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李杰,李静

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李杰,李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能电网,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李静[1](2019)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先分析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管理系统设计,包括总体结构、功能模块、数据库、数字信号处理器、ARM控制器,随后介绍了试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侯向楠[2](2019)在《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供电系统设计及电能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类项目“水肥一体化气雾立体栽培智能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803D221028-2)为支撑。极地科学考察的后勤保障中,新鲜蔬菜是很重要的营养物。可正是这样重要的必需品,供应却成了难题。首先在南极恶劣的环境无法实施种植作业,其次冷藏运输的蔬菜营养物大量流失,腐败变质还会产生有害物。为此,应用于极地的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技术得以展开研究,该技术无需土壤,整套种植设备相配合可实现高效种植。从目前南极科考站的供电情况来看,继续利用柴油发电为这一整套种植设施供电弊处很多,不但会加重供电系统负担,严重时还会影响关键科研设备的使用和队员生产生活用电。为此,本文从南极中山站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角度出发,展开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及其电能管理研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总体方案。对中山站的气候条件展开分析得到了风光资源在站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供电对象的用电特性;给出了供电系统的电气设计方案;对风、光、储的容量进行了科学的配置并完成了关键设备的选型。本着提高能量获取效率的原则,借助Matlab仿真软件研究了供电系统的发电侧控制算法。详细分析了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的功率输出特性,选择了它们各自适用的MPPT算法。对供电系统的储能侧和负载侧的控制算法展开了研究。分析了储能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和充放电方法,选择了储能侧的充放电电路和充放电控制算法,应用Matlab软件实现储能侧放电和叁段式充电控制;阐述了负载侧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算法,仿真实现了负载扰动下和输入电压波动下的稳定供电。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发电、储能和用电的平衡,保障供电系统在极地极端环境下可靠工作并为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稳定供电,本文研究了供电系统的电能管理策略。分析了供电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为电能管理策略的制定提出了相关指标;针对供电系统在极夜期和非极夜期的不同运行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系统各部分应该采取的控制决策;提出了基于功率平衡的电能管理策略,并详细描述了策略的细节。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以STC8A8K64S4A12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供电系统的功率电路、控制电路、信号采集调理电路、隔离驱动电路以及辅助电源电路;软件包括系统初始化程序、主程序以及中断程序,在中断程序中包含ADC采集控制程序、风机光伏控制程序、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程序、卸荷控制程序以及串口-PC通讯程序。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调试及实验。(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梁永昌,贾宏伟[3](2019)在《安全电压环境下电能计量培训装置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电网公司的装表接电和错误接线的培训分别用不同的装置进行。装表接电培训过程中通常不通电,即使通电采用的也是100 V,220 V和380 V的电压。而错误接线是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并不能直观的看到具体的接线的错误所在。本文设计一个多功能装表接电培训装置,本培训装置集成了装表接电,错误接线的培训功能,并且采用安全电压范围内的电压信号对电能表正常工作的各电压信号进行仿真,使学员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更直观的进行装表接电和错误接线的学习。(本文来源于《电子产品世界》期刊2019年01期)

韩华春,柳丹,张宸宇,杨雄[4](2018)在《微电网环境下V2G系统电能质量优化补偿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环境下,电动汽车V2G系统除了给动力电池补充电能外,还可以作为分布式储能装置,补偿网侧谐波和无功,改善微电网供电品质。针对微电网环境下V2G系统补偿电网电能质量的控制研究,为提高V2G系统电能质量调节的补偿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反馈积分和重复控制的复合电流跟踪控制方法,采用含有理式校正的相位补偿方法对重复控制进行改进,并对复合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和参数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了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崔巍[5](2014)在《论电力工程建设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我国的经济在发展,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因为工业的生产需要,所以污染物会被排到河流和江海中。这些企业排放的废弃物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对环境会造成重大的破坏。现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对于电能生产环境监测的部分非常的看重,要加强对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从而保证企业不排放不合格的污水。这样一来,我们的电能生产环境就能够得到保证,从而实现电力工程的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4年19期)

