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率论文-李晗

漂移率论文-李晗

导读:本文包含了漂移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波变换,陀螺漂移率,MATLAB

漂移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晗[1](2019)在《小波变换在抑制陀螺漂移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小波变换的方法抑制陀螺漂移率,运用MATLAB仿真手段将小波函数的抑制效果直观展示,并使用均方根误差评价方法选取最优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在抑制陀螺漂移率上表现优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2期)

蔡晓玉,田石柱[2](2018)在《基于IDA的连续梁桥残余柱体漂移率的倒塌判定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破坏,提出了残余柱体漂移率的倒塌判定指标,以一座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建立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进行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增量动力分析)分析。通过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以墩顶峰值位移与墩顶残余位移为DM (Damage Measures损伤指标),以谱加速度S_a(T_1,5%)为IM (Intensity Measures强度指标)的IDA曲线,分析IDA曲线得到结构倒塌时的柱体残余漂移率与柱体漂移率。比较柱体漂移率与残余柱体漂移率对应的IM,分析以残余柱体漂移率作为桥梁倒塌判定指标的优势。结果表明,与桥梁倒塌时柱体漂移率的倒塌判定指标相比,残余柱体漂移率对应的谱加速度较小,即桥梁较早进入倒塌阶段,可用于震后桥梁的可修复性评估。(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6期)

付小虎,方苏,赵儒臣,孙剑芳,张晔[3](2018)在《用于Hg原子光晶格钟的低漂移率超稳腔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晶格钟需要高稳定度的超稳激光,而超稳激光的频率稳定性受限于超稳腔的热噪声和温度涨落,因此,降低超稳腔的温度涨落对于超稳激光的频率噪声达到热噪声极限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达到热噪声极限对超稳腔温度稳定性的要求,设计了超稳腔控温系统,其包括一层被动隔热、两层主动控温的超稳腔真空系统和主动控温装置;找到了超稳腔的零膨胀工作温度;测量了真空隔热系统的温度传递时间常数(3.6d);监测了真空腔内主动控温层11d的温度涨落(<1mK)。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在频域和时域上分别计算得到了超稳腔的温度波动,确定了千秒内的温度涨落引起的频率噪声均在热噪声极限以下。利用磁光阱产生的199 Hg冷原子的钟频跃迁光谱测得超稳腔的长期温度漂移为4.2kHz/d,符合Hg原子光晶格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9期)

何冬,赵明,谢军,屈勇晟,孙云峰[4](2015)在《基于DDS的导航卫星钟频率漂移率的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导航及定位系统中,高稳定度的时频信号来源于高精度的原子钟,但由于原子钟频率漂移率的影响,卫星钟的频率会变得越来越不准确,从而影响定位、授时性能。本文在分析了星载原子钟频率特性的基础上,应用数字直接频率合成(DDS)技术,提出了一种补偿卫星钟频率漂移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卫星钟频率调整时间间隔的控制,完成对频率漂移率大小的调整,实现了卫星钟频率准确度的自主、平稳、连续校正,克服了对卫星钟直接调频引起频率突变的缺点。同时,进行了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研制出原理样机,并对频率漂移率调整功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星载铷原子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卫星钟频率漂移率的准确调整,使其频率漂移率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期刊2015-05-13)

胡立志,董莲,詹国钟,刘其华,张帅[5](2014)在《原子频标频率漂移率测试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铷原子频标的日漂移率的测试需求,采用时差法设计日频率漂移率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多路分频器,将被测频标1 MHz、5 MHz、10 MHz信号分频为标准1PPS信号。GPIB接口控制时间间隔计数器测量时差数据并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测量结果。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实现对多台铷原子频标日频率漂移率的自动化测量。(本文来源于《上海计量测试》期刊2014年01期)

