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赵军法,付保恩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赵军法,付保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髋臼骨折,髋关节炎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文献综述

赵军法,付保恩[1](2018)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全髋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小于全髋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炎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8年05期)

俞银贤,易诚青,马金忠,王秋根[2](2016)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治疗年龄<60岁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4月采用HR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左髋16例,右髋18例;年龄33~59岁,平均54岁。病因:酒精性9例,激素性8例,创伤性7例,不明原因10例。病程2~11年,平均5年。股骨头坏死改良Ficat分期为Ⅲ期26例,Ⅳ期8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和改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活动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效果;术后摄X线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是否发生松动,并测量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和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判断术后有无股骨头假体塌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0~84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感染、股骨颈骨折、脱位及炎性假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HHS评分和改良UCLA活动评分分别为(95.22±1.47)、(7.70±1.13)分,均显着优于术前的(50.10±2.27)、(3.90±0.9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8;t=0.830,P=0.003)。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患者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及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HRA可作为治疗中青年FicatⅢ期或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曾令源,肖增明[3](2012)在《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行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髋关节行Harris评分评价术前关节功能及术后疗效,同时对术后髋关节X线片采用Amstutz分区方法评价假体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3例3髋出现髋关节脱位,1例感染病例;Amstutz分区法评价显示所有假体位置均无异常而且均未发现松动、移位及断钉的假体和罩杯;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易于翻修等优点,可明显改善关节的功能、畸形和活动范围,是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雷胜梅,张玉梅[4](2011)在《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ssel thrombosis,DVT)常见于腘静脉、股静脉等,而栓子脱落时常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肝栓塞(liver embolism,LE)等,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1]。吕厚山等[2]报道国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40.0%~58.3%,因此,预防TKA、THA术后下肢DVT至关重要。利伐沙班具有治疗窗宽、药效学和药动学可以预测、不需要检测凝血功能和(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24期)

孙晔,计薇,邵国华[5](201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再障患者的围手术期比一般患者易发生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且因手术的刺激可诱发再障(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1年16期)

钱本文[6](2011)在《髋关节残障应用表面置换、无柄、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重建的病例选择及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人工髋关节的发展史,自1939年Wiles设计了全金属的全髋关节并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实并没有把人工柄插入骨髓腔。1946—1958年,Judet兄弟介绍了短柄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最初结果尚可,但后来由于发生丙烯酸酯的磨损碎屑和头的断裂等问题而停止使用。在21世纪的今天回顾此一事件,可知为非战之罪,而是生医材料的问题。自1990以来,不把人工柄插入骨髓腔的思维又再次抬头,可谓兵分叁路:(一)英、美两国又再度开始研发无柄型人工髋关节,此种保留又保护股骨颈及股骨头的医学装置称(本文来源于《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期刊2011-07-15)

赵滨,陈艺新,刘炯,陈洪强,杨砥[7](2010)在《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中、老年髋关节疾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10年假体在位率超过90%,但如将年轻患者,尤其是55岁以下的男性患者计算在内,假体10年在位率仅为80%,16年在位率降为33%[1]。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从上世纪60(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0年12期)

李奇[8](2010)在《努力提高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改善手术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对金属(metal-on-metal,MOM)界面的人工髋关节置换从开始应用以来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不久前强生DePuy(DePuy Orthopaedics ofJohnson&Johnson)公司对于两种MOM人工髋关节产品的主动召回(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0年05期)

吴海山[9](2010)在《重视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及髋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评估——避免误读人工关节登记资料与临床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采用金属对金属摩擦界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同样是金属界面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报告,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工关节登记资料的发表,在人工关节专业领域产生了极大的争议[1]。某些品牌的假体由于来自人工关节登记系统的高失败率而实施了召回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0年05期)

夏春,王承云,王少杰,张英,石磊[10](2010)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9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初步经验与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6月对19例(19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均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假体。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或定位器下钻入导向钉,根据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的大小,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压配技术固定,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结果 1例术后复查X线片时发现髋臼假体脱位再次手术复位成功;1例在股骨颈定位时发现导针严重偏差,重新定位定向后获得良好位置,术后X线位置良好;其余17例手术顺利和术后X线显示位置良好,出院时均屈髋达90°,步行出院。19例随访3~25个月,平均9.2月,末次随访HSS评分为(91±11)分,较术前(43±10)分明显增高(t=14.465,P=0.000);UCLA髋关节活动评分(7.4±1.6)分,较术前(4.4±1.3)分明显升高(t=8.364,P=0.000)。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某些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优良,特别适合于年轻患者;但该术式有更长学习曲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且在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时需要准备全髋置换的器械。(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治疗年龄<60岁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4月采用HR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左髋16例,右髋18例;年龄33~59岁,平均54岁。病因:酒精性9例,激素性8例,创伤性7例,不明原因10例。病程2~11年,平均5年。股骨头坏死改良Ficat分期为Ⅲ期26例,Ⅳ期8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和改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活动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效果;术后摄X线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是否发生松动,并测量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和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判断术后有无股骨头假体塌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0~84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感染、股骨颈骨折、脱位及炎性假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HHS评分和改良UCLA活动评分分别为(95.22±1.47)、(7.70±1.13)分,均显着优于术前的(50.10±2.27)、(3.90±0.9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8;t=0.830,P=0.003)。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患者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及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HRA可作为治疗中青年FicatⅢ期或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参考文献

[1].赵军法,付保恩.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2].俞银贤,易诚青,马金忠,王秋根.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6

[3].曾令源,肖增明.无柄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青壮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

[4].雷胜梅,张玉梅.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1

[5].孙晔,计薇,邵国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江苏医药.2011

[6].钱本文.髋关节残障应用表面置换、无柄、短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重建的病例选择及相关研究[C].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2011

[7].赵滨,陈艺新,刘炯,陈洪强,杨砥.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2例报告[J].贵州医药.2010

[8].李奇.努力提高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效果——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改善手术技术[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

[9].吴海山.重视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及髋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评估——避免误读人工关节登记资料与临床研究报告[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

[10].夏春,王承云,王少杰,张英,石磊.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9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

标签:;  ;  ;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论文-赵军法,付保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