陆晴云[6](2012)在《应用于深海环境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底观测系统中海洋机电设备的安全供电是海洋课题研究的关键热点。传统输电方式在深海环境的应用中暴露出了安全隐患大等缺点,本文研究的深海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利用电磁互感耦合的原理在电源与负载之间进行电能传输,不需要直接的电气连接,可以有效适应深海应用环境。本文分别从深海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耦合器子系统、机械封装子系统、电路子系统这叁个部分进行分析与优化。研究重点在于设计本装置中的耦合器子系统,以及整个装置都赖以正常工作的机械封装子系统。在耦合器子系统的分析中,根据非接触电能传输的机理,建立磁阻模型与励磁模型,分析其电感、耦合系数等参数与结构尺寸的关系;针对海洋环境下的应用所带来的特殊问题,优化磁阻模型,并对磁通管进行分割,计算各关键参数;将理论推导、仿真计算与实验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此模型优化耦合器的结构,增大耦合系数,提高了耦合器的传输性能,完成对耦合器的分析与优化设计的过程。在机械封装子系统的设计中,通过对单元体各方向应力的受力分析,计算耐压腔体的壁厚与端盖厚度,并进行强度校核与稳定性校核;选择密封方式,并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校核其密封性能;用AutoCAD和Solidworks设计封装的机械结构,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校核结构强度并优化;将所设计的结构交付加工,并成功应用于现场实验。对电路子系统进行原理模型、仿真模型与实验模型的搭建;通过理论计算与MATLAB Simulink电路仿真测试,分别对电路系统的谐振频率等参数进行分析;进行实验测量,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简化系统的设计过程。用这种方法设计与制作整套系统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大量不必要的重复的实验过程。本系统于2011年10月在千岛湖进行了水下20米深度的浅水试验,在直流输入50V电源的情况下,完成了50W的功率传输,传输效率达到了85%。证明了本文所分析并优化的部分能够在浅水应用环境下正常工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3-01)

陆晴云,李德骏,李泽松,周杰,林麟[7](2011)在《海洋环境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应用于海洋环境中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进行原理模型、仿真模型与实验模型的搭建。通过理论计算与电路仿真测试,分别对系统的谐振频率等参数进行分析。对密封封装后的系统进行实验测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上述方法优化了系统的设计,避免了复杂的实验探测过程。该系统可以连接120 V直流电源,传输400 W左右电能,传输效率达到90%,可应用于海底观测网中深海机电设备的安全供电。(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1年12期)

刘黄欢[8](2009)在《面向我国西部电能—环境系统协调监管的政府效用及规制偏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行业作为重点能源行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同时电力行业本身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国际社会的公约条例、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负的国家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迫使我国必须及早解决电能—环境系统冲突的问题。如何处理好电能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工作。研究政府规制,保障能源开发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必须探究影响政府制定规制的经济、技术、社会等客观因素。论文首先对电力行业自身特点和相关污染物排放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电力行业规制的难点在于对污染物减排带来正的外部性难以度量、政府规制电能生产和污染物减排的效用难以说明。同时指出现有的电力规制中,缺乏能够协调电能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规制主体,是造成我国电力生产和环境保护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研究背景下,论文着重对国内外产业规制理论、库兹涅茨曲线、电能—环境系统相关的协调理论和方法及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规制效用函数的形式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协调理论的思路出发,对电能—环境系统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该系统协调发展的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针对电能—环境系统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指出电力协调监管是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需要,进而阐明了电能—环境协调监管下政府对电能生产和污染物减排的规制效用和规制偏好因子概念。而后,在政府效用最大化假设下,论文设计了政府对煤电生产和煤电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硫减排的最优规制偏好因子函数。接着,论文第四章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用于面板数据的似无相关性回归模型,对煤电生产函数、二氧化硫减排函数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拟合,利用相关参数值计算得出政府的最优规制偏好因子。结合西部地区各省市的电源结构、电力生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政府的最优规制偏好因子的经济意义被分类说明。最后论文根据政府的最优规制偏好因子的分类情况,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分类对策和分类对策和保障建议。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创新性探索:(1)论文将环境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相结合,对电能生产中相关污染物减排带来的正外部性构建了模型进行说明,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西部地区电能—环境系统协调监管中政府规制电能生产和污染物减排产生的效用函数及其规制偏好因子。(2)论文构建了电能—环境协调发展中政府效用函数,对电能—环境系统中政府对煤电生产和煤电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硫减排的最优规制偏好因子(λ')进行了阐述和定量分析。为检验地方政府对电能—环境系统协调监管主动性的补充了一种绩效评估方法。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规制经济理论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运用的创新,也是对电能—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理论的近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也是政府在电能—环境系统协调监管的绩效评价方法的补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10-01)

