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分配论文-方永祥,王虎,刘邓,苗泽霖

疏散分配论文-方永祥,王虎,刘邓,苗泽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疏散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分配,应急疏散,系统最优

疏散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方永祥,王虎,刘邓,苗泽霖[1](2019)在《交通分配模型在大规模应急疏散中的应用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城市应急疏散中的交通分配疏散模型与解决方法.大规模城市应急疏散研究大多采用交通分配的方法.城市疏散过程中的拥堵产生原因分析、旅行时间计算、疏散流在网络中的演化、疏散方案的选择与优化等,多采用交通分配模型进行描述.本文主要在宏观层面,针对疏散研究中采用的一般分配模型和分配方法进行总结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张蓓蕾,彭骁,王琼芳[2](2018)在《城市社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分配方法研究——以北仑区学苑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结合城市社区及紧急疏散实际,提出了一种"自给优先"的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简化分配方法。并以学苑社区为例,说明了疏散人口统计、避震场所确定、疏散距离计算、借助lingo软件确定最优方案等利用该方法进行分配的关键环节的做法。该方法既对国家标准规定的分配模型作了细化和具体化,又根据实际对部分环节作了合理的简化,适合基层社区操作。(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杨,陈娟,马剑[3](2018)在《基于用户均衡理论的疏散人员出口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突发事件下大型公共场所因出口利用不均导致整体疏散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均衡理论的疏散人员出口分配方法。在复杂障碍物分布的多出口公共区域中,考虑不同疏散出口的宽度和远近情况,采用用户均衡分配方法,将待疏散人员分配到不同的疏散出口,通过模拟仿真计算疏散时间与效率,并与最短路分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情况下采用用户均衡分配方法的疏散时间均明显小于最短路分配方法,疏散效率分别提高了38%和65%,出口被均衡利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鲁长江,程奕,刘杨,肖术连[4](2018)在《城市紧急疏散集结点人员分配多准则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引起的城市人员紧急疏散策略问题,提出了设立紧急疏散集结点,以及一种基于空间替换机制的集结点人员分配多准则模型。考虑到城市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该模型对预计受灾人口采用空间单元的形式,进行集结点分配;同时,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每个集结点的设计容量、排他性分配、服务范围以及预受灾人员的总行程等因素,以确保每个集结点的设计容量不超限,所有被疏散人员的总行程最小,并尽可能保证每个集结点服务范围具有空间连续性,从而为城市人员紧急疏散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叶国栋[5](2018)在《基于排队疏散场景的路径选择及分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排队疏散这一场景,研究路径选择及分配算法。为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或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因疏散不及时或低效造成的人员伤亡,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疏散效率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排队疏散的方式较有秩序,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疏散时可采用排队疏散的方式对人员进行管理,即使一些难以使人员排队疏散的场所,也可以控制各路口人流量,尽可能防止因过度拥挤等原因导致通道通行效率下降,此种场景如果基本符合本文假设,可使用本文算法。本文第一部分工作是建立人员疏散模型。排队疏散时,人员的运动被队伍约束,建模时需考虑排队疏散的特征。本文假设人员参与排队疏散时不会中途离队,且除队首领队之人外,队中所有人相同时间后均运动至其前一人所处的位置。基于本文假设,本文建立了一种由一系列点边组成的网络模型。本文第二部分工作是设计疏散模型中疏散路径选择和人员分配问题的求解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路是,对疏散模型进行数学建模,适当简化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设计求解算法。首先参考最小费用最大流数学模型对单疏散组单出口场景下的疏散路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分析了模型的目标函数,通过不等式计算在保证解质量的情况下简化目标函数,发现简化后的模型可通过改进的最小费用最大流增广路算法枚举队伍数进行求解。此外,本文还设计了从流量网络中找出互不交叉的疏散路径的算法。接下来本文基于单疏散组单出口算法,设计了多疏散组多出口问题的求解方案。本文选择某单位1号楼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作为模拟疏散实验的实验对象,对算法进行实例验证。通过与常见的最短路径方案和最短等待时间方案进行对比,本文算法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吴广,江辉仙,陈芬[6](2016)在《大型商场及其周边应急疏散空间动态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针对城市内大型商场及其周边数量众多,但容量有限且空间分布不均的避难疏散空间,以福州市仓山区万达广场及其周边部分社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实际的城市道路网数据、社区单元楼分布数据和建筑物人口数据,采用Dijkstra算法,结合网络流模型和GIS系统,通过算法求解选择最佳疏散路径,并根据路径选择结果,采用空间单元替换的方法对避难疏散空间进行有效动态分配实验.按照避难所容量、避难所服务范围、疏散过程时间和总行程距离,综合分析3种情况下的疏散路径规划和避难疏散空间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物人口数据进行尺度扩展,为城市大型商业区灾害疏散情景模拟和城市应急疏散指挥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辅助支持.(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马宏亮[7](2015)在《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应急救援与疏散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事件等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救灾过程中,交通运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将智能交通系统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研究用于应急救援与疏散的决策支持系统。首先,针对应急救援与疏散中决策支持问题的特点,本文对动态交通分配(DTA)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适应实时应急救援与疏散系统需求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该DTA模型基于交通仿真,由交通需求仿真和交通供给仿真两个主要的仿真器构成。交通需求仿真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基于路径效用函数对动态OD交通需求进行分配。交通供给仿真采用一个基于事件的中观交通仿真器对车辆在交通网络上的行驶行为进行仿真,从而对网络动态交通状况进行更新。在仿真实现中,由于采用了基于事件的中观交通仿真器,提高了模型运算效率,可满足系统的实时效率要求。通过DTA模型可以获取动态的交通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应用于应急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急响应阶段,提出了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应急路径规划算法,不同于静态的路径规划,该算法中充分考虑了应急交通的动态特性以及常态交通与应急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同步扰动随机近似算法,提出了疏散人员应急避难点分配方法,对总疏散时间进行了优化;基于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提出了受灾害影响后的路网车流量动态均衡分布求解方法,通过研究交通诱导技术,提出了基于不同交通状态下路径流量增量的分流诱导方案生成算法,从而缓解灾害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后,基于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和应急救援与疏散方法的研究,对应急救援与疏散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首先提出了实时系统的框架,然后通过系统的物理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在.NET Framework3.5下采用C#语言开发了原型系统,实现了应急路径规划、疏散人员应急避难点分配、车流量动态均衡分布和分流诱导方案生成等应急决策支持功能。利用北京市路网与交通检测数据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本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将智能交通系统引入救灾工作中,基于动态交通分配模型解决应急救援与疏散过程中的决策支持问题,可提高应急交通的效率和质量,为推进应急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倩,崔宁,赵蓉[8](2014)在《高速公路局域路网应急疏散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交通事件而引发的单源单汇、单(多)源多汇不同网络状态的局域路网疏散问题进行分析。在建立的局域路网疏散分配模型中,以疏散的交通量最大、总疏散时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运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理论进行求解。以某局域路网为例,利用MATLAB求解疏散交通量,用VISSIM、TRANSCAD模拟。(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陈星[9](2013)在《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区域疏散实时交通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飓风、台风等可预报自然灾害,在其登陆城市之前的一定安全时限内,大规模机动车辆区域疏散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建立路段、交叉口疏散交通流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区域疏散实时交通控制的建模框架,整合了预报实时交通流形态的动态交通分配解析模型和交通流实时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生成模型,能够服务于具体的大规模区域疏散实时交通控制实践。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提出框架、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规模区域疏散交通控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35期)

