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热点无忌传

信息产业热点无忌传

一、吴基传纵论信息产业热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燕[1](2015)在《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计算的出现代表了日新月异的技术变迁与商业发展,也对专利制度带来了挑战。论文以云计算技术产业异质性引发的专利法律问题为起点,首先通过对专利理论的适用分析及云计算专利诉讼的实证分析阐明了云计算专利回应的方向及回应的路径,进一步运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云计算专利领域的突出问题——特定客体的专利适格性问题、权利要求的功能性特征问题、多方参与多步骤专利的侵权认定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阐明了相关制度发展的方向。云计算领域更多软件系统创新,研发成本相对较低、周期较短,早期的专利强保护并不恰当;云计算完全依托互联网生存发展,对其中的商业方法创新,有时竞争而非垄断的激励作用更为显着;为了应对专利的反公地悲剧及专利丛林危机,对于云计算这样一个产业参与者众多、技术生态呈累积性大规模的领域,专利政策杠杆应向更清晰(有时就是更小更窄的)的专利保护范围、更严格的审查标准(意味着相对较少的专利数量)、更高专利质量的方向移动。因此,云计算技术产业强化专利保护不可行,专利回应方向应平衡偏弱,结合各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具体涉及的专利问题而定。在回应的路径方面,产业区分立法会遭遇认识不统一、TRIPS协议的法律障碍及产业划界的技术困难等多重阻碍。而行政审查机构只负责专利的授权及有效性判断,在产业区分时缺乏整体眼光与综合考量。司法具有回应的及时便利性、反复实践的专业与熟练性、决策信息的充分性等优势,可以成为应对云计算技术产业对专利法制挑战的主要途径。对云计算具体专利法律问题的分析讨论验证了上述宏观分析。在云计算对专利客体范围的影响方面,美国Bilski案后联邦巡回法院多个典型判例显示,云计算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审查规则在较长时期内将保持一种“紧张的平衡”。对欧盟及多国相关法制的归纳分析进一步显示了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问题上的各方利益冲突与目标分歧。尽管云计算商业方法日益普及,软件、算法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凸显,但受当前产业发展与专利制度紧张关系现状影响,专利保护范围暂时不会越来越宽——延至云计算算法;受新技术发展的预期与建立专利制度促进创新的宗旨牵引,专利保护强度也不会减弱,范围也不会缩小——将云计算商业方法通过“归类定义”排除出专利客体范围。在功能性特征对云计算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影响方面,我国现行规则对功能性特征的适用采取了行政审查与司法裁判领域的双重限制,制度性地偏向在后发明人,体现了较弱的专利保护倾向,在云计算领域可以被作为一项有效的政策杠杆使用。从我国当前技术创新激励的目标与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应对云计算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特征实施限制,从引导撰写与审查角度解决此类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明确、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等问题。对美国、欧盟、日本与台湾判例与审查规则的比较分析可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借鉴。对于多方参与云计算专利侵权认定问题,美国Akamai案一波三折的审理反映了间接侵权规则的应对不力,可以创造性地适用无意思联络共同侵权责任规则应对多方参与云计算方法专利侵权认定难题。这一方案既阻塞了多方实施专利规避侵权责任的漏洞,又满足了直接侵权的全要件原则,并且不至于累及无过错方。此外,研究发现美国Centillion案中对系统专利“使用”的界定,使那些操控整个系统(并没有物理性操作每一项设备)而获得相对使用利益的行为人比如系统用户成为了侵权指控的对象。在大企业用户比比皆是的云计算产业与技术生态链中,这将更有利于专利权人。结合其它国家地区的立法现状,考虑到云计算的技术特点与我国的专利政策目标,我国不必急于间接侵权立法。鉴于云计算用户的复杂性,建议采取选择性用户责任,将云计算的非商业性使用排除在侵权赔偿责任之外。综上,对相对微观具体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点”的研究(第三、四、五章)与云计算和专利法制挑战回应关系宏观“面”的分析(第一、二章)相互印证,得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即专利法制需要回应云计算这一新技术产业的挑战,但“加强保护”并不可取,应在较弱保护的政策方向指导下,以司法辅之行政审查而非产业立法方式实现新技术专利保护需求与公共利益间的平衡。

