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地论文-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

生境地论文-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境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叶榉树,生境,典范对应分析(CCA),环境解释

生境地论文文献综述

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1](2019)在《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大叶榉树生境地的群落类型及群落结构,综合分析大叶榉树分布群落所在的环境特点,解释大叶榉树的生态学特征,明确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群落特征,以期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及浙江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包含3 420余个样地的浙江省生态监测样地数据库,经关键词搜索筛选出21个含有大叶榉树分布的样地,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及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所在的群落可分为8个类型。大叶榉树在研究区群落内的分布主要以阔叶林群落和杉木群落为主,21个样地中阔叶林群落达15个,杉木为主的群落为6个,但大叶榉树未出现在以马尾松为主的群落中。群落中主要出现了杉木、枫香、甜槠、大叶榉树、化香、木荷、香樟、白栎、柏木、山合欢等优势树种,其中杉木的重要值达到20.5%。在样地CCA排序图中8个群丛呈现一定的聚集分布,第1排序轴主要体现了海拔与枯落物厚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第2排序轴主要反映腐殖质厚度与坡度对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影响。物种CCA结果显示:与大叶榉树生境选择最接近的树种是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影响上述树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枯落物厚度和坡向。蒙特卡罗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浙江大叶榉树群落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海拔,其次为腐殖质厚度、坡度和土壤质地。【结论】浙江省森林中以白背叶、枫香、香樟、麻栎等树种为主的群落和杉木群落可作为大叶榉树种群恢复的载体。影响大叶榉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腐殖质厚度、坡度等条件。大叶榉树与榔榆、黄连木、黄檀、化香、白栎等树种对生境的选择趋于一致,在生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大叶榉树可与这些树种尝试混交造林。(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静[2](2017)在《同生境地引种栽培延胡索品质及质量安全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为着名的"浙八味"之一。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及核苷类物质。临床应用较广。目前延胡索人工栽培驯化中,普遍存在种源不清、品种退化、病虫害发病率高、采用传统栽培模式等严重问题,导致连作障碍,其产量品质大幅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延胡索人工栽培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将主产区9批延胡索样品进行引种实验后,采用现代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传统的土壤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将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药材品质-化学指纹图谱联系起来,结合延胡索次生代谢产物,深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速效养分因子与延胡索品质的关系,依据环境因子(土壤),对延胡索的化学多样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分析引种后其生理指标、生物碱类物质、核苷类物质的变化,在重庆道地产区采用传统生物学形态特征结合药物分析学等现代技术筛选出质量优、产量高、适应重庆开州及周边地区的稳定优良生态型延胡索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将为重庆延胡索优良种源、规范化生态栽培的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重庆其他道地药材具有示范及指导意义,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九岭村等地9批延胡索分别引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镇天星村和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撕栗村进行同质园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延胡索化学指纹图谱及7种主要生物碱类物质(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脱氢紫堇碱、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化学多样性评价体系,为后续研究及延胡索药材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手段。2)对万州栽培基地不同种质延胡索地上部分及万州、开州栽培基地两年同质园实验延胡索块茎6种生物碱(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脱氢紫堇碱和延胡索乙素)及3种核苷(尿苷、鸟苷和腺苷)进行分析,发现延胡索块茎及地上部分均含有6种生物碱及3种核苷,为后续研究及种植资源选育提供参考。3)通过对两年同质园实验引种栽培延胡索的生理指标分析,引种栽培后,万州及开州栽培基地同一种质延胡索没有造成显着的生理指标变化,在产量上略微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整体表现出开州栽培基地单株产量高于万州栽培基地。延胡索在引种栽培后,不同种质来源的延胡索的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不同种质延胡索在引种后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为药用植物获取水分及养分的场所,土壤养分的变化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形成与积累有直接作用。对于引种栽培延胡索来说,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根际富集效应,且相关性及差异性显着,特别是硝态氮和蔗糖酶最为明显。在影响根际养分活性的诸多因素中,土壤有效氮、磷含量是整个植物的动力来源,对土壤pH和土壤酶活性有显着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活性物质的积累。5)通过对延胡索药材及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分析,发现万州及开州栽培基地不同种质延胡索引种栽培后其根际土壤及延胡索药材中重金属残留量差异显着,但均符合相应的标准值,满足中药材GAP发展,为延胡索质量安全评价提供参考。6)通过探讨外源钙(Ca2+)、钾(K+)对重金属镉(Cd)(0~25mg/kg)胁迫下延胡索幼苗的株高、生物量、生理特征、重金属含量及药用品质的变化,发现在Cd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延胡索,可加入适量的外源Ca2+通过改变延胡索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达到缓解Cd毒害,降低块茎中Cd含量,改善药用品质。通过上述指标分析最终得出江苏通州(TZ)、尚湖镇小坑门(SH)、古竹(GZ)、浙江东阳(DY)、安徽芜湖(WH)产地延胡索适合于重庆市万州区引种栽培,江苏通州(TZ)、尚湖镇小坑门(SH)、浙江东阳(DY)、安徽芜湖(WH)、开州区郭家镇(GJ)、古竹(GZ)产地延胡索适合重庆市开州区引种栽培,并且能达到引种栽培后质量有所改善,适应性增强。另外,在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氮素肥料的施加,结合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因为氮素是影响延胡索活性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期刊2017-05-18)

