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道德论文-刘艳,杨玉成

功利主义道德论文-刘艳,杨玉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利主义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德尔班,罗素,哲学史观,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道德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杨玉成[1](2019)在《从文德尔班与罗素哲学史观之比较看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德尔班认为哲学史是先验概念的形成史和发展史,罗素认为哲学史是理性信念的历史,理性信念与社会政治情况是互为因果的。他们两人的哲学史观典型地代表了德国理性主义与英国经验主义的不同立场,或者说,代表了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不同立场。(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郝涂根,宋健衡[2](2019)在《功利主义语境下道德堕落与爱的救赎——以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首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安东尼·特罗洛普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首相》描写了巴里赛和格兰考拉夫妇在维多利亚社会功利主义道德的影响下疯狂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惜以压抑天性、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最终失去自我,失去和谐的人际关系,陷入种种困境的故事。小说在揭露这一残酷现实的同时,提出只有忠实于本真的自我,用爱善待他人,才能实现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类社会的道德才能得到匡正。(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苗贵山,袁玲玲[3](20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道德评判的功利主义之维》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评判与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功利主义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经济关系,使得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出发找寻到了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功利主义局限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关系来谈论利己主义、自我牺牲、享乐等道德观念,使得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与交往条件出发厘清了上述道德观念的本质;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使得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道德的憧憬明晰了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魏传光[4](2019)在《利益、正当与分配正义——评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功利主义”归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霍耐特、艾伦、布坎南等西方学者或以"利益论"、或以"结果论"、或以"总和论"等理由把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归类为功利主义,显然误解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元典精神、道德批判的元哲学叙事以及道德建构的经济—阶级性格。实际上,马克思主义通过给予利益以历史性的理解、对私人利益的超越性理解以及利益与道德的统一性理解,实现了对功利主义利益范畴的超越;马克思主义用经济基础解释正当,以物质生产活动规约正当,立足于人类社会理解正当,从根本上否定了正当是善的增加这一功利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深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根源,在对私有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了分配正义与生产正义统一的正义观,既超越了功利主义分配正义的缺失,同时又超越了资产阶级以平等权利为核心的正义观。总之,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从物质实践出发思考利益、正当与分配正义,把价值理想的实现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用道德的实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真实的、革命性的道德观。(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马小娟,王光森[5](2018)在《功利主义视角下政工干部道德行为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关乎思想政治工作品质的各种变量中,政工干部道德行为不可小觑。只是学界基于功利主义维度,对政工干部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和规制,还略显不足。有鉴于此,应对功利主义进行理性审视,并以此为理论框架对政工干部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提出在政工干部道德行为中接纳和阻隔"功利性"的实践主张,并认为这个主张的贯彻都必须以遵守"适当""正当"的边界为前提。(本文来源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谭智秀,张艳婉[6](2018)在《电车难题中的道德选择问题——权利与情感中潜藏的功利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道德哲学家Judith Jarvis Thomson和中国学者林芳芳改编电车难题形成不同版本,他们分别引入权利和情感试图解决电车难题。Thomson引入权利概念作为行为规则的理论基础,林芳芳分析情感卷入对行为者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影响,但在二者的理论分析及电车难题中,行为者道德选择都潜藏着功利主义,功利原则仍然作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金磊[7](2018)在《功利主义之于刑法——读边泌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方面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要求,此时重读英国哲学家边泌的经典之作《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更有深刻的思考。法理学者从中找到功利主义法学的缘起,看到了实证主义的影子;刑法学者从中见识到犯罪与刑罚,看到了刑事立法的艺术;伦理学(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18年13期)

