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粒度光网络论文-兰军健

多粒度光网络论文-兰军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粒度光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量子密钥分配,多粒度,量子交换节点,信令设计

多粒度光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兰军健[1](2017)在《支持量子密钥的多粒度光网络交换节点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测量塌缩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的量子密钥分配(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技术可以实现绝对安全的保密通信。目前的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大多是点对点系统,或者固定路由的多用户系统,难以满足大量量子用户间的动态通信需求。经典光网络在多粒度交换和弹性资源管理方面发展迅速,但由于量子信号的特殊性,经典光网络中的交换节点结构并不适用于量子通信。本文主要在QKD交换网络结构及QKD技术与灵活光网络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该领域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创新。提出了一种支持量子密钥的灵活多粒度光网络交换节点并设计了其路由原理。保证了量子信号和同步信号交换路径相同。本文充分考虑了量子信号的特点以及量子信号与经典信号共纤传输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支持量子密钥与经典信号同节点交换的多粒度交换节点模型,将量子交换节点分为光纤级、波带级和波长级叁个粒度交换,从而降低了光交叉连接器的端口规模,增强了量子交换节点的交换能力。将WSS光器件引入量子交换节点,提高了交换节点的灵活性与智能性。为了保证同一用户的量子信号与同步信号保持步调一致,在波带级交换层引入了 WSS器件,极大地提高了节点结构的灵活性与智能性。对量子交换网络中的信道间串扰及网络损耗进行了仿真。本文以误码率和密钥生成率为研究对象,对信道间串扰和网络损耗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使量子交换节点正常工作的节点损耗及系统隔离度的阈值。针对提出的量子交换节点结构进行了原型机实现并搭建了量子密钥分配实验系统。本文从硬件、信令和软件等方面进行设计,完成了多粒度量子交换节点原型机。此外,通过搭建量子密钥分配网络实验系统对节点的性能进行测试,验证了该节点结构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01)

高义[2](2014)在《军事光网络中的多播多粒度业务疏导算法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军事通信的应用呈现多样化,多播技术已经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为多播技术的多样化带宽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在IP over WDM光网络中,多播连接请求的带宽往往小于一整波长容量,如果直接用一个波长来传输一个IP用户业务,将导致非常低的资源利用率。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并有效降低业务的阻塞率,将低速业务复用到高速的光通道,这种技术称为低速业务量疏导。同时,随着光纤中可用波长数不断增加,普通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成本也随之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将多个波长疏导进波带通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每个波带只占用一个交换端口,以减少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数,这种技术称为波带交换技术。本文首先在IP over WDM光网络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低速业务量疏导和波带交换技术,提出了动态多播多粒度业务量疏导机制。并设计了多播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的模型和一种支持多播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的节点结构。根据军事通信中网络应用的不同类型,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阻塞率定义。并根据对军事通信中不同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两种分别以最小化不同类型阻塞率为目标的多播多粒度疏导算法。最后,本文在VC++6.0环境下设计了算法仿真软件,对本文提出的算法和传统的单粒度疏导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度疏导算法比单粒度疏导算法在降低网络的阻塞率和降低节点的端口成本方面表现更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10-01)

李艳芳,焦磊[3](2014)在《多粒度光网络波带组合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传输不同波长粒度的业务,对多粒度光网络波带组合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多粒度光网络的模型和光交叉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粒度交叉连接结构的两种结构,单层和多层多粒度交换结构。结合多粒度的交换结构,给出了几种波带组合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王东明[4](2012)在《波分复用在光网络中支持业务划分的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互联网业务中的数据、语音和新的业务点的快速增长对互联网的网络带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虽然波分复用技术能够满足大容量、远距离、高质量的传输,进而满足网络和业务的需求,但若是给网络中的每个业务都提供一条专用的波长通道(光路),相应的就会使得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因此,为了达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相对较低的成本的网络设备,有必要高效的复用一套低速率业务流到高容量的通路,于此相关的技术被称为交通疏导。同时,随着在光纤中的可用波长数不断增加,普通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数量和成本也迅速增加。如何统筹网络将不同速度、不同类型的光路打包成更高速的数据流传输业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低光交叉连接设备端口的消耗,随之进行波带疏导,已是当今的研究热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到如何有效地将业务量疏导和波带疏导结合在一起,动态地为亚波长提供高速通道、大容量、端到端的连接以及波长以及波带粒度的业务,这一综合技术也叫做多粒度疏导。本人设计了一套交通疏导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网性能,达到节省端口的目的,并设计了可重配置异类波带交换光网络中的多粒度业务量疏导机制--MGH,设计了四种启发式算法:TG-MGH的辅助图算法MGH-WIAG、WS-MGH的辅助图算法MGH-BIAG、MGH的联合疏导辅助图算法MGH-IGAG、及MGH-IGAG的改进算法IMGH-IGAG。为检查所设计的算法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利用VC++6.0平台开发了仿真软件,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端口节余方面,多粒度光网络中的MG-IGAG算法不但能有效地同时执行业务量疏导和波带转换,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业务量多样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10-01)

