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骨形成论文-周海玲,周楠,谢艾伦,刘超,肖晶

牙槽骨骨形成论文-周海玲,周楠,谢艾伦,刘超,肖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牙槽骨骨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表达Fgf8,舌牙槽骨,成骨细胞

牙槽骨骨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玲,周楠,谢艾伦,刘超,肖晶[1](2019)在《过表达Fgf8对舌牙槽骨的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中,通过Osr2-cre在小鼠下颌中未来形成舌侧牙槽骨区域持续表达Fgf8,探讨Fgf8激活对舌侧牙槽骨发育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Osr2-cre小鼠分别与Rosa26R-Fgf8和Rosa26R-mT/mG小鼠交配,获得Osr2-cre;Rosa26R-Fgf8小鼠及Osr2-cre;mT/mG小鼠,取不同时期的小鼠胚胎进行固定、包埋、进行石蜡切片和Masson染色观察下颌骨组织学形态。取不同时期的小鼠胚胎进行固定、OCT包埋、进行冰冻切片及显微镜下观察Osr2-cre的表达模式。通过Von Kossa染色法观察下颌骨矿化情况。利用Br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将E16.5对照组小鼠与实验组小鼠行骨染色下颌骨及软骨形态结构差异。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组织E13.5 WT小鼠Merkel’s软骨(MC)上方未来形成舌侧牙槽骨区域发生CNCCs凝集,而至E14.5时细胞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开始发生矿化,至E16.5时舌侧牙槽骨板不断生长并矿化并包绕下颌磨牙胚,然而与WT小鼠相比,E14.5 Osr2-cre;Rosa26R-Fgf8小鼠相应区域仍为细胞凝集状态,并且E13.5及E14.5 Osr2-cre;Rosa26R-Fgf8小鼠相应区域细胞凝集的细胞数量异常增加,但是细胞增殖水平无明显改变,至E15.5-E16.5该区域可见结构清晰的异位软骨形成,位于MC上方偏舌侧。Osr2-cre(绿色荧光)在E13.5-E16.5 Osr2-cre;mT/mG小鼠舌下颌中未来形成舌侧牙槽骨区域的细胞中。骨染色结果显示,与E16.5WT小鼠磨牙胚水平形成完整的颊舌侧牙槽骨骨板相比,Osr2-cre;Rosa26R-Fgf8小鼠相应磨牙胚水平缺乏舌侧牙槽骨,取而代之的是形成异位软骨。结论:Fgf8激活通过改变下颌骨舌侧成骨细胞的成软骨命运抑制舌牙槽骨的形成,其发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8)

周海玲,周楠,谢艾伦,陈晓艳,高珺[2](2019)在《Fgf8激活通过改变下颌骨舌侧成骨细胞的成软骨命运抑制舌牙槽骨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FGF家族被认为是调控胚胎发育与器官形成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其家族包括22个成员,被分为3大类,包括旁分泌型、内分泌型以及胞内分泌型。其中,Fgf8属于旁分泌型蛋白。有研究显示,Fgf8信号在小鼠CNCCs(颅神经嵴间充质细胞)中激活(Wnt1-cre; Rosa26R-Fgf8)导致小鼠出现严重的上、下颌突均严重发育不良,缺乏任何可识别的下颌骨、软骨、舌及肌肉等组织器官。Fgf8(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1)

陈仁吉,吴晓璐,胥毅,穆玥,徐雪[3](2019)在《骨形成蛋白-2组合人工骨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比较人工材料β-磷酸叁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2(BMP-2)组合与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术后的成骨效果,寻找能够代替自体骨移植的人工材料。方法收集先天性牙槽突裂患儿45例,均已按唇腭裂序列治疗完成唇裂和(或)腭裂手术,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3组:1组:β-TCP+BMP-2组;2组:BMP-2+自体骨组;3组:自体骨组。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术后(平均7.8个月)评估不同材料的成骨效果。结果β-TCP+BMP-2组的成骨率82.5%,自体骨组6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MP-2+自体骨组成骨率75.1%,与β-TCP+BMP-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TCP+BMP-2组合方式进行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替代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骨缺损。(本文来源于《北京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杨玉鹏,赵海静,谷建琦,程凤峡,郑瑶[4](2017)在《钛芯与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即刻种植牙槽骨缺陷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致力于种植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是现代科技发展方向,寻找适合的骨替代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目的:研究钛芯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即刻种植后牙槽骨缺陷的效果。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制作股骨大转子区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种植体及钛芯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对照组植入种植体及钛芯羟基磷灰石材料。植入后4周,检测血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及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水平;植入后16周,采用X射线检测骨密度,组织学观察种植体周围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1)实验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复合材料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裂解,新生骨组织细胞和基质细胞较为丰富,并且在种植体周围有良好的骨结合接触,内部出现有红染成熟骨组织进入;对照组骨细胞数量、纤维细胞增生少于实验组;(3)实验组CD4~+与CD8~+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钛芯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能够有效修复即刻种植后牙槽骨缺陷区域,引导骨细胞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22期)

