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文化论文-高素娜

审美与文化论文-高素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与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艺术语言,美术创作,文化立场,中国美协,美术事业,叶永青,美术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现代美术,美术作品展

审美与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高素娜[1](2019)在《坚守文化立场 彰显中华审美风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对于美术界来说,可谓迎接“大考”的一年。从年初对全民美育的关注与讨论,到之后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大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举办、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收官……到岁末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无论政府主管部门、艺术机构或艺术家,都接受全民检阅和专业(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12-29)

姜锋,赵箴[2](2019)在《冯骥才:苏州是座有滋味的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是一座有滋味的城市。这份滋味,来自于苏州人精致的审美、精致的生活、精致的手艺,是生活文化的一种积淀和升华,有着浓厚的诗意和淡雅的韵致。这份滋味,也是苏州文化的一个特质。”昨天,着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来到苏州,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遗传承和保(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9-12-18)

胡书灵[3](2019)在《加强审美教育 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根,是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内涵和极为广泛的外延。其中,以美育的力量来影响人、教育人,是我国振兴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本文来源于《辽宁日报》期刊2019-12-13)

刘洋[4](2019)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是一门现代科学技术,内容丰富,范围非常宽广,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不仅是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仅是单纯地学习一种技能,它还是一种文化观,它是现代人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本文讨论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进行展示,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9年35期)

刘思捷[5](2019)在《审美文化视域下《营造法式》中的佛教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简圣宇[6](2019)在《身体的规训与审美:文化史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早期女性内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学界对现代女性内衣的研究起步很早,而且基本与当时的世界主流保持同步。现代女性内衣进入大众视野跟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有着深层关联,是以审美来反对身体规训的文化武器。身体美学在服饰领域的显现,包含美观和舒适这两个方面。为了反对束胸的"小马甲",中国的知识阶层从20世纪初就开始从社会动员的角度关注现代女性内衣。女性内衣并不仅仅是女人自己的贴身之物,而且是一部穿在身上的文化史,体现了身体文化政治与审美意识。中国社会对现代女性内衣的接受史,同时是一部女性解放运动不断深入的社会史,以及女性内衣从束缚走向自由和呵护的审美史。(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丁成艳[7](2019)在《中国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元素文化内涵丰厚,艺术特色鲜明,是当代建筑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建筑审美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建筑文化视角来看,在室内设计中正确应用中国元素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传承民族神韵,体现出先进的民族文化,提升建筑审美情趣,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设计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本文将举例浅谈中国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文化,并提出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3期)

张祯希[8](2019)在《影视剧“新国风”,传统文化正在引领审美时尚》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装剧《鹤唳华亭》一上线就收获不少关注。这部“服饰艺术从北宋,典章制度从明代”的架空剧,其建筑、服饰、器物的华美,以及礼仪、辞赋、规制的严谨,成为许多观众议论的话题。既有人文内涵又兼具时尚飘逸,新式古装作品近年已形成一股类型:《绣春刀》《琅琊榜》(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1-28)

秦慧媛[9](201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一样历史悠久,每个时代的绘画文化都反映了当时的整体文化水平,绘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文明历史。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成分,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行中国传统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8)

吴福秀[10](2019)在《《九歌》诗画变体的审美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九歌》是战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祭祀乐歌编写而成的骚体歌诗,它从诗意构成到后来的图式转化,反映出许多接受美学特征。这种以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汇集、整合,又不断分化,形成新的变体的过程。探讨这一文学变体现象对深入诗画文学研究,拓展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审美与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州是一座有滋味的城市。这份滋味,来自于苏州人精致的审美、精致的生活、精致的手艺,是生活文化的一种积淀和升华,有着浓厚的诗意和淡雅的韵致。这份滋味,也是苏州文化的一个特质。”昨天,着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来到苏州,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非遗传承和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与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高素娜.坚守文化立场彰显中华审美风范[N].中国文化报.2019

[2].姜锋,赵箴.冯骥才:苏州是座有滋味的城市[N].苏州日报.2019

[3].胡书灵.加强审美教育坚定文化自信[N].辽宁日报.2019

[4].刘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J].中华少年.2019

[5].刘思捷.审美文化视域下《营造法式》中的佛教艺术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9

[6].简圣宇.身体的规训与审美:文化史视域中的中国现代早期女性内衣[J].文化研究.2019

[7].丁成艳.中国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文化[J].艺术品鉴.2019

[8].张祯希.影视剧“新国风”,传统文化正在引领审美时尚[N].文汇报.2019

[9].秦慧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审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10].吴福秀.《九歌》诗画变体的审美文化内涵[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审美与文化论文-高素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