李平,马晖,马俊超,宋同根,刘长海[6](2013)在《铯原子钟日频率漂移率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时刻比较测量方法,对铯原子钟长期特性参数之一——日频率漂移率进行测量,基于实际测量数据,分析了铯原子钟日频率漂移率不确定度来源,给出了合成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和结果。(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王亚莉[7](2012)在《精密时频系统中漂移率补偿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钟的老化漂移会使其输出变得不稳定,它是除了温度漂移之外,影响原子钟输出准确度和稳定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研究高精度恒温晶振的短期老化漂移入手,仔细观测了工作温度恒定情况下恒温晶振的老化漂移现象,根据观测数据分析了恒温晶振的短期老化漂移规律,建立了其短期老化漂移数学模型。根据此数学模型对恒温晶振老化漂移进行了人工补偿,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补偿效果。将高精度恒温晶振老化漂移进行人工补偿的思想应用到铷原子钟上,建立铷原子钟短期老化漂移数学模型;根据理论分析及已有的铷原子钟中期、长期的漂移率数据,建立了铷原子钟预测及补偿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结合实验结果以及频率基准,实现对铷原子钟老化漂移的补偿和改进。(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叶玲玲,楼杨,石明华,沈小青,周东方[8](2011)在《一种铷频标的日频率漂移率测量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铷频标日频率漂移率的指标测试要求,采用时差法设计了铷频标日频率漂移率测量装置。该装置选用M68HC08做为控制电路CPU,设计了分频、脉冲整形电路,可将参考频率源和被测铷频标的5 MHz或10 MHz正弦信号分频整形为标准1PPS信号。装置通过RS232接口将测量的时差数据送至控制计算机并通过软件计算测量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测量精度高,实现了对8台以内铷频标同时进行日频率漂移率测量,可满足计量测试部门对多台铷频标同时进行自动测试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31期)

欧阳安,陈凌冰[9](2011)在《动态漂移率的期权定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Black-Scholes模型的推导过程入手,引入了基于动态漂移率且含阻尼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首先对期权价格变化的随机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在合理假设下将金融产品转换为基于动态漂移率的期权定价模型;其次讨论阻尼模型在无套利均衡期权价格变化中的算法,给出了使用基于动态漂移率的期权定价模型求解时所涉及积分的计算公式;最后对模型提出的动态漂移率的设计思路和c值的意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更加符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李庆武,苏中[10](2010)在《一种抑制算法漂移率的四子样旋转矢量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动态环境下,载体高速旋转会产生不可交换误差而影响姿态解算的精度,研究了基于旋转矢量法的捷联惯导姿态更新算法,在传统的四子样旋转矢量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前一更新周期的角增量改进算法以减少算法漂移率。推导了圆锥运动条件下利用前一更新周期角增量的四子样旋转矢量优化算法,确定了优化算法的表达式。选择圆锥运动为初始的输入条件进行仿真,并与传统的四子样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漂移率减小,精度提高,适合高动态环境姿态更新计算。(本文来源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漂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破坏,提出了残余柱体漂移率的倒塌判定指标,以一座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建立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进行IDA(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增量动力分析)分析。通过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以墩顶峰值位移与墩顶残余位移为DM (Damage Measures损伤指标),以谱加速度S_a(T_1,5%)为IM (Intensity Measures强度指标)的IDA曲线,分析IDA曲线得到结构倒塌时的柱体残余漂移率与柱体漂移率。比较柱体漂移率与残余柱体漂移率对应的IM,分析以残余柱体漂移率作为桥梁倒塌判定指标的优势。结果表明,与桥梁倒塌时柱体漂移率的倒塌判定指标相比,残余柱体漂移率对应的谱加速度较小,即桥梁较早进入倒塌阶段,可用于震后桥梁的可修复性评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漂移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晗.小波变换在抑制陀螺漂移率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

[2].蔡晓玉,田石柱.基于IDA的连续梁桥残余柱体漂移率的倒塌判定指标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3].付小虎,方苏,赵儒臣,孙剑芳,张晔.用于Hg原子光晶格钟的低漂移率超稳腔系统[J].中国激光.2018

[4].何冬,赵明,谢军,屈勇晟,孙云峰.基于DDS的导航卫星钟频率漂移率的补偿方法[C].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2015

[5].胡立志,董莲,詹国钟,刘其华,张帅.原子频标频率漂移率测试系统[J].上海计量测试.2014

[6].李平,马晖,马俊超,宋同根,刘长海.铯原子钟日频率漂移率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3

[7].王亚莉.精密时频系统中漂移率补偿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8].叶玲玲,楼杨,石明华,沈小青,周东方.一种铷频标的日频率漂移率测量装置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9].欧阳安,陈凌冰.动态漂移率的期权定价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10].李庆武,苏中.一种抑制算法漂移率的四子样旋转矢量优化算法[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标签:;  ;  ;  

漂移率论文-李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