量水平及磷利用效率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产量及磷利用效率(简称磷效率)花生品种的干物质及磷素累积、分配特性,为高产及磷高效利用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基点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4个花生品种的产量及磷效率差异,以两指标平均值为基准,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磷高效(简称双高型)、高产磷低效、低产磷高效和低产磷低效(简称双低型)四大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主要结果】(1)34个品种中有27个的产量及磷效率类型在两试验点表现一致,占供试品种的79.4%,总体表现稳定。(2)当产量类型相同时,花生磷效率主要取决于植株磷浓度及累积量,器官中磷浓度偏高及营养体磷积累过多,是磷低效的主要原因,基于花生磷高效植株适宜的磷浓度为0.49%-0.55%;双高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而生物产量与高产磷低效型无显着差异;双低型品种磷收获指数低于低产磷高效型,其多吸收的磷素主要用于茎、叶、针等无经济价值的器官,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与低产型品种相比,生殖体及整株较高的磷累积量以及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高产品种的显着特征,磷浓度及磷收获指数对产量影响较小。综上,较高的磷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能力,以及适当偏低的植株磷浓度和适中的磷累积量是高产磷高效花生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5)

韩伟,叶祖鹏,冯琳,顾惠敏,黄国平[7](2018)在《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新疆机采棉主栽模式[1膜6行(10+66+10+66+10)cm]下棉花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机采棉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磷肥(P_2O_5)处理(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各生育时期N、P、K素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利于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N、P、K素积累量的提高,尤以磷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最高。花铃期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各器官N、P、K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了9.85%、24.2%、6.24%、27.1%和51.6%;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处理最高,为2.4%、13.50 kg/hm~2和67.39 kg/hm~2;合理的磷肥施用量促进了机采棉产量的提高,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显着高于对照,分别增产了25.05%和38.53%。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75~150 kg/hm~2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8期)

任盼荣,汪军成,姚立蓉,司二静,杨轲[8](2018)在《大麦种质资源磷利用效率的评价及其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维持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元素。磷矿作为磷肥的原料,是面临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培育磷高效作物新品种势在必行。基于此,本研究对150份大麦种质的磷效率进行评价,筛选出磷高效和低效基因型材料,从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它们响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主要结果有:1)通过盆栽试验对大麦种质进行正常磷和低磷水平处理,通过农艺性状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响应贫磷胁迫的策略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产量下降。综合评价各性状指标筛选出磷高效(GN121)和低效(GN42)基因型各1份。其中GN121在贫磷胁迫下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穗质量和千粒质量较正常磷处理分别下降0.86%、2.50%、1.45%、4.17%、3.79%和4.31%,GN42的各项指标降幅分别为10.37%、15.39%、51.97%、31.25%、40.74%和27.03%。2)以田间施肥量及其1/10分别作为正常磷和贫磷处理水平,水培条件下GN121的长势受贫磷胁迫影响远小于GN42。对贫磷处理3、19 d及恢复供磷3 d后2份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贫磷胁迫下干质量、无机磷及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GN42中各指标的降幅比GN121更大,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恢复供磷3 d后,除相对电导率持续升高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与贫磷胁迫下相反。除相对电导率外,同一条件下GN121的各项指标均比GN42大。3)结合二代和叁代转录组测序,构建了大麦响应贫磷胁迫的转录本数据库,比较基因在不同磷水平下的表达量,在GN121和GN42中分别鉴定到6 182和5 27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参与了磷代谢途径,且这些基因在GN121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GN42。在根系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6和7个磷转运蛋白,它们的表达模式在GN121和GN42之间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王宸,汪睿彤,黄占斌[9](2018)在《纳米碳保水肥对榨菜产量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田种植试验,以等量有效成分肥料为对照,开展纳米碳保水肥对榨菜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碳保水肥在减量10%~40%时的榨菜产量为50 670~56 496 kg/hm~2,较等量有效养分的榨菜专用肥增产53.6%~134.5%,平均增产94.8%,其中减量30%处理增产约93.0%;在肥料利用效率方面,氮、磷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54.0%和39.7%,较榨菜专用肥利用率平均提高36%和37%,减量30%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4%和56%。综合比较,纳米碳保水肥及其减量30%施用能显着提高榨菜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叁峡库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8年06期)