任玉珑,刘黄欢[9](2009)在《西部各省市电能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政府规制偏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二氧化硫减排过程对经济产生的正的外部性考虑进电能与环境发展系统,同时对政府进行理性人的假设,设计电能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的政府规制效用函数。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Panel Data和微观经济学中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对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1995~2006年电能-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的政府规制偏好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环境法规逐渐完善的基础上,各省市政府对于电能生产的偏好有所下降,对污染物减排的偏好逐渐上升。同时发现,在火电生产大省中,二氧化硫减排的偏好与各地区GDP有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9年16期)

任玉珑,王昌海,刘黄欢[10](2009)在《电能、环境与监管复杂系统构建与协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在3E(经济、能源、环境)系统基础上引入监管子系统,建立电能、环境与监管的复杂系统。阐述了电能、环境与监管各个子系统的特征,分析了各个子系统之间内在协调机制及系统的发展过程。对有效地建立电能、环境与监管这一开放的复杂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规划与调控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类项目“水肥一体化气雾立体栽培智能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803D221028-2)为支撑。极地科学考察的后勤保障中,新鲜蔬菜是很重要的营养物。可正是这样重要的必需品,供应却成了难题。首先在南极恶劣的环境无法实施种植作业,其次冷藏运输的蔬菜营养物大量流失,腐败变质还会产生有害物。为此,应用于极地的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技术得以展开研究,该技术无需土壤,整套种植设备相配合可实现高效种植。从目前南极科考站的供电情况来看,继续利用柴油发电为这一整套种植设施供电弊处很多,不但会加重供电系统负担,严重时还会影响关键科研设备的使用和队员生产生活用电。为此,本文从南极中山站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角度出发,展开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及其电能管理研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总体方案。对中山站的气候条件展开分析得到了风光资源在站区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供电对象的用电特性;给出了供电系统的电气设计方案;对风、光、储的容量进行了科学的配置并完成了关键设备的选型。本着提高能量获取效率的原则,借助Matlab仿真软件研究了供电系统的发电侧控制算法。详细分析了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电池的功率输出特性,选择了它们各自适用的MPPT算法。对供电系统的储能侧和负载侧的控制算法展开了研究。分析了储能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特性和充放电方法,选择了储能侧的充放电电路和充放电控制算法,应用Matlab软件实现储能侧放电和叁段式充电控制;阐述了负载侧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算法,仿真实现了负载扰动下和输入电压波动下的稳定供电。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发电、储能和用电的平衡,保障供电系统在极地极端环境下可靠工作并为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稳定供电,本文研究了供电系统的电能管理策略。分析了供电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种影响因素,为电能管理策略的制定提出了相关指标;针对供电系统在极夜期和非极夜期的不同运行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情况下系统各部分应该采取的控制决策;提出了基于功率平衡的电能管理策略,并详细描述了策略的细节。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装置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以STC8A8K64S4A12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供电系统的功率电路、控制电路、信号采集调理电路、隔离驱动电路以及辅助电源电路;软件包括系统初始化程序、主程序以及中断程序,在中断程序中包含ADC采集控制程序、风机光伏控制程序、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程序、卸荷控制程序以及串口-PC通讯程序。完成了系统的软、硬件调试及实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李静.智能电网环境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9

[2].侯向楠.可控微环境气雾立体栽培供电系统设计及电能管理[D].太原理工大学.2019

[3].梁永昌,贾宏伟.安全电压环境下电能计量培训装置系统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9

[4].韩华春,柳丹,张宸宇,杨雄.微电网环境下V2G系统电能质量优化补偿控制技术[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

[5].崔巍.论电力工程建设电能生产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研究[J].电子制作.2014

[6].陆晴云.应用于深海环境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

[7].陆晴云,李德骏,李泽松,周杰,林麟.海洋环境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

[8].刘黄欢.面向我国西部电能—环境系统协调监管的政府效用及规制偏好研究[D].重庆大学.2009

[9].任玉珑,刘黄欢.西部各省市电能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中政府规制偏好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

[10].任玉珑,王昌海,刘黄欢.电能、环境与监管复杂系统构建与协调分析[J].工业工程.2009

标签:;  ;  ;  

电能与环境系统论文-李杰,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