曹水[5](2012)在《IP over WDM光网络中支持业务划分的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新型业务的迅速增长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应用而生的波分复用技术可以提供大容量、长距离、高质量的传输,进而满足网络和业务的需求。但如果为网络中的每个业务(大都是低速IP业务)提供一条专用的波长通道(光路),会导致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因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尽可能降低网络设备成本,有必要将一组低速IP业务疏导进一条高容量的光路中,即进行业务量疏导。同时,随着光纤中可用波长数不断增加,普通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成本也随之大大提高。如何将光路打包成更高速的波带通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的消耗,即进行波带疏导,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业务量疏导和波带疏导有效地结合,动态地为亚波长(即低速IP业务)、波长以及波带粒度的业务提供高速、高容量、端到端的连接,即进行多粒度疏导。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网性能,有效地将波带交换技术和业务量疏导相结合,并达到进一步节省端口的目的,本文设计了支持可重配置异类波带交换光网络中的多粒度业务量疏导机制--MGH,并基于MGH机制,设计了四种启发式算法:支持TG-MGH的辅助图算法MGH-WIAG、支持WS-MGH的辅助图算法MGH-BIAG、支持MGH的联合疏导辅助图算法MGH-IGAG、及MGH-IGAG的改进算法IMGH-IGAG。为评估所设计的算法性能,本文利用VC++6.O平台开发了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与以前的WS算法和基于联合疏导策略(IGP)的多粒度疏导算法相比,在多粒度光网络中,MG-IGAG算法不但能有效地同时执行业务量疏导和波带转换,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业务量多样性问题,尤其是在端口节余方面。(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于飞[6](2012)在《支持流量疏导的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光网络引入了GMPLS控制平面,具有支持多粒度交换和动态带宽提供,有效提高了光网络提供业务的智能性和灵活性。多粒度光网络的生存性是智能光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论文针对支持流量疏导的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采用理论研究、建模分析和数值仿真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简述了光网络发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的研究意义,并详细分析了多粒度光网络节点架构、GMPLS控制平面和多粒度交叉连接器实现技术。对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策略、GMPLS的故障恢复过程、流量疏导及生存性流量疏导等主要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波带故障用基于波带路径的恢复(WBRWBF)和波长故障用基于波长路径的恢复(WRWF)等已有MG-ON链路故障恢复机制的优劣,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MPLS的多粒度光网络改进共享恢复机制(GSR)。当网络中出现链路失效后,GSR可以差异化地恢复不同粒度的故障业务,从而提高网络的生存性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网络节点端口较少时,GSR算法相对于传统的WBRWBF+WRWF算法的成功恢复率有明显提高;而且当波带的粒度G越大,所需的网络节点端口数越少。论文还对支持流量疏导的多重故障保护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共享路径保护的光网络存在的“多重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资源重置机制——优先配置可替代的工作路径(AWPRF)算法,可以减少需要资源重置的请求总数。仿真对比了AWPRF算法与传统的GBR和经典的GBR-ILP算法性能,结果表明:AWPRF算法恢复故障业务所带来的无保护和弱保护请求数明显比传统备用重置算法(GBR)的少得多;同时,与GBR-ILP算法相比,AWPRF算法在轻负荷时恢复率性能改善明显;重负荷时虽然恢复性能不够理想,但可以明显降低计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2-01)

