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室消毒论文-崔琳娟,杜红梅,杨龙芳

重点科室消毒论文-崔琳娟,杜红梅,杨龙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点科室消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院感染,重点部位,消毒,灭菌

重点科室消毒论文文献综述

崔琳娟,杜红梅,杨龙芳[1](2015)在《某医院重点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叁年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消毒灭菌质量,为持续改进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医院重点部位消毒与灭菌质量进行监测评价。结果 3年内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标本3 075份,平均合格率为97.04%。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灭菌物品、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使用中的消毒剂合格率分别为100%、98.91%、98.51%、96.18%、96.14%和93.08%。结论该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的消毒灭菌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无菌物品灭菌质量值得特别关注。(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龙岩,刘德宝,周婷[2](2010)在《某医院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医院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监测效果,有针对性的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2005年~2009年间,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抽取医院部分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透析液、内镜等标本共2453份。结果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8.8%,内镜合格率为99.1%等,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6.8%,空气合格率为91.8%,透析液合格率为91.1%。2005年年度合格率为95.8%,2006年年度合格率为98.7%,2007年年度合格率为97.1%,2008年年度合格率为97.3%,2009年年度合格率为95.2%,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2005年-2009年5年间医院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01)

王丽琴,陈国风[3](2006)在《医院重点科室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医院感染不仅造成住院日延长,影响床位周转率,给患者、家庭、社会增加经济负担,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和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为加强医院感染(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药》期刊2006年04期)

唐艳琴,张美容[4](2004)在《医院重点科室3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灭菌状况,及时找出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医院重点科室连续3年 消毒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与观察,对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科室及不同监测项目消毒效果不同,手术室合格率最高,达94.4%,新 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ICU监测合格率受空气消毒效果影响较大,空气质量与室内流动人数有密切关系;3年不 同监测项目比较,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低浓度消毒液仍存在安全隐患;空气合格率逐年上升,物体表面以负压瓶盖内面及管道等细菌超 标检出率高,实习生及医生换药前手的监测合格率较低。结论 对重点科室动态环境下的空气及某些临床用具、使用中消毒液必须加强管理, 提高消毒质量;对医务人员、实习生需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提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本文来源于《护理管理杂志》期刊2004年09期)

胡安建,杜益平,张春玉,尹湘毅,沈光[5](2004)在《医院重点科室消毒工作的护理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医院消毒和灭菌工作都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工作 ,也是病区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在建立计算机辅助的监测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分类进行了 6年的动态监控 ,总结了一套对重点科室护理管理中消毒工作的动态管理办法 ,并坚持对卫生学情况及各类消毒灭菌器材和物品进行了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胡安建,易学明,刘安滨,张春玉,尹湘毅[6](2003)在《刍议军队医院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确保医护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新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依据。在实施对医院重点科室消毒灭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五年多的摸索,一套对重点科室消毒工作的动态管理办法,并坚持对卫生学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动态监控和评估,促进了各项院内感染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3-10-20)

李平,朱涛,薛健[7](1999)在《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消毒现状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消毒现状,提出改进工作的相应措施。方法: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供应室、手术室和母婴同室的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结果:预真空式灭菌器全部合格,下排气式灭菌器合格率为81 .25 % ;22 所医院中有13 所医院使用中、低效消毒剂进行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室的无影灯和手术台面细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 .97% 和82 .22% ,而氧气湿化瓶与麻醉面罩合格率仅为44 .23 % 和47 .59% ,并且检出致病菌;母婴同室的空气合格率为42 .42% 。结论:建议及时维修和更换不合格的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术器械应高压蒸汽灭菌或使用高效消毒剂作为无菌器械保存液;氧气湿化瓶和麻醉面罩的消毒管理应有专人负责;加强母婴同室空气清洁与消毒,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1999年06期)

重点科室消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医院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监测效果,有针对性的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2005年~2009年间,采用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抽取医院部分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透析液、内镜等标本共2453份。结果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8.8%,内镜合格率为99.1%等,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6.8%,空气合格率为91.8%,透析液合格率为91.1%。2005年年度合格率为95.8%,2006年年度合格率为98.7%,2007年年度合格率为97.1%,2008年年度合格率为97.3%,2009年年度合格率为95.2%,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2005年-2009年5年间医院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效果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点科室消毒论文参考文献

[1].崔琳娟,杜红梅,杨龙芳.某医院重点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叁年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2].龙岩,刘德宝,周婷.某医院重点科室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分析[C].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0

[3].王丽琴,陈国风.医院重点科室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6

[4].唐艳琴,张美容.医院重点科室3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

[5].胡安建,杜益平,张春玉,尹湘毅,沈光.医院重点科室消毒工作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6].胡安建,易学明,刘安滨,张春玉,尹湘毅.刍议军队医院重点科室的消毒管理[C].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3

[7].李平,朱涛,薛健.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消毒现状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

标签:;  ;  ;  ;  

重点科室消毒论文-崔琳娟,杜红梅,杨龙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