王骥,束煌,邝亦元,彭兆伟,丁桂聪[5](2017)在《膜引导骨形成技术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膜引导骨形成技术结合牙槽突裂植骨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临床中需行单侧牙槽突裂修复的患儿40例,20例行髂骨移植结合GBR技术,20例仅行髂骨移植术,术后半年用全景片及CBCT评估成骨情况。结果 CBCT结果显示,与单独髂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相比,髂骨移植结合GBR技术能显着提高成活骨组织体积比,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髂骨移植结合GBR能显着提高牙槽突裂骨修复的成功率,可以指导临床操作。(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刘梦珺[6](2016)在《MiR-503-5p在正畸大鼠牵张侧牙槽骨的表达及对骨形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正畸医师通过矫治器对牙齿施加一定的矫治力,并通过牙齿传递到牙周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从而引起牙周组织的改建,最终引起牙齿移动而达到矫治的目的。机械力引起的局部牙周组织尤其是牙槽骨的改建构成了正畸治疗的生物学基础。机械力作用下的骨形成是一个复杂有序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多种因素调控,包括多种激素、细胞因子以及转录因子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MicroRNAs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骨形成是这个调控网络中重要组成部分。MicroRNAs是一种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序列,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些小的miRNA可连接于mRNA的3’非编码区域(UTR)阻止蛋白转录和/或调节mRNA的稳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miRNA被证实参与了骨形成的复杂过程。然而,MicroRNAs在正畸牵张力环境下对骨形成所发挥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在前期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牵张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通过miRNA芯片筛选出在这一过程中表达有明显变化的miRNA—— miR-503-5p。并且,研究人员验证了miR-503-5p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但是,体内环境相对于体外实验情况较为复杂。因此,miR-503-5p在体内的表达以及其对骨形成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检测miR-503-5p在大鼠牵张侧牙槽骨的表达变化,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miR-503-5p对大鼠牙槽骨骨形成能力的作用,为正畸中骨改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1.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本实验以采用拉簧加力法对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进行加力,建立正畸牙移动大鼠模型。在加力1d、3d、7d和14d后处死大鼠,提取上颌骨。将样本固定、脱钙、包埋,制作大鼠上颌牙槽骨的石蜡切片,并通过HE染色观察正畸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在近中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2.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中牵张侧牙槽骨组织mi-503-5p随时间的表达变化。在对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加力1d、3d、7d和14d后处死大鼠,提取正畸大鼠牵张侧牙槽骨组织的总RNA,采用qRT-PCR技术检测miR-503-5p在大鼠牵张侧牙槽骨的表达变化。3.观察miR-503-5p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牵张侧骨形成的作用利用agomiR-503-5p过表达大鼠体内miR-503-5p, 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牵张侧牙槽骨组织成骨相关因子ALP和Runx2的表达变化,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分别从基因、蛋白和组织水平验证miR-503-5p的对骨形成的作用。结果1.成功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显微镜下,对照侧样本牙根近远中两侧牙周膜间隙均匀,宽度接近;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发生近中移动,形成明显的张力区和压力区。张力侧牙周膜纤维紧张,其方向与正畸力方向一致,成骨活跃,牙槽骨的表面有新骨沉积。压力区牙周间隙变窄,细胞密度增大,牙槽骨边缘形成较多骨吸收陷窝,骨吸收明显。2.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中牵张侧牙槽骨miR-503-5p表达随时间发生一系列变化,建立模型1d后,miR-503-5p的表达即开始降低(P<0.05);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3d后牵张侧miR-503-5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而加力14d后miR-503-5p表达明显回升但仍低于对照侧(P<0.01)。3.经agomiR-503-5p过表达大鼠体内miR-503-5p后,大鼠体内miR-503-5p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施加正畸牵引力后,牵张侧牙槽骨组织内成骨相关因子Runx2和ALP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P<0.01),成骨细胞数量和新生骨均减少。结论1.miR-503-5p参与了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牵张侧的牙槽骨骨形成。2.miR-503-5p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对牵张侧牙槽骨形成起负性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6-05-26)

王承勇,陈伟辉,卢萌,王锦,茅传青[7](2015)在《失下牙槽神经支配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牙齿拔除后拔牙窝内新骨形成及改建与神经支配密切相关。目的:探讨失神经支配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的可能调节作用。方法:切除犬一侧下牙槽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失神经支配侧为实验组,以未切除侧为对照组,组织学染色检测术后2,4,8,12周时间点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拔牙窝骨缺损区的新生骨量面积百分比在术后2,4,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8,12周,实验组颊舌侧牙槽嵴高度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说明失神经支配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和骨量保持存在密切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2期)