易宗平[2](2013)在《《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研究》文中指出本篇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财经》杂志。在框架理论视野下,以该杂志的“封面文章”为切入点研究经济新闻。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第一,首次运用框架理论分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财经》杂志。本文从高层次框架(意义世界)、中层次框架(内容建构)、低层次框架(言说方式)三个维度,对该杂志封面文章进行实证研究,并在论述中同国内外相关媒体进行比较。这对经济新闻的理论建构与采编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第二,首次对《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全样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本文对该杂志自1998年4月1日创刊到2012年12月31日共345期的封面文章,作为整体样本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不仅具有统计学的精确度和时空的纵深感,也力求使本研究更加逼近本质。第三,较好地处理了四种关系。关系一,将《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划分为财经和政经新闻阶段,但又看到阶段划分是相对的。关系二,用“四分法”(财经、政经、产经、社经新闻)分析经济新闻框架时,也看到了分类的相对性,因为各类新闻框架有交叉、互动和融合之处。关系三,在题材选择与受众预期上,既要达成受众对可读性的预期,也要对思想内容高地进行守望。关系四,对“财经体”语体风格进行了概括。这种语体风格既有“大胆质疑”的胆识,又有“小心求证”的严谨;既有“宏大叙事”的粗线条,又有“精确新闻”的精细化;既有“主流媒体”的精英视角,又有“社会公器”的百姓情怀。第四,对有的概念重新梳理并试图有所拓展。例如,从经济学与新闻学相融合的视角,认为经济新闻,就是按照新闻规律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报道。又如,首次提出与财经、政经、产经、社经新闻并列的第五大经济新闻类型,即“人经新闻”,全称人物经济新闻,也就是以人物为载体来报道经济现象、揭示经济活动本质的新闻。在谋篇布局上,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嬗变和意义建构,探讨该杂志封面文章发展阶段、主旨意义和价值取向;第二章,《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内容建构,从封面文章的题材选择、封面文章在栏目内的组合与在栏目外的互动方面进行研究;第三章,《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文本表达,从叙事模式、修辞特色和语体风格方面进行研读。

沈焱[3](2010)在《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指出电信业的竞争与变革改变了产业的价值规则与企业的价值诉求,因此,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等相关者基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其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在此基础上,本文紧接着对电信的价值进行了考察,在揭示电信价值内涵、评估电信产业价值的同时,对电信产业价值结构与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了上述变化对运营商价值创造与分享的影响。随后,本文围绕着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这两大经营环节,进一步研究了上述环节之间基于价值创造的电信创新方式与模式,以及基于价值分享的电信创新激励,以上研究可以被看成是电信价值创造与分享的具体运作与保障。综合而言,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结论:(1)在本文的第三章节中,我们在揭示分析电信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二叉树实物期权的方法,从运营商的角度对我国3G的创新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估,揭示了电信产业巨大的创新价值空间。基于这一结果,我们又进一步对技术变革条件下的电信产业价值结构与价值分布变化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电信产业价值结构复杂化与电信产业价值分散化对运营商等价值主体经营活动的巨大挑战,进而提出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基于产业链的协作创新这一核心观点。(2)在本文的第四章节中,我们重点分析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基于价值创造的电信创新。首先,我们归纳了电信创新的各种类型,并揭示了技术进步与用户需求是电信创新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基于价值创造的创新模式进行了深入考察,并通过数学模型的刻画,凸显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基于价值链的共赢合作对电信价值创造的积极影响。(3)在本文的第五章节的基于价值分享的电信创新激励部分,我们在梳理电信价值分享、电信创新激励与电信定价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业务市场特征,重点考察了非竞争与竞争条件下,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基于创新质量的电信创新激励策略。结果表明,在非竞争条件下,参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创造与分享会受到电信业务质量以及参与主体相对市场地位的影响。而在竞争条件下,服务提供商的质量成本系数会同时影响运营商合作对象的选择、业务最终的创新质量和双方的价值创造与分享。在全文的逻辑关系上,第三章节的电信价值分析是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进行价值创新的基础与前提,第四章节的基于价值创造的电信创新研究,是连接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等功能主体进行创新合作的纽带,而第五章节的基于价值分享的创新激励研究,则诠释了合作双方在价值分享问题的冲突和协调。以上三个章节围绕着“价值”这一主线,相互衔接和紧扣,共同支撑了“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这一研究主题。