欧祖兰,王占军,陈延松,沈章军,楚爱香[3](2016)在《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资源的利用状况,为保护和开发利用鹞落坪半夏资源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对安徽省鹞落坪保护区特有种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进行调查,运用Levins和Shaa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迭度指数,对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迭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鹞落坪半夏生境地17个主要草本种群中,多数草本种群生态位宽度较大,其中,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臭草Melica scabrosa、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生态位宽度居前3位,它们也是鹞落坪半夏生境地草本层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居最后3位的是荩草Arthraxon hispidus、待宵草Oenothera stricta、一年蓬Erigeron annuus,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居中下水平。主要草本种群的重要值(IV)与生态位宽度B_i、B_i'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7(Sig.=0.000)、0.707(Sig.=0.002)。生态位重迭值在0.4以下的种对占所有种对的83.46%,其中生态位重迭值为0的种对占38.60%,而生态位重迭值>1.0的种对仅占总物种种对的1.10%,各种对间的生态位重迭指数并未与相应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呈现出相关性。【结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学特性相似性不大,对资源的共享趋势不明显,主要草本种群能和谐地共生于群落中,但鹞落坪半夏生态位宽度并无优势,只处于伴生地位。(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欧祖兰,陈延松,王占军,沈章军,王玲玲[4](2016)在《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主要草本种间联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2列联表,通过一系列种间关联测定方法(方差比率法检验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χ~2检验各种对之间的关联性,共同百分率、联结系数和点相关系数测度各种对之间的关联程度)对安徽特有种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生境地群落17个主要草本植物种间联结性进行检验与测度。结果表明: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草本种群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着负相关,反映了该群落处于不稳定的演替阶段;在136个种对中,仅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待宵草(Oenothera stricta)为极显着正相关,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为显着正相关,绝大多数主要草本种间的联结关系未达到显着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较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草本种间联结的这种松散性正与群落具有次生性的特点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余凌帆,何让,杨梅,文智猷,吴世磊[5](2015)在《天全县光叶蕨人工种群适宜生境地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光叶蕨人工种群发展,在天全县选择更多适宜光叶蕨生存的小区域,在对光叶蕨原生境的植被状况、土壤条件、气候特征和地形环境等生态因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光叶蕨自身植物学特性,确立光叶蕨比选因子,并通过不同专家对比选因子进行权重分配,对候选的20个相似生境点进行评分及综合评分,最终在天全县选出了5个光叶蕨最适宜生境,6个较适宜生境。(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欧祖兰,沈章军,王占军,陈延松,齐璐璐[6](2015)在《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Pinella yaoluopingensis分布现状和生境地群落特点,并为鹞落坪半夏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经多次踏查之后,采用样方法对安徽省鹞落坪保护区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鹞落坪保护区,鹞落坪半夏分布范围狭窄,其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200 m范围的疏林中(郁闭度0.4~0.6,坡度2°~10°);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植物区系组成共有117种,隶属于55科91属,植物科级和属级水平的多样性高;群落地理成分以温带为主,兼有温带和热带的双重性质,群落表现出次生性的植被特征;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生活型谱以草本类型为主(50种,占42.74%),且在乔木种类中,落叶成分占了绝大部分,反映了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是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叶级以中型叶占优势(占50.43%),叶质以纸质叶为主(占80.34%),非全缘叶种类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缘叶(前者占64.96%);鹞落坪半夏在群落中处于伴生地位,其所在群落主要为黄山松疏林;整个乔木层,从种类讲,以阔叶种类居多,但从重要值指数分析,以针叶树黄山松重要值最大(86.7);灌木层覆盖度在12%~30%的区域分布有较多的鹞落坪半夏,草本层覆盖度在10%~20%,以金星蕨占优势。鹞落坪半夏更新小苗十分稀少,这可能与鹞落坪半夏叶柄无珠芽、增殖率较低有关。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类型少、分布点少,维持现有的群落是保护鹞落坪半夏的有力保障。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特征可为鹞落坪半夏人工栽培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周立业,辛国省,蒲秀瑛[7](2012)在《微波密闭消解ICP-AES法测定普氏原羚生境地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中几种微量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密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夏(六月中旬)、秋(九月中旬)、冬(十二月中旬)对青海湖东普氏原羚生境地中不同草地类型混合牧草进行Cu,Fe,Mn,Zn,Mo五种微量元素的测定,采用HNO3-H2O2酸溶体系进行消解,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值在0.002~0.008μg.g-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3%~4.29%之间;通过添加标准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4.00%~101.30%。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普氏原羚生境状况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2年04期)

