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沉积物论文-张艳平,罗敏,胡钰,王宏斌,陈多福

冷泉沉积物论文-张艳平,罗敏,胡钰,王宏斌,陈多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泉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合物,甲烷缺氧氧化,南海北部

冷泉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平,罗敏,胡钰,王宏斌,陈多福[1](2019)在《南海北部冷泉区及水合物区浅层沉积物中甲烷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甲烷储库,这些甲烷主要是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式储存在大陆边缘陆坡沉积物中。据估计,目前以天然气水合物形式储存的甲烷至少有600Gt。然而,作为一个动态的甲烷储库,在温压条件发生变化时可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发海底甲烷渗漏和海底滑坡等灾害。考虑到资源潜力和环境影响,天然气水合物自发现以来一直吸引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吴宗洋,梁前勇,蒋文敏,赵静,李芸[2](2019)在《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表层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3月,我国用自主研制的"海马"号4500 m级非载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为揭示冷泉区地表沉积物中地质微生物的发育和演化特征,本研究选择海马冷泉区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活动冷泉区ROV1、ROV2和背景区QDN22),对其中的地质微生物标志物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的发育状况。研究表明,冷泉区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强烈地与甲烷相关的微生物活动,主要表现在:(1)相对增高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明显偏负的?~(13)C_(org)值;(2)发育大量与AOM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带1?3个环戊烷结构的类异戊二烯类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iso-GDGTs)、一些特殊的类异戊二烯烷烃(如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以及C_(15:0)和C_(17:0)异构/反异构脂肪酸等,表明海底存在一定的甲烷渗漏;(3)冷泉区ROV2站位的生物标志物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此站位表层沉积物AOM作用更强,指示其下部可能存在更大甲烷通量。(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硕,高峥,邵宗泽[3](2016)在《南海冷泉区深海沉积物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认识南海深海冷泉区沉积物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本文以冷泉区与非冷泉区两个站点的深海沉积物为样品,通过两种培养基(R2A海水培养基和2216E培养基)直接涂布或富集后平板分离纯化,从9个样品中共得到395株菌株,并通过16SrRNA基因鉴定,分属10个属。发现产芽胞细菌分布最广、丰度最大,包括3个属、15个种。其中芽胞杆菌(Bacillus)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种类上都分布最多。并且,随着水深和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分离到的可培养微生物丰富度降低。本研究表明,即使在冷泉区,南海深海沉积物中产芽胞细菌也比较丰富。(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16年01期)

邬黛黛,张必东,吴能友[4](2015)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冷泉活动的指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是典型的冷泉活动区,该文选取南海北部东沙海域两个站位的重力取样柱,位于"海洋四号"区域的973-4于2011年在台西南盆地获取的,973-4站位位于118°49.0818’E,21°54.3247’N,水深为1666m;973-5站位位于119°11.0066’E,21°18.5586’N,水深为2998m。973-4站位取样柱总长1375cm,973-5站位取样总长为935cm。挑选两个沉积物柱样其中的底栖有孔虫进行碳、氧同位素测试、对全样进行总碳、总硫等元素分析,沉积物有机碳(TOC)测试和对自生矿物扫描电镜观察。通过对2个站位沉积物中硫元素的分析及附近对比站位的孔隙水数据,确定了2个站位的硫酸盐甲烷还原界面(SMI)的深度;自生黄铁矿及其草莓状晶体的发现也为甲烷流体活动提供了证据。973-4站位的Uvigerina spp.的碳同位素为-0.40‰~-2.26‰,973-5站位的Uvigerina spp.的碳同位素为0.25‰~-2.24‰。973-4站位新仙女木末期骤暖事件的碳同位素偏负表明底层水升温会是甲烷水合物藏失稳;2个站位的碳同位素数据表明末次盛冰期等海平面下降也会加强冷泉的活动。2个站位的碳同位素数据表明该站位有持续的冷泉活动,但是全新世以来冷泉活动逐渐减弱,海平面上升会提高甲烷水合物藏的稳定性并抑制冷泉气体上涌。与浅水陆坡不同的是,影响973-4站位和973-5站位甲烷渗漏活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海平面变化而不是底层水升温。(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张必东,邬黛黛,吴能友[5](2015)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冷泉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是典型的水合物成藏区,冷泉活动对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有显着影响。分析了东沙海域冷泉区973-4站位1 375cm(水深1 666m)和973-5站位935cm(水深2 998m)长的柱状样的总有机碳(TOC)、总硫(TS)含量,并挑选其中的底栖有孔虫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试。通过沉积物总硫含量分析和临近站位孔隙水数据分析表明,2个站位沉积物均有较浅的硫酸盐甲烷还原界面(SMI)深度和较大的甲烷通量,其中973-4站位硫酸盐甲烷界面深度为海水―沉积物界面以下约900cm,973-5站位硫酸盐甲烷界面深度为海水―沉积物界面以下约750cm。总碳/总硫比值表明冷泉流体活动对沉积物硫埋藏起主导作用。Uvigerina spp.的δ13 C表明末次盛冰期(LGM)之前东沙海域有持续的冷泉活动,而自末次盛冰期以来Uvigerina spp.的δ13 C其偏负程度逐渐变小、冷泉活动逐渐减弱,这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扩大了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区范围,从而抑制了冷泉流体上涌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5年09期)