张洪利[4](2004)在《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电信改革重组后,电信企业竞争由质量相当的网络资源转移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上来,对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意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成为关注热点,客户关系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客户则是电信运营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本文从联通公司所在的电信行业竞争环境入手,结合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分析了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出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和信息系统的装配过程,而应在管理理念和渐进的业务改革两方面有所准备,提出了创造“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从客户接触点开始实行全员营销等方法转变经营理念,以及建立大客户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一、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国电信改革重组后,我国电信业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和铁通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存,4000多家增值电信企业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各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移动跃升为最大的新运营商,中国联通下降到第四;两大固话电信巨头都在为进军移动市场做最后的准备,移动业务市场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将被打破;到2004年,允许49%的外资参与全国范围的移动网络服务。对于联通公司来讲,面临的市场形势异常严峻。联通公司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如何稳住自己的竞争地位并谋取进一步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成为联通公司的必然选择。因为建立CRM可以:(1)利用CRM为运营商建立市场进入壁垒;(2)利用CRM保留现有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3)利用CRM认清客户,提升客户价值;(4)利用CRM扩大收入和利润。二、联通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联通GSM是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网,CDMA为全球第二大<WP=57>CDMA运营商。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财务指标比较来看,联通是三个上市公司中无论是收入增长率、EBITDA增长率还是备考增长率,都是表现最好的。联通公司用户增长迅速但中低端用户较多,随着用户的增长ARPU值在下降,大部分高端用户还被中国移动牢牢把持。显然,在市场份额达到一定规模后,联通公司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并使ARPU值增长。无论是C网还是G网,都面临着充分利用资源,留住老用户并吸引新用户,从而达到增加企业利润的问题。服务创新是中国联通公司发展的灵魂。联通公司推出系列提高服务水平的举措,但在具体执行中效果并不明显,显然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理念并建立起相应的业务流程。三、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的理论剖析关于CRM的概念,不同的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国内CRM专家王广宇给出了一个相对较全面的定义: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竞争致胜、快速成长的目的。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存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也是企业在不断改进与客户关系相关的全部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和优化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通过实施CRM一般可以实现改善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和保留客户的目标。由客户终身价值理论和帕累托定理分析得出联通公司没有有效细分客户,没有对高价值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让大客户感觉满意并忠诚;由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得出,服务用户的策略没有随着客户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对客户的关怀反倒造成客户的不满;由于职责不明确,业务流程不畅通出现管理空白;由于对渠道代理商的非客户化管理使得代理商的客户流失;由顾客价值创造理论分析得出客户的反馈处理不当产生了蝴蝶效应;对“满意的员工才能带来满意的客户”的理念执行效果不好。联通公司的信息化平台基础很好,主要的问题是:1.信息孤岛比比皆<WP=58>是;2.信息共享难以达成;3.信息运用无章可循。四、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解决方案针对联通公司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营理念和实施大客户管理的解决方案。CRM的实施的核心因素是人,所以提出应该把转变经营理念放在第一位。主要包括:1.创造“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2.从客户接触点开始,实行全员营销;3.整合客户渠道;4.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5.建立合作伙伴。因为大客户是竞争的关键,建议联通公司本着分布实施的原则,从大客户营销管理做为实施CRM的第一步。大客户管理主要包括:1.建立分析型CRM系统,因为联通公司原有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可以所需要的主要数据;2.客户分类,给出二维分析坐标识别出不同级别的大客户;3.用户竞争策略,应该依托于品牌,细化服务等级,并瞄准企业客户结成战略联盟。针对潜在客户、竞争客户以及保持老客户提出相应策略。经过研究得到,电信市场竞争激烈,对

胡军[5](2003)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趋势的浪潮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诞生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趋势的有力结合,昭示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电子商务发展美好的前景。 电子商务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组、新兴行业产生和要素禀赋新要求等五个方面相互影响、促进。电子商务存在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我们分析了电子商务运行机理,指出了正是交易费用中信息成本的减少,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通过比较优势理论、新要素论、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我们分析了中国、东盟在电子商务合作中的竞争优势和新要素禀赋,同时指出了双方在电子商务合作中对他们的利用。 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的现实基础,中国的电子商务经过了从起步到成熟过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足。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代表东盟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东盟自由区内制订了指导整体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我们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时候,理论和现状都落实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的具体框架上,本框架是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远景目标和具体措施的桥梁。借鉴欧盟的电子商务合作政策和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展现了未来的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组织结构和政策措施。经济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法律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和交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具体措施是自由贸易区规则和电子商务合作规则的结晶,是未来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的奠基石。