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炜银,罗建[8](2010)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着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着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着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的表述。此外,大花黄牡丹冠幅面积、高度、丛数及幼苗数量均与灌丛的冠幅面积存在显着的正相关,但大花黄牡丹幼苗数量在两种群落间无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0年04期)

周立业[9](2009)在《青海湖东普氏原羚及生境地微量元素季节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甘肃、宁夏和青海,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青海湖东地区是普氏原羚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放牧活动的干扰、家畜和天敌对普氏原羚食物资源的竞争、非法狩猎严重,使得普氏原羚生境不断恶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而青海湖东地区是普氏原羚的最大栖息地,本文从微量元素营养的角度,对湖东地区普氏原羚及生境地进行研究,通过微波消解,用ICP—AES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对Se的测定)对冬季普氏原羚毛、血及生境地夏(六月中旬)、秋(九月中旬)、冬(十二月中旬)叁季中水、土壤、牧草的中铜、锰、铁、锌、钼和硒6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并用费歇尔法对不同草地类型进行判别,来了解、评介湖东地区普氏原羚微量元素的盈亏,对开展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普氏原羚种群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普氏原羚生境地水中六种微量元素Cu、Fe、Mn、Zn、Mo、Se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其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Fe含量最高,夏季为0.039±0.007 mg/L,秋季最高达0.08mg/L,冬季仍为0.054±0.009 mg/L,总体上看,水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很低。2.普氏原羚生境地土壤处于低Cu、低Mo、低Se的状态。叁季节中Cu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在8.86~17.24mg/kg之间变动;Mo含量在0.054~0.181mg/kg之间变化,其中0~10cm、20~30cm土层中沉积Mo较10~20cm中多,叁季土壤中的Mo含量均低于我国土壤Mo的平均水平1.7mg/kg;Se的含量在0.02~0.178mg/kg,夏季严重缺乏,冬季属于Se临界缺乏,秋季土壤Se含量正常。3.普氏原羚活动地混合牧草夏季地下部分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分,混合牧草各个季节Cu、Mo、Se缺乏,Fe、Mn、Zn含量正常。不同季节,混合牧草地上部分微量元素季节变化不一致,除了Mo随着季节变化含量变化不大外,Cu、Fe、Mn、Zn夏季高于秋季,秋季高于冬季,而Se随着季节变化含量逐渐增加。4.普氏原羚选择丰富度高、隐蔽条件好和人类干扰少的芨芨草草原作为采食生境地,芨芨草草地混合牧草Cu、Se严重缺乏,Mo临界缺乏,Zn冬季缺乏,Fe、Mn叁季含量正常,Zn夏秋季含量正常。5.普氏原羚采食的主要牧草属于低Cu、低Mo、低Se的状态,喜食牧草青海黄芪属于高Se植物。6.从血样和毛样分析推测,冬季部分普氏原羚可能因Cu缺乏产生贫血,部分普氏原羚可能因Cu、Zn缺乏导致繁殖性能下降,普氏原羚处于低Se的状态。但临床症状有待进一步研究。7.通过费歇尔法对不同季节不同草地类型的判别,了解到Mo是决定草地类型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湖东地区不同草地类型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在退化草地补播芨芨草以达到增加普氏原羚基本食物和隐蔽场所,在植物群落中增加青海黄芪的比例以增加普氏原羚喜食牧草及牧草中Se的含量。夏季牧草生长季节施钼肥,在对土壤施Mo的时候注意Cu、Mo之间的比例保持在6~10:1。(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徐玉婷[10](2009)在《同生境地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花是常用中药,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挥发油为菊花的主要活性部位。