刘浩东[6](2013)在《南海北部陆坡冷泉和非冷泉沉积物古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菌在推动海洋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特异古菌类群与甲烷的产生与消耗密切相关,只在冷泉等特殊的环境中大量存在。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不稳定性,其裂解产生的甲烷气很可能会沿着裂隙上涌,促使上层嗜甲烷微生物大量繁殖。本文分别选取两根重力岩心973-5(东沙海域冷泉区,925cm)和XH-CL27(西沙海槽非冷泉区,808cm)中6个不同深度的层位,通过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沉积物中古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对这两根岩心的古菌进行了基于16S rDNA的系统发育分析,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采自东沙海域冷泉区的973-5岩心沉积物中微生物丰度比采自西沙海域非冷泉区的XH-CL27岩心沉积物中微生物丰度高,但是其古菌多样性低于后者。(2)两根岩心的表层沉积物古菌多样性都比较高,底层沉积物古菌多样性都比较低,均呈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古菌多样性先降低再小幅度升高的特点。(3)东沙冷泉区的973-5岩心沉积物中优势类群为MBG-B和ANME-1,西沙非冷泉区的XH-CL27岩心沉积物中古菌优势类群为MCG和MBG-D。东沙冷泉区973-5岩心的SMI约在760cm层位,在SMI以下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产甲烷菌,这是在南海沉积物中首次发现的现象。(4)与甲烷代谢密切相关的主要古菌类群为ANME、Methanosarcinales和MBG-B。它们在较深层位是否占据优势生态位可以作为深层沉积物是否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的重要判断指标。本研究印证了在含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物中MBG-B是优势古菌类群。(5)综合比较南海北部陆坡不同海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组成,认为不同海区表层沉积物古菌群落组成的差异往往不如较深层位沉积物的古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受海水中浮游微生物的影响和底层微生物对上涌甲烷(如果存在的话)的氧化造成的。所以浅表层的古菌多样性不如相对深层位的古菌多样性能反映地化环境的差异,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微生物勘探以相对较深层位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作为指标更合适。(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3-05-01)

楚敏,王芸,曾军,张志东,娄恺[7](2012)在《新疆冷泉沉积物葡萄糖利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沙湾冷泉低盐且不含硫化物,为了解其沉积物细菌群落的碳源利用,以13C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作为底物培养沉积物中的细菌,通过提取和分离带有13C标记的总DNA,结合16S rDNA-PCR克隆文库法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冷泉沉积物中葡萄糖利用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随机挑取417个阳性克隆,HaeIII酶切分型,共获得27个OTUs。经测序、序列同源性对比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归为细菌域中的9个门,即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其中,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为优势类群,分别占克隆文库的28.3%和38.6%。与前期研究比较,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细菌OTUs仅占总菌群的31%,表明该环境中可能存在其它碳源利用方式的细菌群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2年14期)

高远,李富超,姜鹏,秦松,栾锡武[8](2012)在《鄂霍次克海冷泉沉积物真核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鄂霍次克海沉积物样品中提取总基因组DNA,进行核糖体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并进行测序,对该环境下真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该环境下的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主要为3大类,真核藻类、真菌和微型浮游动物。藻类和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与前人在该海域浮游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相吻合,而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为该区域真核生物多样性、所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学意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2年05期)

曾军,杨红梅,徐建华,吴江超,张涛[9](2010)在《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的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与类群多样性,利用免培养方法直接从沙湾冷泉沉积物中提取环境总DNA,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对随机挑选的241个细菌阳性克隆子进行HaeIII酶切分型得到8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11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菌门(Chlorob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酸杆菌门和变型菌门为优势类群,分别占细菌克隆文库的48%和25%。超过1/3的OTUs序列与GenBank中已存序列具有较低相似性(相似性小于95%)。此外20%左右的克隆子与固氮细菌和硝酸盐氧化细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中细菌种类丰富,代谢类型多样而且存在大量未知类群。(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21期)