郝逢清[6](2003)在《论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电信运营服务业经过政企分开和电信重组,已破除垄断,引入竞争。但电信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着增量不增收、过度低价竞争、面临着发展资金日趋紧张的局面等问题。为着电信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好企业发展战略,已是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中国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电信运营收入将进入中速和温和增长。我国电信业发展水平已相当于人均GDP为我国2.5倍的国家。我国的电信收入占GDP之比例已高居世界前列。电信收入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二、电信投资规模增长趋缓。在电信运营收入进入平稳增长的大格局下,任何运营商新的大规模投资对电信总体收入水平都影响有限,新的大规模投资的主要作用将逐渐从对增量的影响上,转为对存量的再分配。三、电信设备市场将会长期收缩。电信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也会带来电信运营业的内部变动,形成电信设备市场新的局部热点,并给设备厂商带来局部机会,但很难再次引发全面的建设热潮。四、电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将减弱。过去几年里电信产业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火车头,随着电信运营业的增长减缓,特别是(规模极为庞大的)电信投资下滑,整个电信产业将不再是GDP增长的最重要构成。二、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特点一、电信服务企业经营特点(一)规模经济性。电信经营需要建立庞大的网络,固定成本极大,而可变成本较小,因此网络越大,用户越多,每个用户平摊的成本就越小、电信企业经济效益越好,也就越能够盈利。(二)范围经济性。当电信服务企业拥有主干网的时候,由于固定成本大大高于可变成本,而不同的服务项目都是通过同一张网络来传递,所以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越丰富,盈利就越好。(三)外部经济性。电信业会带动终端设备制造业、游戏业、娱乐业等一大批产业。这些产业和电信运营业相辅相成,他们的发展最终使电信运营业得到扩大。二、现代电信运营商一些新兴的特点(一)市场价值链复杂化。电信运营正在从一个以提供基础的单一话音服务为主的同质化的大市场逐渐演变成一群以满足用户的方便性和娱乐性为主的小应用市场的总和。(二)市场弹性增加,娱乐性与应用性增加。市场需求不再是恒定的,市场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运营商的经营决定的,与运营商的业务提供方式和促销的效率密切相关。(三)运营管理与操作支持密不可分。电信运营乃至整个电信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越来<WP=5>越倚重于电信网络支持系统,要求业务管理与网络体系的高度整合。由于电信服务市场新老特点的共同作用,电信运营商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发展方向、经营策略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三、电信运营商市场策略的变化(一)从发掘需求到创造需求。电信服务企业必须要把业务的重心从扩大自身能力以满足用户现有需求转变到发掘用户潜在需求、甚至创造需求上来。(二)从适者生存到合作竞争。各个市场之间的壁垒即将消亡,竞争将会在传统意义上互不相关的互联网、电信和有线电视之间展开,因为大家争夺的最终将是客户的时间!(三)企业远景和风险防范。企业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应根据当前中国及全球电信业竞争的新情况、新要求重新定位与调整,制定一整套包括市场竞争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开发战略、品牌管理战略在内的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一、战略选择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我国电信运营服务企业的战略选择如下:(一)竞争优势战略。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在于成本优势以及差异化优势,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竞争,今后培养核心竞争能力极为重要。(二)成本领先战略。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管理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电信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积极拓展业务,以利润为核心,通过“利润中心”、成本监控等方式不断提高利润水平,最终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三)资本运作战略。电信服务业既是资本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资本市场的良好运作可以使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中国电信服务业在向外资开放的同时也应加快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步伐,努力实现中外企业在电信投资领域相同的“国民待遇”。(四)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创新战略。信息产业和传统的产业不同,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国电信服务业需要在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比例。(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激励制度和薪酬制度,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六)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优质服务品牌战略。电信服务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增强通信能力,提高运行质量;积极推行业务与服务集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或“一揽子”解决方案,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信息通信需求。(七)战略性进攻和撤退战略。对于弱势领域可采取战略性撤退的战略,集中资金致力于自身具有竞争力的项目,避免在弱势领域浪费过多精力。二、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应实施的重要策略中国电信服务

沈忠阳[7](2003)在《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梦网”商业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这两个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而目前两个行业的结合—移动数据业务已经成为移动通信和数据业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移动数据业务的商业模式对它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结合移动数据通信的发展,分析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梦网”计划的商业模式,研究它的发展方向。 本文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数据业务的现状出发,深入研究了其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相关对策,详细分析和研究了移动梦网的商业模式对移动数据市场的作用,并从移动梦网的目标、服务功能、运营体制、系统构架体系、计费模式等方向等方面重点分析研究了移动梦网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国外电信运营商I-Mode商业模式实例分析研究,说明“移动梦网”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全面开放的内容及服务的价值链体系,即运营商作为信息运营的主体,将业务提供商(SP)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作为资源的新电信运营商业模式;梦网精神的基础是自由开放的价值链体系,它的实质是“合作与共赢”,说明建立合理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使市场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才能使移动数据业务进入良性循环,进一步走向繁荣。

李佳路[8](2002)在《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纵论中国电信业热点》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伊始,我国信息产业尤其是电信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在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不断同传统产业结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信息产业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也愈加密切。从日常家用的彩电、冰箱、电脑,到固定电话、手机、寻呼机,再到更加普及的互联网,信息产业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行业垄断、电信改革、竞争和资费等等问题又让人们议论纷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日前,