任盼荣[10](2018)在《大麦种质资源磷利用效率的评价及其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缺磷是限制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范围内,缺磷土壤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尽管化肥的施用能提高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磷矿是磷肥的原料,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将面临枯竭,所以培育磷高效作物新品种势在必行。大麦作为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有“荒漠化前最后的作物”之称。基于此,本研究对150份大麦种质资源的磷效率进行评价,筛选出磷高效和低效基因型,以此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探索它们响应低磷胁迫的综合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盆栽试验Ⅰ对150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正常磷和低磷水平处理,成熟后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发现不同基因型响应贫磷胁迫的反应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且产量下降。其中耐低磷品系GN121在贫磷胁迫下株高、茎粗、穗长、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较正常磷处理分别下降了0.86%、2.5%、1.45%、4.17%、3.79%和4.31%;低磷敏感品系GN42的各项指标降幅分别为10.37%、15.39%、51.97%、31.25%、40.74%和27.03%。综合评价各性状指标筛选出磷高效(GN121)和低效(GN42)基因型各一份。2.以GN121和GN42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Ⅰ对它们苗期的根系形态特征分析,发现根系体积、表面积和总长度均在贫磷胁迫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GN121在贫磷条件下较对照最大的降幅分别为4.92%、3.45%和0.79%,而GN42的最大降幅分别为37.86%、18.87%和12.37%。经盆栽试验Ⅱ对它们在不同生育时期的保护性酶活性、叶绿素、无机磷和丙二醛含量测定发现,GN121的保护性酶活性、叶绿素和无机磷含量在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着,而GN42在贫磷处理下各指标参数较对照的降幅均达到显着水平,GN121在贫磷胁迫下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远小于GN42,它们在贫磷胁迫下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的最大增幅分别为2.46%和24.58%。通过水培试验Ⅱ对不同处理条件下GN121和GN42根系中磷转运蛋白HvPT5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随着胁迫时间的延伸,GN121在贫磷胁迫下持续上升,而GN42则相反。3.以大麦田间施肥量及其1/10分别为正常磷和贫磷处理水平,通过水培的方式对GN121和GN42的长势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发现,处理第19天时,GN121和GN42在贫磷胁迫处理下的根系生长明显较对照缓慢,且GN42的地上部也开始出现差异。处理第90天时,GN121的长势受贫磷胁迫影响远远小于GN42。对处理第3天、第19天以及恢复第3天两份材料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贫磷胁迫下干重、无机磷及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贫磷胁迫下GN121各性状指标较对照的最大降幅分别为7.69%、26.18%和16.33%,而GN42中各指标的降幅更大,分别为21.79%、44.22%和26.89%。然而酸性磷酸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贫磷胁迫下GN121各性状指标较对照的最大增幅分别为32.89%、20.63%和22.99%,GN42中各项指标的增幅分别为26.04%、45.46%和64.80%。当恢复供磷水平后,除相对电导率持续升高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与贫磷胁迫下相反。就上述指标而言,除相对电导率外,同一条件下GN121的各项指标均比GN42大;4.通过二代和叁代转录组测序,构建了大麦贫磷胁迫下转录水平的数据库,对比不同磷水平处理下转录本信息,在GN121和GN42中分别鉴定得6182和527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参与了磷代谢途径(如:磷脂降解、含磷酶的水解、蔗糖合成、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以及代谢调控等),且GN121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显着高于GN42。此外,还在根系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6个和7个磷转运蛋白,它们的表达模式在GN121和GN42之间差异较大。本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GN121和GN42之间磷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初步探索,鉴定到一些与磷代谢相关的基因,但它们在磷代谢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8-06-10)

磷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利用效率高是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筛选的一个重要特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亲本及其杂交和回交后代在低磷胁迫下磷利用效率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磷利用效率受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 253.39,对磷利用效率起负向作用,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 190.59,对磷利用效率起正向作用,多基因在B2世代遗传效率最高,适宜耐低磷材料的筛选。磷利用效率可以作为培育磷高效玉米品种的重要指标,环境效应对各群体的遗传变异有一定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沙沙,李兵,张古彬,冯翔,郭林.有机肥替代化肥对豫东地区上海青生长及氮磷利用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9

[2].岳辉,鲁俊田,杨海龙,付俊,陈晓旭.玉米自交系磷利用效率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

[3].王桂伟,陈宝成,王国鹏,李晗灏,梁海.超微细活化磷肥对小白菜生长及磷利用的影响[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4].张伟,张爱忠,姜宁,张仲卿.复合型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氮、磷利用及排泄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5].余桂珍,袁航,罗着,刘延娟,刘娴.一种基于亚磷酸盐及其脱氢酶的植物磷利用和杂草控制系统的建立[J].生物工程学报.2019

[6].于天一,王春晓,孙学武,吴正锋,郑永美.不同产量水平及磷利用效率花生磷素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特点[C].2018年山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韩伟,叶祖鹏,冯琳,顾惠敏,黄国平.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

[8].任盼荣,汪军成,姚立蓉,司二静,杨轲.大麦种质资源磷利用效率的评价及其转录组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

[9].王宸,汪睿彤,黄占斌.纳米碳保水肥对榨菜产量和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J].磷肥与复肥.2018

[10].任盼荣.大麦种质资源磷利用效率的评价及其转录组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  

磷利用论文-刘沙沙,李兵,张古彬,冯翔,郭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