曾军[10](2010)在《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原核微生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中原核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利用免培养方法对沙湾冷泉沉积物中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直接从沉积物中提取环境总DNA,分别使用细菌和古菌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构建其相应的16S rRNA基因文库。对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随机挑选了241个阳性克隆进行Hae III酶切分型得到8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归为11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菌门(Chlorobi)、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其中酸杆菌门和变型菌门为优势类群,分别占细菌克隆文库的48%和25%。超过1/3的OTUs序列与GenBank中已存序列具有较低相似性(相似性小于95%)。此外20%左右的克隆与具有潜在固氮和硝酸盐氧化功能的细菌相似性较高。对古菌文库随机挑选了121个阳性克隆,共得到22个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BLAST结果表明全部克隆归属于泉古菌门(Crenarchaeote)中免培养类群。系统发育分析归类为Soil-Freshwater-subsurface group和Marine group I两个亚群并且各占整个文库的50%。此外有40%左右的克隆与具有无机碳和硝酸盐同化能力的泉古菌具有高的序列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中细菌种类丰富,多样而且存在大量未知类群,而古菌类群多样性较低,但存有大量高度适应此低温、贫营养环境的泉古菌类群。另外,为了进一步了解沙湾冷泉沉积物中可培养和不可培养放线菌的组成及多样性,同时利用了培养法和免培养法对沉积物中放线菌类群进行了研究。通过使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直接从环境总DNA中扩增放线菌16S rRNA基因,并构建放线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随机挑选了156个阳性克隆进行Hha I酶切分型得到30个OTUs,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归为放线菌门中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 (22.7%)]和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 (65.2%)]两个亚纲和一个未知类群[Unknown affiliation (12.1%)]。其中放线菌亚纲多样性最高,分为7个属[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 spp.,占整个文库的3.8%)、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p., 18.5%)、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 spp., 4.7%)、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spp., 15.3%)、涅氏瓦列菌属(Lechevalieria spp., 5.3%)、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 6.4%)以及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 0.7%)]和小单孢菌亚目(Micromonosporineae, 14.7%)。酸微菌亚纲仅有一小部分归属于酸微菌属并且16S rRNA基因相似性较低(94%),其余绝大部分为不可培养类群。利用可培养法,通过使用11种选择性培养基对冷泉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150株放线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信息及系统发育分析将这150株菌归类于放线菌门中10个属: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 sp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p.)、乔治菌属(Georgenia spp.)、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 sp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p.)、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spp.)、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 sp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p.)、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和威廉姆斯氏菌属(Williamsia spp.)。其中链霉菌属和节杆菌属菌株为分离菌中优势类群。免培养和可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冷泉可能存在大量的可培养的放线菌潜在新种,另外酸杆菌亚纲和放线菌亚纲中大量的不可培养类群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现存已知类群相似性较低,因此推测可能存在新分类地位的类群。(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0-05-25)

冷泉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3月,我国用自主研制的"海马"号4500 m级非载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海马冷泉"。为揭示冷泉区地表沉积物中地质微生物的发育和演化特征,本研究选择海马冷泉区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活动冷泉区ROV1、ROV2和背景区QDN22),对其中的地质微生物标志物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海底表层沉积物甲烷缺氧氧化作用(AOM)的发育状况。研究表明,冷泉区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强烈地与甲烷相关的微生物活动,主要表现在:(1)相对增高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和明显偏负的?~(13)C_(org)值;(2)发育大量与AOM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带1?3个环戊烷结构的类异戊二烯类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iso-GDGTs)、一些特殊的类异戊二烯烷烃(如2,6,11,15-四甲基十六烷(Crocetane)、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PMI)和2,6,10,15,19,23-六甲基二十四烷(Squalane))以及C_(15:0)和C_(17:0)异构/反异构脂肪酸等,表明海底存在一定的甲烷渗漏;(3)冷泉区ROV2站位的生物标志物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此站位表层沉积物AOM作用更强,指示其下部可能存在更大甲烷通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泉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平,罗敏,胡钰,王宏斌,陈多福.南海北部冷泉区及水合物区浅层沉积物中甲烷循环[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吴宗洋,梁前勇,蒋文敏,赵静,李芸.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表层沉积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J].地球化学.2019

[3].杨硕,高峥,邵宗泽.南海冷泉区深海沉积物中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多样性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6

[4].邬黛黛,张必东,吴能友.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冷泉活动的指示[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5].张必东,邬黛黛,吴能友.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冷泉活动[J].海洋地质前沿.2015

[6].刘浩东.南海北部陆坡冷泉和非冷泉沉积物古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7].楚敏,王芸,曾军,张志东,娄恺.新疆冷泉沉积物葡萄糖利用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分析[J].生态学报.2012

[8].高远,李富超,姜鹏,秦松,栾锡武.鄂霍次克海冷泉沉积物真核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2012

[9].曾军,杨红梅,徐建华,吴江超,张涛.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的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

[10].曾军.新疆沙湾冷泉沉积物原核微生物多样性[D].新疆大学.2010

标签:;  ;  ;  

冷泉沉积物论文-张艳平,罗敏,胡钰,王宏斌,陈多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