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平衡配流论文-李东,杜航,蒋飞翔

用户平衡配流论文-李东,杜航,蒋飞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用户平衡配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随机用户平衡理论,交通配流,LOGIT模型

用户平衡配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杜航,蒋飞翔[1](2011)在《基于随机用户平衡的城市轨道交通配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的基本思想和交通流理论,讨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交通量分配问题.建立了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唯一性,给出了该模型的连续平均求解算法。一个小型网络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出行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1年03期)

金龙祥,左仁广[2](2011)在《考虑道路景观效应的改进广义用户平衡和广义系统最优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进行合理的网络平衡配流对网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费用方程以及相应的用户平衡和最优配流,对传统的配流理论进行改进,引入景观效应对网络平衡配流的影响,并对景观效应进行数学规划。研究结果为交通网络平衡分析提出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1年03期)

韦增欣,陈巧萍,陈进来,罗朝辉[3](2010)在《双向混合交通OD分布与用户平衡配流组合模型及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四阶段法中,运量分布与均衡配流这2个阶段独立进行。在此背景下,基于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双向行驶的特点和交通网络中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借助于引力模型,建立了带有双约束的双向混合交通运量分布与均衡配流组合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最优化的知识证明了模型的一阶条件与Wardrop用户平衡条件等价、模型解的惟一存在性及其OD流量满足运量分布的引力模型。给出了求解模型的具体算法,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一阶条件等价性。(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0年03期)

肖海燕[4](2009)在《组合用户平衡和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交通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用户平衡和随机用户平衡条件,并分别给出了对应的数学规划模型.然后根据在实际交通系统中,往往存在两大子系统:一是由个体出行者构成的满足用户平衡(UE)条件的子系统,另一子系统是基于随机用户平衡(SUE)的子系统.本文提出一种将UE和SUE结合的组合式用户平衡模型,给出了对角线算法,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一个数值算例,说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夏晓梅,范炳全[5](2009)在《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进行公路网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了影响出行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的广义费用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广义费用的组成部分和函数形式,探讨了多类型车辆换算模型的形式和参数标定方法。借鉴城市混合交通流量分配的研究成果,运用变分不等式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借助交通规划软件Emme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利用温州市相关数据进行模型中的部分参数标定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的结果明显优于分步加载方法,在路段饱和度较高时比客货分步加载的方法更加可靠。(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霍亮[6](2008)在《拥挤条件下的铁路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铁路客流分配问题进行概述的基础上,结合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的特点,采用平衡分配法对铁路客流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拥挤条件下的铁路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和算例。(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08年09期)

李学全,刘美娇[7](2007)在《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了影响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多种因素(如出行时间、花费、舒适性等),分析了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城市交通网络,基于随机用户平衡理论构造了多模式的交通配流模型,并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和惟一性,给出了求解算法.(本文来源于《数学理论与应用》期刊2007年02期)

王建玲[8](2006)在《用户平衡配流条件下易腐货物运输损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易腐货物的运输损耗量是交通时间的函数,确定交通时间对于运输损耗的计算尤为重要。以易腐货物为研究对象,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易腐货物运输损耗模型,下层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当路径中车流形成用户平衡配流状态时,用凸组合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说明模型的计算和应用。(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06年10期)

许良[9](2005)在《多用户弹性需求平衡配流模型的城市网络设计问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交通中,不同的出行者应该具有不同的出行选择,但在城市交通网络设计中很少考虑到出行的多样性。本文在Nagurney建立的多用户弹性需求平衡配流模型基础上,引人多用户概念到城市交通网络设计中,建立了多用户的城市交通网络设计模型,并使用增广Lagrange乘子法求解该模型,最后给出一实例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期刊2005-07-01)

杨文国,高自友[10](2004)在《基于动态规划思想的多阶段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与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随机用户平衡(SUE)配流中引入动态规划的思想,把配流过程看做是多阶段决策过程.根据不变嵌入原理来寻找最优策略,给出了多阶段SUE配流模型与算法.理论分析及实际算例表明,多阶段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算法简单可行,计算量小,尤其适用于多"环"网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用户平衡配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进行合理的网络平衡配流对网络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费用方程以及相应的用户平衡和最优配流,对传统的配流理论进行改进,引入景观效应对网络平衡配流的影响,并对景观效应进行数学规划。研究结果为交通网络平衡分析提出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用户平衡配流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东,杜航,蒋飞翔.基于随机用户平衡的城市轨道交通配流方法[J].科技视界.2011

[2].金龙祥,左仁广.考虑道路景观效应的改进广义用户平衡和广义系统最优配流模型[J].四川建筑.2011

[3].韦增欣,陈巧萍,陈进来,罗朝辉.双向混合交通OD分布与用户平衡配流组合模型及算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

[4].肖海燕.组合用户平衡和随机用户平衡条件下的交通配流模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夏晓梅,范炳全.基于广义费用的多用户公路网平衡配流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

[6].霍亮.拥挤条件下的铁路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

[7].李学全,刘美娇.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7

[8].王建玲.用户平衡配流条件下易腐货物运输损耗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

[9].许良.多用户弹性需求平衡配流模型的城市网络设计问题(英文)[C].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2005

[10].杨文国,高自友.基于动态规划思想的多阶段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与算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

标签:;  ;  ;  

用户平衡配流论文-李东,杜航,蒋飞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