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时延估计论文-翟晓光,武传华

通信时延估计论文-翟晓光,武传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信时延估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循环平稳,通信信号,时延估计,到达时差

通信时延估计论文文献综述

翟晓光,武传华[1](2016)在《窄带通信信号时延估计的循环谱组合切片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时延估计方法只使用单一循环频率进行时延估计,对信号的循环平稳信息利用不充分,且估计性能对循环频率的选择有较大依赖性。针对此问题,研究了利用多循环频率组合进行时延估计的方法,为减小循环谱密度函数估计的计算量并提高时延估计的精度,阐述了利用循环谱切片组合进行时延估计的方法,在不同信噪比的高斯噪声和同频干扰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多循环频率时延估计法较单循环频率时延估计法有更高的估计性能。(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对抗》期刊2016年02期)

赵宇峰,曹玉健,戴旭初[2](2015)在《单信道混合数字通信信号的时延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通道混合通信信号的参数估计是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的热门方向。本文针对单信道两路数字通信信号混合的时延估计问题,根据混合信号的循环自相关函数与信号调制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两种基于循环自相关的时延估计方法。两种方法分别针对信道参数未知的情况和信道参数已知的情况,利用循环自相关函数构建关于两路时延参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获得了两路信号时延的闭式估计。另外本文也对单通道混合数字通信信号时延估计的克拉美罗界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性能,表明了它们的性能特点和适用的条件。(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5年02期)

梁华林[3](2008)在《超宽带通信多址与时延估计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捷。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中最具有前景的技术,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无线电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关注。它具有极高的带宽和数据速率,而且抗多径能量特别强,因此特别适合室内密集多径环境,具有其它无线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论文首先介绍了UWB无线电技术的概念、特点和研究现状。接着介绍了超宽带的脉冲形成方式、调制方式、收发机系统结构、信号衰减模型、室内多径信道模型以及各种多址系统,为后面的章节做好铺垫。常见的UWB多址系统有2PPM-TH-UWB、2PAM-TH-UWB和DS-UWB系统。一方面由于上述叁种多址系统有其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可变速率将是未来通信系统的一个基本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OVSF码(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Orthogonal Variable Spread Factor code)和TH码(跳时码,Time Hopping code)的混合OVSF-TH-UWB通信系统。利用OVSF码的正交性来降低各个用户之间的干扰,利用TH码的随机性将冲突随机分散在时域上面。从理论上分析了其抗AWGN(加性高斯白噪声,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噪声以及抗多用户干扰的性能,并且通过仿真实验进行了验证。超宽带直接发射脉冲,具有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从而可以精确估计信号传输时延,比较适应精确定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在合理的时间内估计信号传输时延是一个难题,因为传统的滑动相关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步的快速时延估计算法,该算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通过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进行粗粒度的时延估计,得出时延大概在哪个分块里面。然后通过基于符号采样率的相关运算估计精确的时延。在理论上该算法的时延估计可以达到一个码片时间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4-17)

孟嘉,黄高明,杨绿溪[4](2006)在《欠采样带通信号时延估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带通信号的时延估计问题。由于带通信号载波的高频振荡,已有的时延估计算法在欠采样条件下无法得到精确的估计结果,尤其当延时真值不是采样间隔整数倍时,将出现无法克服的误差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提出了一种欠采样条件下的带通信号时延估计新算法。新算法利用相关函数的复包络估计时延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进而利用带通信号的特点提高了算法对噪声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说明,新算法的性能优于已有的时延估计算法。(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06年01期)

邬春明,陈晓娟,艾闯[5](2005)在《基于新限速抽样的超宽带通信系统信道时延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利用新限速抽样率理论解决信道估计问题,建立了既可用于宽带也可用于窄带信道估计的框架,此框架的抽样率低于奈奎斯特速率。通过实例展示了利用奈奎斯特速率抽样而工作在低于奈奎斯特抽样率的算法性能,减少了功耗,也降低了算法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何成兵,黄建国,张群飞[6](2004)在《基于时延估计和M元伪随机序列联合的水声通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一种利用拷贝相关检测技术进行水声通信的方法。该技术利用M 个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较好的伪随机序列以及其时延值进行联合编码;在接收端利用M 个拷贝相关器进行相关检测和时延估计而达到解码的目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水声信息传输速率。(本文来源于《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7-01)

通信时延估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通道混合通信信号的参数估计是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的热门方向。本文针对单信道两路数字通信信号混合的时延估计问题,根据混合信号的循环自相关函数与信号调制参数的关系,提出了两种基于循环自相关的时延估计方法。两种方法分别针对信道参数未知的情况和信道参数已知的情况,利用循环自相关函数构建关于两路时延参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获得了两路信号时延的闭式估计。另外本文也对单通道混合数字通信信号时延估计的克拉美罗界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性能,表明了它们的性能特点和适用的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信时延估计论文参考文献

[1].翟晓光,武传华.窄带通信信号时延估计的循环谱组合切片法[J].舰船电子对抗.2016

[2].赵宇峰,曹玉健,戴旭初.单信道混合数字通信信号的时延估计方法[J].信号处理.2015

[3].梁华林.超宽带通信多址与时延估计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

[4].孟嘉,黄高明,杨绿溪.欠采样带通信号时延估计算法[J].信号处理.2006

[5].邬春明,陈晓娟,艾闯.基于新限速抽样的超宽带通信系统信道时延估计[J].电讯技术.2005

[6].何成兵,黄建国,张群飞.基于时延估计和M元伪随机序列联合的水声通信技术[C].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第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全国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标签:;  ;  ;  ;  

通信时延估计论文-翟晓光,武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