崔贺,焦磊[7](2011)在《多粒度光网络故障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多种粒度光通道所带来的光交换系统中新的故障定位问题,通过对具有多粒度交换能力的光节点进行分析,依据业务请求所建立的光路在节点内以及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提出了信道模型。将二叉树算法应用于该模型中,从而可对不同部件所产生的告警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故障的定位。实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故障点的定位精度高、时间短,并且对网络的拓扑没有特殊要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1年12期)

于飞,沈建华,程希,梁兵,杨帆[8](2011)在《一种改进的基于GMPLS多粒度光网络恢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粒度光网络(MGON)的生存性问题中增加了波带失效的故障类型,需要考虑和制定基于波带通道进行故障恢复的生存性策略。针对MGON中的节点失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GMPLS的共享备份恢复策略(GSR),采用故障链路源节点进行差异化恢复和共享备份恢复策略,可以减少因预留资源导致的成本。(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1年12期)

崔贺,田军[9](2011)在《多粒度光网络故障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粒度光网络中多种粒度光通道的存在,任何故障均会造成网络服务质量的降低。一方面多粒度光网络具有单粒度光网络故障传播的特性;另一方面多粒度光网络的故障又分为不同的层,每一层对应一种类型的故障。通过对多粒度光网络光通道、光节点的分析,抽象出可告警不同粒度故障的物理信道模型,并将二叉树算法应用在模型中,实现故障位置和故障粒度的定位,并且对网络拓扑结构没有特殊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赵永利,张杰,顾畹仪[10](2010)在《多粒度光网络中面向快速建路的资源预置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粒度光网络中引入了一种资源预置策略,通过预置多粒度光网络中不同粒度的带宽资源,可以增加光网络的直达路由,优化选路和转接的性能,重建网络的拓扑结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资源预置策略可以显着地降低控制平面的连接建立时间.(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多粒度光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军事通信的应用呈现多样化,多播技术已经成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为多播技术的多样化带宽需求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在IP over WDM光网络中,多播连接请求的带宽往往小于一整波长容量,如果直接用一个波长来传输一个IP用户业务,将导致非常低的资源利用率。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并有效降低业务的阻塞率,将低速业务复用到高速的光通道,这种技术称为低速业务量疏导。同时,随着光纤中可用波长数不断增加,普通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成本也随之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将多个波长疏导进波带通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每个波带只占用一个交换端口,以减少光交叉连接设备的端口数,这种技术称为波带交换技术。本文首先在IP over WDM光网络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低速业务量疏导和波带交换技术,提出了动态多播多粒度业务量疏导机制。并设计了多播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的模型和一种支持多播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的节点结构。根据军事通信中网络应用的不同类型,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阻塞率定义。并根据对军事通信中不同网络应用的实际需求,设计了两种分别以最小化不同类型阻塞率为目标的多播多粒度疏导算法。最后,本文在VC++6.0环境下设计了算法仿真软件,对本文提出的算法和传统的单粒度疏导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度疏导算法比单粒度疏导算法在降低网络的阻塞率和降低节点的端口成本方面表现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粒度光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兰军健.支持量子密钥的多粒度光网络交换节点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

[2].高义.军事光网络中的多播多粒度业务疏导算法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2014

[3].李艳芳,焦磊.多粒度光网络波带组合策略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4

[4].王东明.波分复用在光网络中支持业务划分的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实现[D].吉林大学.2012

[5].曹水.IPoverWDM光网络中支持业务划分的多粒度业务量疏导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2012

[6].于飞.支持流量疏导的多粒度光网络生存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7].崔贺,焦磊.多粒度光网络故障定位[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

[8].于飞,沈建华,程希,梁兵,杨帆.一种改进的基于GMPLS多粒度光网络恢复机制[J].光通信技术.2011

[9].崔贺,田军.多粒度光网络故障定位[J].通信技术.2011

[10].赵永利,张杰,顾畹仪.多粒度光网络中面向快速建路的资源预置策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

标签:;  ;  ;  ;  

多粒度光网络论文-兰军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