黎之罡[8](2018)在《功利主义的现代合理性与局限性——论功利与道德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西方功利主义的起源、中国传统功利价值观的分析,阐述道德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认为传统儒家思想中重道义轻利益的观念是片面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和道德二者辩证统一,功利主义可以左右道德体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观念也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蒋玥[9](2018)在《人机伦理建构中的功利主义道德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科幻小说之父,阿西莫夫着作颇多,其作品既有科学性也具人文性。在其作品中,作者总是不遗余力地表现出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威胁和问题重重的乌托邦世界。目前已有的阿氏作品的研究虽角度多样,但大多集中在其“基地系列”。随着人工智能的日新月异,人机伦理问题成为学界的关注热点。阿氏的机器人系列作品创作于1950到1980年期间,据卞毓麟《阿西莫夫在中国》统计,该系列作品主要包括《钢穴》(1954)、《裸日》(1957)、《曙光中的机器人》(1983)、《机器人与帝国》(1985)和《我,机器人》(1982)。关于人机伦理的构建,阿氏提出了“机器人叁定律”及其后的“第零定律”。阿氏作品受技术主义强调实效的理念影响颇深。随着心理学的兴起,在弗洛伊德的影响下,阿氏也在作品中着力分析了人的非理性。加之阿氏时期见证了新浪潮运动和网络朋克的兴起,存在主义和解构主义方兴未艾,这些都使阿氏对社会陋象更为愤慨,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更为深邃。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新增了“第零定律”:机器人应当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先。上述因素对阿氏的创作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阅读阿氏作品时,发现其观点与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的理念不谋而合。首先,穆勒在巨着《功利主义》中倡导衡量幸福的最高原则是实现幸福的最大化即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其次,穆勒将自由理论和功利主义结合,提出判断是非的准则,除社会规约、学校教育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之外,人可以根据自已的主观意愿做出不同选择,强调了自由意志的合理性。最后,他结合正义论与功利主义提出了正义即平等的观点。该论文主要运用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探究阿氏作品中的人机伦理关系。该理论主要强调文学和文学批评的社会责任,突出文学的教化作用,主张在历史的伦理环境下分析故事的伦理影响因素。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目的在于解释或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做出的伦理选择以及对当今的启示或警示作用。迄今为止,该理论用于机器人伦理领域研究尚少。鉴于文学伦理学批评主张回到历史的伦理环境,而在不可预测的未来之境该理论尚无运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此理论大胆延伸至未来语境和科幻领域。同时,为了调和该理论问题,本论文的伦理环境置于阿氏的创作时代,并以当时社会对待未来科技发展的态度为背景进行讨论。本文主要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伦理禁忌”,“伦理选择”,“伦理两难”,“伦理价值”以及“斯芬克斯因子”等概念,并与具体的文本分析相结合,旨在更好地论证人机伦理的相关问题。论文的引言部分简述了阿氏的生活经历与创作背景以及穆勒相关的功利主义观点,并着重介绍了穆勒功利主义的叁个要点即“平等和正义是实现幸福的前提”、“实现幸福的道德判断应遵循内心感受和自由意志”、“功利主义的目的在于实现幸福最大化”。在之后章节围绕这些原则逐一展开论述和文本佐证。除此之外,该章还简介了科幻小说和伦理的相关概念,回顾了海内外有关阿西莫夫的作品研究现状,最后指出该论文的研究意义。在论文的第一章“颠覆人机伦理禁忌的文本表征”中,由功利主义“平等和正义是实现幸福的前提”观点展开讨论,结合聂提出的“伦理禁忌”概念,总结在阿西莫夫作品中体现的人机伦理颠覆性现象即机器人从失语到话语权的获得;从被凝视的客体到凝视的主体;从被监视的对象到人类的利益合作者。第二章“颠覆人机伦理禁忌的逻辑基础分析”指出,虽然阿氏作品呼应了穆勒“实现幸福的道德判断应遵循内心感受和自由意志”的观点,但“机器人叁定律”的主要逻辑错误在于肯定机器人具有自由意志的同时却剥夺了他做出道德判断的自由。该错误主要从人类语言与机器语言的差异性、该定律的自相矛盾性、和人机面临伦理选择(聂)时的复杂性即受斯芬克斯因子(聂)和弗兰肯斯坦因子的影响叁方面论证。论文的第叁章名为“颠覆人机伦理禁忌的意义探讨”。根据功利主义“幸福最大化”原则,阿氏提出了碳铁文明应该和谐共处,而平衡是实现幸福愿景的最佳方式,这也切合了聂关于“伦理价值”的探讨。阿氏通过作品主张:在政治领域,应实现政府意志和个人意志平衡;在科学领域,应实现科学理性与自然人性的平衡;在文化领域,应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平衡。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也重申了论文的创新点也客观评估了论文的不足之处,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丁西泠[10](2018)在《高职学生“功利主义”的课堂引导——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等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故高职学生学习更具"功利主义",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功利化"的引导,树立"全素质培养"理念,"因课制宜"地进行"思维训练"、重视朋辈刺激,并润物细无声地为"功利主义"学习观念插上"理想主义"翅膀,以实现高职教育整体效益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07期)

功利主义道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东尼·特罗洛普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首相》描写了巴里赛和格兰考拉夫妇在维多利亚社会功利主义道德的影响下疯狂追求权力和地位,不惜以压抑天性、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最终失去自我,失去和谐的人际关系,陷入种种困境的故事。小说在揭露这一残酷现实的同时,提出只有忠实于本真的自我,用爱善待他人,才能实现自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类社会的道德才能得到匡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利主义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刘艳,杨玉成.从文德尔班与罗素哲学史观之比较看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不同[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9

[2].郝涂根,宋健衡.功利主义语境下道德堕落与爱的救赎——以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首相》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3].苗贵山,袁玲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道德评判的功利主义之维[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魏传光.利益、正当与分配正义——评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功利主义”归类[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马小娟,王光森.功利主义视角下政工干部道德行为辨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

[6].谭智秀,张艳婉.电车难题中的道德选择问题——权利与情感中潜藏的功利主义[J].宜宾学院学报.2018

[7].金磊.功利主义之于刑法——读边泌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J].人民检察.2018

[8].黎之罡.功利主义的现代合理性与局限性——论功利与道德的关系[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9].蒋玥.人机伦理建构中的功利主义道德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8

[10].丁西泠.高职学生“功利主义”的课堂引导——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

标签:;  ;  ;  ;  

功利主义道德论文-刘艳,杨玉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