王潇[9](2001)在《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对策初探》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业投资又被称为知识经济的孵化器,因而二十一世纪也是创业投资大展宏图的世纪。中国要赶超世界经济强国,除了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事业应该是别无它途。由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尚未建立有效的创业投资的发展和运行机制,创业投资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创业投资的研究还刚刚开始。作者在工作之余,结合自己从事企业管理咨询的切身体会,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案例,深入一些专业机构进行调研。在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从增强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创业投资在进入机制、评估体系、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环境构建等方面做了系统性的探讨和论述。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通过中外创业投资发展的对比,导出我国创业投资发展应解决的问题。第二章:创业投资的进入机制。通过对现有机制的分析,结合国情提出了创业投资进入机制的框架。第三章:创业投资的评估体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创业评估体系的层次、评估要点、程序和方法。第四章: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结合小案例详细阐述所有可行的蜕资渠道以及利弊、程序和方法。第五章:创业投资的环境建设。详细介绍了创业投资发展所需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科技环境、资本市场、中介服务体系、人才环境等的构成。第六章:案例介绍。通过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案例分析,揭示创业投资中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本论文侧重于实务的应用性,希望对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吴基传纵论信息产业热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吴基传纵论信息产业热点(论文提纲范文)

(1)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目标和价值
        一、研究缘起与目标
        二、研究意义
        三、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云计算技术与政策法律互动
        二、云计算专利适格性
        三、云计算专利侵权
        四、云计算专利情报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云计算、云计算专利与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
    第一节 云计算
        一、云计算定义与特征
        二、云计算的技术实现
        三、云计算服务模式
    第二节 云计算专利
        一、云计算专利界定
        二、云计算专利分类
    第三节 基于技术产业异质性的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
        一、云计算技术产业异质性
        二、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专利法制对云计算技术产业创新的回应
    第一节 回应的现实依据——基于对美国云计算专利诉讼的的调研
        一、美国云计算专利诉讼特点
        二、显现的云计算专利保护危机
        三、美国云计算专利诉讼的新动向
    第二节 回应方向判断的专利理论溯源分析
        一、云计算专利保护的两种观点
        二、不同专利理论对云计算技术产业之适用分析
        三、结论:专利强化不可行、专利放弃不可能
    第三节 回应的路径选择
        一、产业区分立法的障碍
        二、行政审查回应的不能承受之重
        三、司法的角色:能动与谦抑之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计算商业方法、软件与算法的专利适格性
    第一节 现有法制视角下的云计算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
        一、Iaa S、Paa S商业模式的专利适格性
        二、Saa S商业模式的专利适格性
        三、云计算其它商业方法的专利适格性
    第二节 现有法制视角下的云计算软件、算法专利适格性
        一、云计算软件的专利适格性
        二、云计算算法的专利适格性
    第三节 美国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审查的发展与启示
        一、Bilski案及其后判例中的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审查标准
        二、美国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审查的发展趋势
        三、美国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具体审查规则的启示
    第四节 其它部分国家地区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
        一、十一国专利法制的考察与启示
        二、欧盟软件、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规则的发展与启示
    第五节 云计算商业方法、软件与算法专利适格性规则展望与建议
        一、趋势展望:“紧张平衡”中的云计算专利适格性规则
        二、发展建议:加强云计算“基础专利”与“关键专利”的申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计算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功能性特征的挑战
    第一节 云计算专利与功能性特征
        一、功能性特征的界定
        二、云计算专利权利要求中功能性特征的不可回避性
        三、功能性特征对云计算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三大挑战
    第二节 美国计算机实施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特征
        一、成文规定
        二、新近判例
        三、美国政府关于计算机实施专利权利要求之功能性限定问题的最新讨论
    第三节 其它部分国家、地区对计算机实施专利权利要求中功能性特征的规定
        一、欧盟:基本肯定的态度、原则性的使用条件与宽泛的解释方法
        二、日本:对违反可实施性要求情形的列举
        三、台湾:亦步亦趋美国
    第四节 我国对专利权利要求中功能性特征的规定
        一、《专利法》及《审查指南》的规定
        二、司法解释的规定
        三、对功能性特征不同解释规则并存现状的析评
    第五节 云计算专利权利要求中功能性特征挑战的因应
        一、基本思路——功能性特征的限缩使用
        二、首要路径——对撰写的审查
        三、可选路径——新颖性、创造性的优先审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计算专利侵权判定
    第一节 云计算专利侵权的特殊性
    第二节 专利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
        一、专利直接侵权
        二、专利间接侵权规则在美国的缘起与发展
        三、其它部分国家地区专利间接侵权制度
    第三节 美国判例对云计算专利侵权判定的影响
        一、美国多方参与专利侵权判定的判例发展
        二、最高法院Akamai案最新判决对云计算方法专利侵权判定的影响
        三、Centillion Data案与云计算系统专利侵权判定
    第四节 云计算环境下我国专利侵权判定规则的实践与应对
        一、我国法制的现有资源与适用分析
        二、地方司法的实践与评析
        三、它国立法、判例的启示:间接侵权立法宜缓行
        四、完善共同侵权规则应对云计算多方参与方法专利侵权认定难题
        五、对云计算专利侵权中“用户”的特别关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框架理论的研究
        二、关于《财经》杂志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谋篇布局
        三、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嬗变和意义建构
    第一节 对经济新闻与财经新闻的认知
        一、经济新闻与财经新闻的界定
        二、中国经济新闻发展概述
    第二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发展阶段
        一、《财经》杂志出刊形式的演进