朱雪丽[10](2013)在《基于疏散计划的最短路最大流分配算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大规模的人群疏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突发事件往往伴随着人群恐慌、拥堵等一系列现象,这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疏散不利,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Dijkstra算法目前被认为是求无负权网路最短路问题的最好方法,很多情况下,通过科学制定疏散计划进行有效的疏散,可以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时人群的疏散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本文来源于《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疏散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结合城市社区及紧急疏散实际,提出了一种"自给优先"的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简化分配方法。并以学苑社区为例,说明了疏散人口统计、避震场所确定、疏散距离计算、借助lingo软件确定最优方案等利用该方法进行分配的关键环节的做法。该方法既对国家标准规定的分配模型作了细化和具体化,又根据实际对部分环节作了合理的简化,适合基层社区操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散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方永祥,王虎,刘邓,苗泽霖.交通分配模型在大规模应急疏散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交通工程.2019

[2].张蓓蕾,彭骁,王琼芳.城市社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分配方法研究——以北仑区学苑社区为例[J].防灾减灾学报.2018

[3].刘杨,陈娟,马剑.基于用户均衡理论的疏散人员出口分配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

[4].鲁长江,程奕,刘杨,肖术连.城市紧急疏散集结点人员分配多准则模型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18

[5].叶国栋.基于排队疏散场景的路径选择及分配算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8

[6].吴广,江辉仙,陈芬.大型商场及其周边应急疏散空间动态分配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马宏亮.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应急救援与疏散系统研究与开发[D].清华大学.2015

[8].张倩,崔宁,赵蓉.高速公路局域路网应急疏散分配模型[J].低温建筑技术.2014

[9].陈星.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区域疏散实时交通控制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10].朱雪丽.基于疏散计划的最短路最大流分配算法初探[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疏散分配论文-方永祥,王虎,刘邓,苗泽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