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供应机制论文-杨文龙,林亮

住房供应机制论文-杨文龙,林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住房供应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居,租赁住房,住房用地,住房租赁市场,公租房,商品房屋,人才租赁,房屋租赁管理,平方米,住房制度

住房供应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龙,林亮[1](2018)在《多元化供地撑起安居宜居梦》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出让一宗位于拱墅区运河新城的租赁住房用地,地块出让面积2.46万平方米,成交价约1.87亿元,折合楼面价3041元/平方米。自去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以来,杭州市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8-03-30)

杜雨萌[2](2017)在《8省20余城住房租赁政策落地 多元化供应描绘长效机制雏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持人孙华: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会适时出台。在这个背景下,本报今日从房地产供应渠道多样化;需求方遏制投机;税收调节;土地供应等四个方面采访专家学者,给予解读,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7-10-12)

李德智,朱丽菲,杜静[3](2015)在《多中心治理视野下国内外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从政府、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多中心协同供应四方面,总结国内外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宏观性政策研究较多,应加强各供应主体的职责边界、角色定位研究;保障性住房多中心协同供应方面的研究较少,建议采用系统方法加强多中心协同供应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王艳[4](2015)在《基于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之理论框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的根本属性在于商品性,并兼有福利性。政府为无力实现居住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住房既是住房福利性质的充分体现,更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基于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主要由需求表达机制、运作机制、保证机制及协调机制四个子机制组成。其中,需求表达机制是获取和反馈需求信号的主要通道,运行机制是核心机制,保证机制确保实现分配管理中的公平正义,协调机制则致力于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四个机制相互影响、紧密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5年02期)

黄国清,谢高峰[5](2014)在《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黄国清 通讯员 谢高峰)昨获悉,我市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通过合理引导住房消费、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完善土地供应机制、优化市场发展环境等,多措并举,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该《通知》试行1年(本文来源于《湄洲日报》期刊2014-12-10)

杜媛媛[6](2014)在《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建构——以衡水市保障房供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在我国刚刚起步,而我国面积辽阔、各地情况不同,至今仍未出台严密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各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行规定的政策,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加强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成为实现保障性住房功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4年14期)

张利锋[7](2014)在《我省积极推进建立城镇双轨住房供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张利锋)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为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今年我省将通过加大保障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引导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商品房开发“两条腿”走路途径,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双轨住房供应机制,力争房地产投资完成260亿元。(本文来源于《青海日报》期刊2014-02-19)

刘琪[8](2014)在《成都市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新型生产者和建设者。但农民工的住房现状却令人堪忧。"如何有效解决进城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成都市农民工住房为例,首先对成都市农民工住房现状进行剖析,指出了当前农民工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4年01期)

孔祥鑫,叶锋,郑钧天[9](2013)在《一线楼市高烧依旧 调控升级疑似作秀》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深圳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上海对非户籍人士限购从严;北京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涨价楼盘不批预售证……”近期,京、深、沪等房价涨幅趋前的一线城市接连出手,楼市调控进一步“升级”。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城市要完成今年房价控制目标难度非常大。临近年(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13-11-11)

王川[10](2011)在《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住房市场监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住房问题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住房问题需要政府介入,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权,解决住房上的社会问题和公平问题。从1980年至今,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已有叁十余年的历史,既有发展的高峰和兴旺时期,也出现过低谷和市场的衰退,作为房地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市场,它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而且关系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繁荣。在现阶段,我们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解决了不少群众的住房问题,但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仍有部分群众住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没有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可以看出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住房市场和价格变化的规律,一些房价调控政策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效应,房价越调越高,使得政府解决住房问题难度加大。而土地是房地产开发的要素,土地供应政策是一系列房地产调控的手段。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调控,积极应对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变化,开展对土地供应的绩效评价和住房市场的监控和调查研究分析,保障我国土地和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本论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土地供应绩效评价、住房市场监控方法以及土地供应与住房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城镇土地市场绩效评价模型和住房市场监测指标体系,丰富和完善住房市场理论,为我国住房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住房市场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也有利于稳定房价、促使住房问题的解决,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住房发展目标。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指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对国内外与此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研究的不足,最后介绍了论文的总体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住房市场监控机制相关基础理论。首先,回顾了我国城镇土地供应制度的发展进程、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有关概念、存在问题及应坚持的原则;其次,论述了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监控的必要性及意义;最后,从我国现行土地供应机制的基本特征和土地供应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两方面研究了土地供应与住房市场的关系,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叁章,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首先,通过对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对象的界定及目标的确立,基于系统论对住宅用地进行描述;其次,探讨建立土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土地供应绩效评价的“物元评价模型”来评价土地供应的综合绩效,预报土地市场运行总体状况。第四章,我国城镇住房市场监控机制。论文在论述了城镇住房市场监控的意义、总结分析国内外住房市场监控体系和方法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采用景气指数法和计量经济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住房市场监控系统指标体系:根据监测指数所处的区间不同,可以分析当前住房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势。第五章,我国城镇住房市场调控与土地供应。首先论述了住房市场调控的概念、必要性和手段;其次回顾了我国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市场)调控政策并分析了调控效果,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总体上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分析了土地供应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六章,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运用论文建立的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模型及住房市场监控体系和方法,对重庆市城镇土地供应和住房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对重庆市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七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点以及展望了相关后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用解析原理、系统理论分析了土地供应需要综合考虑的结构配置效应、经济效应、公平配置效应这叁大效应,进而将叁大效应分解为土地结构配置的合理化、土地空间配置的合理化、土地直接收益、土地间接收益、社会公平、用地公平等六大目标,以及用多个具体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土地供应的绩效。在恰当划分潜力等级基础上,应用“物元模型”来综合评价土地供应效益。该评价方法可以建立多指标性能的参数质量评定模型,权重的确定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提高了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并能以定量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够较完整的反应事物效益的综合水平。第二,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各种住房市场监控方法不足的基础上,论文采用景气指数法和计量经济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住房监测系统,考虑到经济模型在应用中往往与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同时结合定性分析对住房市场进行监测,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4-01)

住房供应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持人孙华: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房地产长效机制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会适时出台。在这个背景下,本报今日从房地产供应渠道多样化;需求方遏制投机;税收调节;土地供应等四个方面采访专家学者,给予解读,以飨读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房供应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龙,林亮.多元化供地撑起安居宜居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

[2].杜雨萌.8省20余城住房租赁政策落地多元化供应描绘长效机制雏形[N].证券日报.2017

[3].李德智,朱丽菲,杜静.多中心治理视野下国内外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5

[4].王艳.基于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之理论框架探讨[J].商业经济.2015

[5].黄国清,谢高峰.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N].湄洲日报.2014

[6].杜媛媛.租赁型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建构——以衡水市保障房供应为例[J].人民论坛.2014

[7].张利锋.我省积极推进建立城镇双轨住房供应机制[N].青海日报.2014

[8].刘琪.成都市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

[9].孔祥鑫,叶锋,郑钧天.一线楼市高烧依旧调控升级疑似作秀[N].中华工商时报.2013

[10].王川.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住房市场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

标签:;  ;  ;  ;  ;  ;  ;  ;  ;  ;  

住房供应机制论文-杨文龙,林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