        二、《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新闻类型的演进
        三、《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阶段划分的相对性
        四、《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发展阶段与时代变迁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意义建构
        一、财经新闻框架的意义建构
        二、产经新闻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政经新闻框架的意义建构
        四、社经新闻框架的意义建构
        五、新闻框架意义建构的互动与融合
    第四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价值取向
        一、理念价值:独立、独家、独到
        二、历史价值:不仅仅是记录
        三、实用价值:利益观
        四、理论价值:大财经
        五、人文价值:以人为本
第二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内容建构
    第一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题材选择
        一、对事件题材的选择
        二、对人物题材的选择
        三、题材选择与受众预期
    第二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在同期栏目内的组合
        一、单篇新闻的组合
        二、单/多篇新闻组合或新闻与评论、资料组合
    第三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在跨期栏目外的互动
        一、以框架的中层次结构理论透视楼市/房地产议题
        二、以框架的中层次结构理论透视中美两国关系议题
        三、对楼市/房地产议题与中美两国关系议题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文本表达
    第一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叙事模式
        一、互文共义模式
        二、“人”以载道模式
        三、高端信息源模式
    第二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修辞特色
        一、大标题的修辞
        二、“编者按”的修辞
        三、正文的修辞
    第三节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的文本风格
        一、大胆质疑结合小心求证
        二、宏大叙事对接精确新闻
        三、主流特质基于公众利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3)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实践的需要
        1.1.2 理论的匮乏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价值与价值链
        2.1.1 价值理论
        2.1.1.1 劳动价值论
        2.1.1.2 效用价值论
        2.1.2 价值链理论
        2.1.2.1 价值链的起源与发展
        2.1.2.2 价值链的扩展研究
        2.1.3 价值与价值链管理
        2.1.3.1 价值管理
        2.1.3.2 价值链管理
    2.2 电信竞争与变革
        2.2.1 电信业特征
        2.2.1.1 自然垄断性
        2.2.1.2 网络外部性
        2.2.2 电信竞争
        2.2.2.1 竞争的引入
        2.2.2.2 有效竞争
        2.2.2.3 管制与竞争
        2.2.3 电信改革
    2.3 创新理论
        2.3.1 一般创新理论
        2.3.1.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3.1.2 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3.2 协同创新理论
        2.3.2.1 协同的相关理论
        2.3.2.2 协同创新研究
    2.4 文献总结与启示
第三章 电信价值分析
    3.1 电信价值及其价值实现
        3.1.1 价值的基本概念
        3.1.1.1 价值观
        3.1.1.2 价值规律
        3.1.2 公司价值的概念
        3.1.2.1 基于竞争力的公司价值观
        3.1.2.2 基于所有者的公司价值观
        3.1.2.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价值观
        3.1.3 电信价值及实现
        3.1.3.1 电信产业价值
        3.1.3.2 电信价值的内涵
        3.1.3.3 电信价值实现
    3.2 电信产业价值分析:3G 价值的现实考察——基于运营商的视角
        3.2.1 关于3G 的争论
        3.2.2 3G 的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
        3.2.2.1 常用的价值评价方法
        3.2.2.2 电信项目的价值评估方法评价
        3.2.2.3 二叉树期权模型的原理与特点
        3.2.3 我国3G 的二叉树期权估价
        3.2.3.1 模型参数的确定
        3.2.3.2 3G 价值的计算
        3.2.3.3 3G 敏感度分析
    3.3 电信产业价值结构与分布分析
        3.3.1 电信产业价值结构分析
        3.3.1.1 电信产业价值结构与产业价值链
        3.3.1.2 早期的电信产业价值链
        3.3.1.3 当代的电信产业价值链
        3.3.1.4 开放的电信产业价值链
        3.3.2 电信产业价值分布分析
        3.3.2.1 早期价值结构下的电信产业价值分布
        3.3.2.2 当代价值结构下的电信产业价值分布
        3.3.2.3 开放价值结构下的电信产业价值分布
        3.3.2.4 电信产业价值结构与分布变化带来的经营挑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价值创造的电信创新
    4.1 创新
        4.1.1 创新与发展
        4.1.2 电话通信业产生创新
        4.1.3 创新推动了电话通信业的发展
    4.2 电信创新
        4.2.1 电信企业创新
        4.2.1.1 电信技术创新
        4.2.1.2 电信业务创新
        4.2.1.3 电信服务创新
        4.2.1.4 电信管理创新
        4.2.1.5 电信转型创新
        4.2.2 电信产业创新
        4.2.2.1 电信产业技术创新
        4.2.2.2 电信产业链价值创新
        4.2.2.3 电信产业集聚创新
        4.2.2.4 电信应用创新
        4.2.2.5 电信体制政策创新
        4.2.3 电信价值创新:基于价值的电信创新
        4.2.3.1 电信技术创新的价值
        4.2.3.2 技术创新的悖论
        4.2.3.3 价值创新
        4.2.3.4 电信产业价值创新
    4.3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电信价值创造
        4.3.1 电信价值创造的动力
        4.3.1.1 铱星的单纯技术观
        4.3.1.2 UT 斯达康的绝对市场观
        4.3.1.3 华为的技术市场双核双合观
        4.3.2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电信价值创造模式
        4.3.2.1 基于价值链定位的电信价值创造模式
        4.3.2.2 基于价值链治理的电信价值创造模式
        4.3.2.3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电信价值创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价值分享的电信创新激励
    5.1 电信业的价值分享与创新激励
        5.1.1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
        5.1.2 价值分享与激励
        5.1.3 电信业务定价与创新激励
    5.2 电信业务的定价的影响因素与原则
        5.2.1 定价影响因素
        5.2.1.1 成本
        5.2.1.2 技术
        5.2.1.3 质量
        5.2.2 定价原则
    5.3 基于创新质量的电信创新激励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模型的设计
        5.3.3 业务运营主体的决策均衡
        5.3.3.1 情形1:参与企业双方同时决策
        5.3.3.2 情形2:服务提供商先进行质量与价格决策
        5.3.3.3 情形3:运营商先进行价格决策
        5.3.4 决策均衡分析
        5.3.5 结论
    5.4 电信市场竞争、创新质量与激励
        5.4.1 问题的提出