生态环境对菊花品质、挥发油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较大,为探讨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菊花生态适应性,本文将不同品系菊花种苗移栽到同生境地栽培,即海拔2500m以上,东经109°58′、北纬31°60′的湖北中医学院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的“神农架天然植物科技示范园”中栽培,进行同生境地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为了探讨同生境地引种栽培菊花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提取工艺,本文以药典规定品种杭白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研究,最终确定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50目筛,加15倍量水、浸泡1h、提取时间为8h。并且用此方法提取了亳州白菊、福田河白菊、金菊花、神农香菊、黄山贡菊、野菊花等,比较各引种栽培菊花的挥发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神农香菊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且显着高于其他品种,挥发油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神农香菊、野菊花、金菊花、福田河白菊、杭白菊、亳州白菊、黄山贡菊。另外神农香菊挥发油含量高与其具有浓郁的香味有关,表明神农香菊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为了研究不同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本文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各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揭示了各样品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色谱条件为HP-FFAP(0.25mm~*30m~*0.25μm)毛细管色谱;进样口温度230℃;载气为高纯氦,流速为1.0mL·min~(-1);恒流,分流比30:1;程序升温80℃2℃·min~(-1) 100℃0.5℃·min~(-1) 130℃5℃·min~(-1) 230℃(5min);离子源EI源(120eV),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质量范围m/z 50~500全程扫描;溶剂延时3min。实验结果表明,野菊花挥发油所含化合物个数最多,其他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中所含化合物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亳州白菊、福田河白菊、杭白菊、金菊花、神农香菊、黄山贡菊。其次,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分为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单萜及其氧化物、烷类化合物叁大类,其中以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含量最高,倍半萜类及其氧化物多具有抗肿瘤、镇静、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故为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中均含有石竹烯、氧化石竹烯,含量高且稳定,它们是挥发油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生物活性较强或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日用化工、医药、食品、烟草、香精香料工业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还表明,福田河白菊与杭白菊两者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相近,揭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这一结论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因为福田河白菊是杭白菊引种栽培到湖北福田河地区后形成的当地的一种特有品种,并已得到广泛应用;金菊花挥发油含量较高,其不仅继承了神农香菊的浓香品质,解决了神农香菊种植区域受限的问题,又改善了黄山贡菊挥发油含量少,香气不明显的缺点,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湖北省特有资源。(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9-05-18)