崔延军,王红光,程汇[8](2015)在《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联合人骨形成蛋白与自体骨移植在种植前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联合人骨形成蛋白与自体骨移植在种植前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前牙种植并行牙槽嵴骨增量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23例,采用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联合人骨形成蛋白的方法;B组23例,采用自体骨移植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牙槽嵴宽度、骨增量效果及术后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术后A组牙槽嵴平均宽度患者显着高于B组患者[(6.9±0.5)mm比(5.6±0.3)mm,P<0.01];A组痊愈率为94.1%,B组为60.0%,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种植体4个月,A组无松动率为91.2%,B组无松动率为50.6%,A组稳定性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和人骨形成蛋白可显着增加患者牙槽嵴骨量,有助于术后种植体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5年04期)

Bing-Yan,Wang,Robin,Weltman,Jared,Abramian,李琛,潘亚萍[9](2014)在《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和人骨形成蛋白在上颌前牙种植前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附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萎缩的牙槽嵴对于种植牙而言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在植入种植体之前牙槽骨嵴增量手术能够使骨的体积增加。在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增量不仅有利于后期种植体的植入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美学效果。本文详述用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和人骨形成蛋白治疗上前牙区部分牙缺失部位的颊舌向骨缺损。通过这种方法可获得一定的骨增量,8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在植入种植体后4个月行二期手术和临时修复,4个月后进行永久修复,追踪时间为2年。(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谢富强,孙健,杨英军,董屿,李平[10](2009)在《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植入牙槽窝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骨形成蛋白、固定化凝血酶、头孢哌酮钠为主药,水溶性壳聚糖为主要膜材,制备复方骨形成蛋白牙槽生物黏附膜,植入大鼠牙槽窝观察其对拔牙后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单纯壳聚糖组、对照组),在拔除大鼠下颌切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入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单纯壳聚糖及空白对照。3组动物于植入后3、6、9周时处死,切取下颌骨,用软X线机检查剩余牙槽嵴相对剩余高度、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骨密度值、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牙槽窝成骨情况。结果:植入后3、6、9周时实验组剩余牙槽嵴相对剩余高度和骨密度值均高于单纯壳聚糖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牙槽窝成骨情况优于单纯壳聚糖组及对照组。结论: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处方组成合理,是预防剩余牙槽骨吸收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牙槽骨骨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FGF家族被认为是调控胚胎发育与器官形成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其家族包括22个成员,被分为3大类,包括旁分泌型、内分泌型以及胞内分泌型。其中,Fgf8属于旁分泌型蛋白。有研究显示,Fgf8信号在小鼠CNCCs(颅神经嵴间充质细胞)中激活(Wnt1-cre; Rosa26R-Fgf8)导致小鼠出现严重的上、下颌突均严重发育不良,缺乏任何可识别的下颌骨、软骨、舌及肌肉等组织器官。Fgf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槽骨骨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周海玲,周楠,谢艾伦,刘超,肖晶.过表达Fgf8对舌牙槽骨的形成的影响[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口腔病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2].周海玲,周楠,谢艾伦,陈晓艳,高珺.Fgf8激活通过改变下颌骨舌侧成骨细胞的成软骨命运抑制舌牙槽骨的形成[C].2019第九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陈仁吉,吴晓璐,胥毅,穆玥,徐雪.骨形成蛋白-2组合人工骨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19

[4].杨玉鹏,赵海静,谷建琦,程凤峡,郑瑶.钛芯与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即刻种植牙槽骨缺陷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5].王骥,束煌,邝亦元,彭兆伟,丁桂聪.膜引导骨形成技术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

[6].刘梦珺.MiR-503-5p在正畸大鼠牵张侧牙槽骨的表达及对骨形成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6

[7].王承勇,陈伟辉,卢萌,王锦,茅传青.失下牙槽神经支配与拔牙窝新骨形成及骨量保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8].崔延军,王红光,程汇.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联合人骨形成蛋白与自体骨移植在种植前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对比[J].医学综述.2015

[9].Bing-Yan,Wang,Robin,Weltman,Jared,Abramian,李琛,潘亚萍.钛网结合异体骨移植和人骨形成蛋白在上颌前牙种植前牙槽嵴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附1例报告)[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4

[10].谢富强,孙健,杨英军,董屿,李平.复方骨形成蛋白生物膜植入牙槽窝的实验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

标签:;  ;  ;  

牙槽骨骨形成论文-周海玲,周楠,谢艾伦,刘超,肖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