        5.4.2 模型的设计
        5.4.3 决策均衡
        5.4.4 均衡分析
        5.4.5 模型扩展与讨论
        5.4.6 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6.2 未来的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简历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 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联通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2.1 中国电信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 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环境分析
        2.1.2 CRM是我国电信企业的必然选择
    2.2 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2.2.1 联通公司现状
        2.2.2 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第三章 联通公司CRM问题的理论剖析
    3.1 客户关系管理概念
        3.1.1 客户的定义
        3.1.2 关系定义
        3.1.3 客户关系管理概念
    3.2 客户关系管理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3.3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理论
        3.3.1 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
        3.3.2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
        3.3.3 客户终生价值
        3.3.4 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
    3.4 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问题分析
        3.4.1 经营策略方面问题分析
        3.4.2 信息系统平台问题分析
第四章 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解决方案
    4.1 转变经营理念
        4.1.1 创造“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4.1.2 从客户接触点开始,实行全员营销
        4.1.3 整合客户渠道
        4.1.4 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
        4.1.5 建立合作伙伴
    4.2 大客户管理
        4.2.1 建立分析型CRM系统
        4.2.2 客户分类
        4.2.3 用户竞争策略
结 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ABSTRACT
致 谢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 前人研究现状和成果
        三、 两个重要概念--自由贸易区和电子商务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创新
        一、 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二、 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互动影响
        一、 互动影响之一--经济全球化
        二、 互动影响之二--国际贸易的促进
        三、 互动影响之三--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组
        四、 互动影响之四--新兴行业的产生
        五、 互动影响之五--要素禀赋的新要求
    第二节 交易费用理论---电子商务运行机理探析
        一、 交易费用内涵
        二、 信息成本分析
    第三节 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理论探析
        一、 协同发展理论探析
        二、 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中竞争优势及其应用
        三、 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中新要素禀赋及应用
第三章 中国、东盟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
        二、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三、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第二节 东盟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 典型代表-新加坡、马来西亚
        二、 东盟共同的电子商务政策措施
第四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
    第一节 中国-东盟自由区电子商务合作构想
        一、 构想参考:欧盟电子商务合作
        二、 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合作构想
    第二节 电子商务经济环境建设
        一、 电子商务贸易自由化
        二、 电子商务投资自由化
    第三节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 网络基础设施
        二、 网络安全系统
        三、 物流配送系统
        四、 电子支付系统
    第四节 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建设
        一、 电子商务立法原则
        二、 电子商务法律内容
    第五节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交流
        一、 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必要性
        二、 人才培养和交流的政策措施
    第六节 企业微观环境的建设
        一、 企业信息化战略选择
        二、 企业信息化措施选择
主要的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6)论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信行业总体发展趋势
        一、 电信运营业将进入中速和温和增长
        二、 电信投资规模不可能长期偏高
        三、 电信设备市场将会长期收缩
        四、 电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将减弱
    第二节 中国电信服务业未来业务发展模式
    第三节 中国电信服务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一、 市场开放造就更多新企业
        二、 用户数量还有增长潜力
        三、 增值电信业务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中国电信增值业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 业务种类不断增加
        二、 经营模式推陈出新
        三、 经营主体趋向多元
        四、 个性化服务成为主流
        五、 定位业务的崛起
        六、 未来的电信增值业务仍将有大的变化
第二章 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特点
    第一节 电信运营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 基础电信运营的特点
        二、 现代电信运营商一些新兴的特点
        三、 电信运营商市场策略的变化
    第二节 中国电信运营商向服务商的转型
        一、 电信服务和创新的特点
        二、 电信服务创新的趋势探索和思考
第三章 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在新环境条件下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中国电信服务业的竞争新格局
        一、 外资仍在观望阶段
        二、 近期外资进入中国电信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和形式
        三、 外资进入对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影响
    第二节 电信运营服务企业竞争力与战略设计
        一、 企业战略与新竞争模式
        二、 企业竞争力与战略设计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
        一、 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二、 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应考虑实施的重要策略
结论

