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关于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马明

(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5-000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思索的至理名言。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的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做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本人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鼓励创新热情

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爱默比尔也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外在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得最有创造力。”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爱学生,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鼓励、尊重学生发表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给他们创设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出现,往往是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潜在智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等手段吸引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授之以趣,教之以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教师也可利用现代的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集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为一体,创设情景,唤起学生情感的冲突,促进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实践,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最佳时空。

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绝对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或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学生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或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得出了以下三种情况:

(1)倍积变形。(图形省略)

(2)等积变形。(图形省略)

(3)分割已知图形。(图形省略)

孩子们经过动手拼剪图形后,得到了有益的启发,很快便自主地总结出了计算梯形面积的多种方法。这时,老师把学生的拼剪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给孩子的就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传递,更是孩子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想把圆割拼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割拼?拼成后的图形与圆有怎样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割拼的方法,并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同伴。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标签:;  ;  ;  

关于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