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武敏

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武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蘖葱头总黄酮,纳米乳载药系统,经皮给药,靶向性

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文献综述

武敏[1](2013)在《分蘖葱头总黄酮纳米乳载药系统经皮靶向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葱头总黄酮是葱属植物分蘖葱头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血脂以及抗炎抗菌的活性。但分蘖葱头总黄酮的中的主要成分槲皮素水溶性极差,且含有大葱样的气味。为了改善分蘖葱头总黄酮的水溶性,掩盖不良气味,增加其成药后的体内吸收,同时,考虑经皮给药的优点,实验设计研制纳米乳靶向经皮载药系统,并进行质量评价,又以裸鼠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分蘖葱头总黄酮纳米乳靶向载药系统经皮给药的体内靶向性和经皮吸收的机制。本研究通过伪叁元相图法筛选出分蘖葱头总黄酮纳米乳最佳处方为:IPM/(Tween80+Span80)/PEG400=3:7,Km=1:1。空白纳米乳外观为澄清透明略带蓝色乳光的胶体溶液,载药后纳米乳呈现棕色透明溶液。空白和载药纳米乳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3.7nm和27.4nm;PH值分别为5.8和6.0;载药后Zeta电位为-6.5mV;扫描电镜下纳米乳滴为球形或椭球形,分布均匀;10000r min~(-1)转离心20min、5000lx强光照射及60℃高温下,载药纳米乳依然澄清透明,保持均一透明,未见分层和沉淀现象,30天内药物含量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载药纳米乳稳定性良好。质量评价采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分别为92.35%和2.16%;体内靶向分布测定结果提示,分蘖葱头总黄酮在心脏和肾脏聚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图片显示,载药纳米乳靶向系统的经皮吸收机制为细胞间和毛囊两种方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4-01)

武敏,王静,郭秋实,丁志英,孙波[2](2012)在《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的槲皮素含量。采用Shmisadezu 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YMC-PackProC18RS(I.D.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1:49);检测波长:365nm;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268~85.8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03%,RSD1.0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的槲皮素含量。(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郭秋实,武敏,任媛媛,姜志恒,郝秀华[3](2010)在《β-环糊精与分蘖葱头总黄酮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β-环糊精与分蘖葱头总黄酮超分子包合物的形成及包合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差示热分析法,探讨分蘖葱头总黄酮被包含、嵌入环糊精筒状结构的方式;应用分子模拟,表征β-环糊精对分蘖葱头总黄酮的超分子包合作用。结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差示热分析结果,推测分蘖葱头总黄酮与β-环糊精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其空间结构为1个药物分子被2个β-环糊精包合,药物分子的羰基进入到β-环糊精的空腔结构中。结论β-环糊精对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增溶作用,表现为β-环糊精的空腔结构掩盖了药物的难溶性基团。(本文来源于《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1)

张沐新,张新茹,刘松艳,杨晓虹[4](2010)在《分蘖葱头水溶性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比色法测定东北特产分蘖葱头中水溶性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以叁氯化铝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431 nm。结果线性范围为1.068~12.816μ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相对标准偏差为0.8%(n=9)。结论该法测定分蘖葱头中水溶性总黄酮的含量简便可行,准确度高。(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0年04期)

张沐新,王广树,周小平,张新茹,杨晓虹[5](2009)在《分蘖葱头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分蘖葱头的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考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1D3;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此法提取的分蘖葱头中总黄酮物质含量为0.4261g/g。结论本提取工艺可行,经济、省时、回收率高。(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09年02期)

姜东莉,张沐新,杨晓虹,刘银燕[6](2008)在《分蘖葱头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分蘖葱头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为分蘖葱头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360nm,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在5.946-29.73μ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1.3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分蘖葱头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特产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张新茹[7](2008)在《分蘖葱头总黄酮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对葱属植物中黄酮类成分及分蘖葱头的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综述,然后对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以分蘖葱头为原料,以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提取溶剂、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然后,对9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进行筛选,选择AB-8型大孔树脂作为最佳树脂,并对影响大孔树脂纯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系统考察,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最后,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运用HPLC建立了分蘖葱头总黄酮中3种黄酮类单体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分蘖葱头总黄酮建立了质量标准。本论文为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该研究成果已经申请了专利,为东北特产分蘖葱头总黄酮开发成调血脂的中药新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1)

苏曼曼,于晓风,曲绍春,徐华丽,睢大筼[8](2007)在《分蘖葱头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蘖葱头总黄酮(totle flavone of allium ce-pa L.var agrogatum Don,TFAD)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饲Wistar大鼠高脂饲料,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并用TFAD进行治疗,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的浓度以及血液粘度,并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病理观察。结果TFAD口服25~100μg.g-1,能升高高脂血症大鼠HDL-C,降低TC、TG、LDL-C、AI、TC/HDL-C和MDA的水平,升高SOD活性,增加血浆PGI2,降低TXA2水平,降低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并能减轻肝细胞脂变程度。结论TFAD能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抑制肝脏脂肪沉积,可能与其抗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保持PGI2/TXA2生理平衡,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07年12期)

张沐新,杨晓虹,陈滴,王卓慧[9](2007)在《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分蘖葱头总黄酮吸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和参数,优选分离纯化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方法比较了9种大孔树脂对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吸附性能,以分蘖葱头中的代表成分槲皮素为考察指标,对大孔树脂纯化分蘖葱头的工艺进行筛选。结果AB-8树脂对分蘖葱头总黄酮的吸附性能最好,达到静态交换容量为36.05mg.g-1干树脂,吸附率为97.29%,动态吸附量为5.07mg.g-1干树脂,吸附率为83.3%,解吸率为76.9%。结论AB-8树脂吸附分蘖葱头总黄酮的纯化方法可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杨晓虹,刘丽娟,刘银燕,刘立[10](1999)在《分蘖葱头总黄酮提取方法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目的初探从分蘖葱头中总黄酮的提取分离方法。采用醇冷浸,有机溶剂萃取再以Diaion Hp 20及硅胶柱层析方法(Ⅰ)与Sephadax LH-20法(Ⅱ),比较结果:2种方法均可选用,但Ⅱ法省时方便。(本文来源于《人参研究》期刊1999年01期)

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的槲皮素含量。采用Shmisadezu LC-10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YMC-PackProC18RS(I.D.250mm×4.6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51:49);检测波长:365nm;流速:1.0mL/min。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268~85.8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03%,RSD1.0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的槲皮素含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参考文献

[1].武敏.分蘖葱头总黄酮纳米乳载药系统经皮靶向吸收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武敏,王静,郭秋实,丁志英,孙波.分蘖葱头总黄酮微乳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J].特产研究.2012

[3].郭秋实,武敏,任媛媛,姜志恒,郝秀华.β-环糊精与分蘖葱头总黄酮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研究[C].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0

[4].张沐新,张新茹,刘松艳,杨晓虹.分蘖葱头水溶性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

[5].张沐新,王广树,周小平,张新茹,杨晓虹.分蘖葱头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特产研究.2009

[6].姜东莉,张沐新,杨晓虹,刘银燕.分蘖葱头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特产研究.2008

[7].张新茹.分蘖葱头总黄酮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

[8].苏曼曼,于晓风,曲绍春,徐华丽,睢大筼.分蘖葱头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

[9].张沐新,杨晓虹,陈滴,王卓慧.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分蘖葱头总黄酮吸附的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

[10].杨晓虹,刘丽娟,刘银燕,刘立.分蘖葱头总黄酮提取方法的初探[J].人参研究.1999

标签:;  ;  ;  ;  

分蘖葱头总黄酮论文-武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