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沈建邺

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沈建邺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国际分工,贸易竞争力

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沈建邺[1](2017)在《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韩同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且在产业转移上具有承接关系,60年代以后,韩国接受了来自日本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了"汉江奇迹",80年代以后,中国接受来自日本以及韩国等地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了改革开放叁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中日韩叁国均希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以保持其在贸易竞争力上的优势。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属于可替代性低、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均比较高的一类产品,是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中日韩叁国想要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上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中日韩都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大国,截至2014年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额占中日韩贸易总额的比重均在50%左右,对中日韩叁国的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明确提出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需要转型升级,贸易结构也面临着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主转变的客观需要;日本在2016年曾出现出口连续五个月下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受到中国的冲击;韩国在2015和2016年连续两年出现出口下滑,除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韩国出口减少之外,韩国出口下滑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高新科技产品的出口上,韩国越来越多地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可以预见中日韩叁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上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将贸易竞争力水平和国际分工格局相联系的基础之上,探究中日韩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力水平的动态变化;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影响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具体因素,并进行共性和特性分析;最后提出提高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为实现该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两个方面对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其次通过建立竞争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增长率、净出口、贸易依存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对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竞争力进行动态比较;再次通过计量模型,对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共性和特性分析;最后提出增强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竞争力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已经在总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上赶超了日本和韩国,但是在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比较上仍然落后于日本和韩国,说明我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不高;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发现全球总产出,实际有效汇率,产业结构,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对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开放程度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呈现出倒"U"型关系,其中汇率、R&D投入以及开放程度对中国影响较大,汇率和产业结构对日本影响较大,韩国主要的影响因素则是专利数量和R&D投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6)

张一鸣[2](2012)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被“双反”数量或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能源周刊9版的新能源″双反″调查,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对此话题进行权威分析。他认为,未来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被“双反”的数量可能增加,但不会泛滥。  从光伏的“双反”到风电设备的“双反”,中国新能源企业正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2-02-20)

曹桂珍[3](2011)在《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看法不一,以林毅夫为代表的一派学者认为中国应当遵循本国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其提出批评的以郭克莎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虽然要重视发挥比较优势,但不能以比较优势战略作为基本的战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国际分工模式的束缚。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红利下降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丧失,依靠廉价劳动力盈利的加工贸易行业将受到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亟需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文章首先将对国内外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其次将从叁个层次对劳动密集型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进行渐进式论述:出口基本情况分析、比较优势指标分析和供需均衡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第一个层次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将初步介绍中国出口商品的特定和结构;后两个层次为计量分析部分,首先运用传统的指标分析,得出劳动密集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总体比较优势现状。第二个实证部分是在推导均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出口价格方程及出口数量方程的面板数据回归,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做出详尽的分析。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发达经济体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如其在欠发达经济体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欠发达经济体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如其在发达经济体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3-17)

周茂荣,吕婕[4](2010)在《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和测度了中美间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然后运用面板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是影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人均收入差异与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水平均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0年02期)

范爱军,李丽丽[5](2006)在《中国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尤其表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上。本文考察了影响两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因素,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吸收韩国的直接投资水平与产业内贸易指数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而且双边产业内贸易仍是以技术差距导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这种分析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06年08期)

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能源周刊9版的新能源″双反″调查,中国经济时报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对此话题进行权威分析。他认为,未来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被“双反”的数量可能增加,但不会泛滥。  从光伏的“双反”到风电设备的“双反”,中国新能源企业正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沈建邺.中日韩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张一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被“双反”数量或增加[N].中国经济时报.2012

[3].曹桂珍.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D].华南理工大学.2011

[4].周茂荣,吕婕.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0

[5].范爱军,李丽丽.中国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6

标签:;  ;  ;  ;  

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论文-沈建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