(7)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梦网”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移动在移动信息领域发展目标
    2.1 移动信息业务的市场背景
    2.2 中国移动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和目标
第三章 移动信息服务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3.1 移动信息服务的三种运营模型
    3.2 日本“I-Mode”商业模式的研究
    3.3 “I-Mode”案例的启示
第四章 “移动梦网”商业模式的现状分析
    4.1 移动数据业务的现状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4.2 移动数据业务商业模式的实现
    4.3 “移动梦网”计划商业模式实施的评价
第五章 “移动梦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分析和建议
    5.1 “移动梦网”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
    5.2 “移动梦网”价值链分析
    5.3 “移动梦网”和“I-Mode”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5.4 “移动梦网”商业模式发展的建议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9)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对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创业投资的国外发展实践
    1.2 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回顾
    1.3 中国创业投资的问题剖析
2 中国创业投资的进入机制
    2.1 中国创业投资进入机制的现状分析
    2.2 构建中国创业投资进入机制的因素分析
    2.3 建议的中国创业投资进入机制
3 中国创业投资的评估体系
    3.1 创业投资评估的重要性
    3.2 创业投资评估的层次和内容
    3.3 投资建议书的评估
    3.4 创业项目的专业评估
    3.5 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
    3.6 创业投资评估的程序
    3.7 创业投资评估的方法
    3.8 创业投资评估案例介绍
4 中国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
    4.1 国外创业投资的退出途径
    4.2 国内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的环境分析
    4.3 开上市
    4.4 境外公开上市
    4.5 非公开上市的退出方式
    4.6 案例分析
5 中国创业投资的运作环境
    5.1 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5.2 法律环境
    5.3 政策环境
    5.4 科技环境
    5.5 资本市场
    5.6 中介机构
    5.7 人才环境
    5.8 案例分析
6 创业投资案例介绍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后记

四、吴基传纵论信息产业热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云计算专利法律问题研究[D]. 王晓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2]《财经》杂志封面文章研究[D]. 易宗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3]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 沈焱.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7)
  • [4]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张洪利. 吉林大学, 2004(04)
  • [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D]. 胡军. 广西大学, 2003(01)
  • [6]论中国电信服务企业发展战略[D]. 郝逢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01)
  • [7]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梦网”商业模式研究[D]. 沈忠阳. 湖南大学, 2003(03)
  • [8]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纵论中国电信业热点[J]. 李佳路. 通信世界, 2002(02)
  • [9]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对策初探[D]. 王潇. 西北大学, 2001(01)

标签:;  ;  ;  ;  ;  

信息产业热点无忌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