生境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延胡索为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为着名的"浙八味"之一。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苄基异喹啉型生物碱及核苷类物质。临床应用较广。目前延胡索人工栽培驯化中,普遍存在种源不清、品种退化、病虫害发病率高、采用传统栽培模式等严重问题,导致连作障碍,其产量品质大幅下降,极大地限制了延胡索人工栽培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将主产区9批延胡索样品进行引种实验后,采用现代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传统的土壤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将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药材品质-化学指纹图谱联系起来,结合延胡索次生代谢产物,深入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速效养分因子与延胡索品质的关系,依据环境因子(土壤),对延胡索的化学多样性进行了系列研究,分析引种后其生理指标、生物碱类物质、核苷类物质的变化,在重庆道地产区采用传统生物学形态特征结合药物分析学等现代技术筛选出质量优、产量高、适应重庆开州及周边地区的稳定优良生态型延胡索种质资源。研究结果将为重庆延胡索优良种源、规范化生态栽培的配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重庆其他道地药材具有示范及指导意义,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及经济效益。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九岭村等地9批延胡索分别引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镇天星村和重庆市开州区谭家镇撕栗村进行同质园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及多变量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延胡索化学指纹图谱及7种主要生物碱类物质(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脱氢紫堇碱、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化学多样性评价体系,为后续研究及延胡索药材质量评价提供技术手段。2)对万州栽培基地不同种质延胡索地上部分及万州、开州栽培基地两年同质园实验延胡索块茎6种生物碱(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脱氢紫堇碱和延胡索乙素)及3种核苷(尿苷、鸟苷和腺苷)进行分析,发现延胡索块茎及地上部分均含有6种生物碱及3种核苷,为后续研究及种植资源选育提供参考。3)通过对两年同质园实验引种栽培延胡索的生理指标分析,引种栽培后,万州及开州栽培基地同一种质延胡索没有造成显着的生理指标变化,在产量上略微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整体表现出开州栽培基地单株产量高于万州栽培基地。延胡索在引种栽培后,不同种质来源的延胡索的生理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不同种质延胡索在引种后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4)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为药用植物获取水分及养分的场所,土壤养分的变化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形成与积累有直接作用。对于引种栽培延胡索来说,不同种质延胡索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活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根际富集效应,且相关性及差异性显着,特别是硝态氮和蔗糖酶最为明显。在影响根际养分活性的诸多因素中,土壤有效氮、磷含量是整个植物的动力来源,对土壤pH和土壤酶活性有显着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其活性物质的积累。5)通过对延胡索药材及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分析,发现万州及开州栽培基地不同种质延胡索引种栽培后其根际土壤及延胡索药材中重金属残留量差异显着,但均符合相应的标准值,满足中药材GAP发展,为延胡索质量安全评价提供参考。6)通过探讨外源钙(Ca2+)、钾(K+)对重金属镉(Cd)(0~25mg/kg)胁迫下延胡索幼苗的株高、生物量、生理特征、重金属含量及药用品质的变化,发现在Cd污染的土壤上种植延胡索,可加入适量的外源Ca2+通过改变延胡索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达到缓解Cd毒害,降低块茎中Cd含量,改善药用品质。通过上述指标分析最终得出江苏通州(TZ)、尚湖镇小坑门(SH)、古竹(GZ)、浙江东阳(DY)、安徽芜湖(WH)产地延胡索适合于重庆市万州区引种栽培,江苏通州(TZ)、尚湖镇小坑门(SH)、浙江东阳(DY)、安徽芜湖(WH)、开州区郭家镇(GJ)、古竹(GZ)产地延胡索适合重庆市开州区引种栽培,并且能达到引种栽培后质量有所改善,适应性增强。另外,在栽培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氮素肥料的施加,结合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因为氮素是影响延胡索活性物质积累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境地论文参考文献

[1].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浙江省大叶榉树生境地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静.同生境地引种栽培延胡索品质及质量安全性比较研究[D].重庆叁峡学院.2017

[3].欧祖兰,王占军,陈延松,沈章军,楚爱香.鹞落坪半夏生境地主要草本种群生态位特征[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

[4].欧祖兰,陈延松,王占军,沈章军,王玲玲.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主要草本种间联结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

[5].余凌帆,何让,杨梅,文智猷,吴世磊.天全县光叶蕨人工种群适宜生境地选择[J].四川林业科技.2015

[6].欧祖兰,沈章军,王占军,陈延松,齐璐璐.安徽特有植物鹞落坪半夏生境地群落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5

[7].周立业,辛国省,蒲秀瑛.微波密闭消解ICP-AES法测定普氏原羚生境地不同草地类型牧草中几种微量元素[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

[8].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炜银,罗建.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J].林业科学研究.2010

[9].周立业.青海湖东普氏原羚及生境地微量元素季节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

[10].徐玉婷.同生境地引种栽培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标签:;  ;  ;  ;  

生境地论文-孙杰杰,沈爱华,黄玉洁,袁位高,吴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