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蛙酶论文-汪楠,唐小军,熊四平,郑峰,张慧林

豹蛙酶论文-汪楠,唐小军,熊四平,郑峰,张慧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豹蛙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豹蛙酶,融合蛋白,细胞增殖抑制

豹蛙酶论文文献综述

汪楠,唐小军,熊四平,郑峰,张慧林[1](2013)在《重组豹蛙酶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构建豹蛙酶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Ⅱ-Rap,表达、纯化豹蛙酶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合成豹蛙酶全基因序列,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Ⅱ中,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豹蛙酶的表达;大量表达重组豹蛙酶融合蛋白(Rap-His),通过MTT法分析Rap-Hi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ColdⅡ-Rap原核表达载体,经优化表达、纯化的条件,获得纯度较高的Rap-His;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在320、160μg/ml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率在加药后4 d达到93.49%。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重组Rap-His融合蛋白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这为进一步与肿瘤特异抗体偶联,构建肿瘤特异性靶向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8期)

鲁艳平,杨刚刚,张瑞刚,徐存拴[2](2012)在《豹蛙酶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豹蛙酶(onconase)又称抗瘤酶、P30蛋白等,属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豹蛙酶是目前唯一用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核糖核酸酶,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低,细胞毒性较强,对体内外多种肿瘤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是当前全球重点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豹蛙酶在北极蛙的早期胚胎中被首次发现,它主要通过破坏RNA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还有其他抗肿瘤机制,如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和破坏端粒酶RNA。豹蛙酶和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会增强抗癌药物的抗肿瘤细胞毒性。目前,豹蛙酶对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处于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对恶性间皮瘤的治疗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是潜在的治疗恶性间皮瘤的药物。(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翟昌宝[3](2012)在《豹蛙酶发酵纯化工艺及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豹蛙酶(Onconase,简称ONC)是一种从北极豹蛙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中提取的核糖核酸酶,属于RNase A超家族,研究证实其对许多肿瘤细胞和实体肿瘤都具有杀伤作用。以一株表达豹蛙酶的基因工程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摇瓶和3.7L小型发酵罐中对工程菌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接种量2%、IPTG浓度0.5mM、诱导时间3.5小时、发酵周期9h的工艺条件,结果于每升发酵液获得56.03g湿菌体,菌体内豹蛙酶表达量占胞内蛋白总量的30%以上。进一步对豹蛙酶的纯化工艺进行探索,建立了菌体破碎、包涵体洗涤、蛋白复性、蛋白纯化工艺,100g湿菌体得到18.64g包涵体,每升发酵液获得约300mg目的蛋白,HPLC检测纯度97.0%,对B16和K562细胞的细胞毒性IC50值为1.74μmol/L、0.218μmol/L。经检测,所得到的豹蛙酶在与斑蝥酸的联合作用中,发现两者在细胞水平上具有协同抑制SPC-A-1和A549肿瘤细胞株增殖的作用,拓展了豹蛙酶和斑蝥酸酸的用途,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鉴于蝎氯毒素(Chlorotoxin,简称CTX)能够与分泌金属蛋白酶Ⅰ(MMP2)的肿瘤细胞特异性相结合,为增强豹蛙酶的靶向性,本文将豹蛙酶与蝎氯毒素构建成融合蛋白(ONC-CTX),并对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每升发酵液获得约15mg融合蛋白,验证了融合蛋白具有与蝎氯毒素相同的靶向性,并能杀伤肿瘤细胞,为研究其在体内抗肿瘤的效果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2-02-03)

张来颖[4](2010)在《抗肿瘤新药—豹蛙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豹蛙酶(Onconase)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和人腺癌细胞生长的核糖核酸酶,尤其对恶性间皮瘤疗效显着,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本实验采用基因工程方法使豹蛙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并研究其分离纯化工艺,得到生物活性较好的重组豹蛙酶蛋白。设计重组豹蛙酶的结构,在天然豹蛙酶序列前端添加肠激酶酶切位点,根据其氨基酸序列,采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8段引物,采用重迭延伸PCR法合成出目的基因,约350bp。将得到的片断克隆于载体pGEM-T中并测序,再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2b(+中,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tm (DE3)中。转化的重组大肠杆菌以IPTG诱导外源基因表达,采用Tricine-SDS-PAGE系统,分析目标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温度为37℃时,pH为7.0,以物质的量浓度为0.5mmol/L的IPTG诱导4h,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最佳,其质量分数可达48.8%。利用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方式(LC-ESI-MS/MS)鉴定蛋白,通过LCQ DECA XP Plus系统进行蛋白序列的分析,其覆盖率达到35%,确定了其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正确性。通过对重组豹蛙酶的表达模式的研究,进一步确定其分离纯化工艺。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使用肠激酶将融合蛋白部分切除,再采用SPFF强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硫酸铵沉淀浓缩后,再通过Sephadex G-25分子筛收集活性组分,得到了纯度97.5%的豹蛙酶蛋白,发酵总产量达255mg/L,并具有较明显的体外核糖核酸降解活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0-06-05)

张来颖,陈劲春[5](2010)在《豹蛙酶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豹蛙酶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引物,重迭延伸PCR法合成出目的基因,约350bp。将得到的片断克隆于载体pGEM-T中并测序,再连接至表达载体pET-22b(+)中,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中。转化的重组大肠杆菌用终浓度1 mmol/L的IPTG诱导外源基因表达,采用Tricine-SDS-PAGE系统,分析目标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质量分数可达48.8%。利用液相电喷雾串联质谱方式(LC-ESI-MS/MS)鉴定蛋白,通过LCQ DECA XP Plus系统进行蛋白序列的分析,其覆盖率达到35%,确定了其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何庆,赵洪亮,薛冲,姚学勤,孙博[6](2009)在《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知天然ONC的氨基酸序列,结合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ONC基因序列,通过融合PCR获得了不同分泌信号与ONC的融合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k中,然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载体电击转化GS115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糖基化ONC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03,且其糖基化不均匀,非糖基化蛋白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103;采用不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作为分泌信号时ONC没有表达,利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时均能够显着提高其表达量。结论:采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均能够显着提高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9年05期)

[7](2009)在《抗肿瘤新药——豹蛙酶》一文中研究指出豹蛙酶(ranpirnase,商品名为Onconase)是目前全球正在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它是一种抗肿瘤药,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它由10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已知的胰核糖核酸酶超家族成员中最小的单结构域蛋白。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低,细胞毒性较强,在(本文来源于《沈阳部队医药》期刊2009年01期)

何庆,刘志敏[8](2008)在《豹蛙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豹蛙酶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属于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低,细胞毒性较强,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具有显着杀伤作用,是目前全球正在重点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豹蛙酶用于恶性间皮瘤的治疗目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固体肿瘤的治疗也处于临床Ⅰ期或Ⅱ期研究阶段。豹蛙酶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抗病毒作用是其进一步研究开发的重点。(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08年05期)

豹蛙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豹蛙酶(onconase)又称抗瘤酶、P30蛋白等,属核糖核酸酶A超家族成员。豹蛙酶是目前唯一用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核糖核酸酶,它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低,细胞毒性较强,对体内外多种肿瘤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是当前全球重点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豹蛙酶在北极蛙的早期胚胎中被首次发现,它主要通过破坏RNA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此外还有其他抗肿瘤机制,如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和破坏端粒酶RNA。豹蛙酶和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会增强抗癌药物的抗肿瘤细胞毒性。目前,豹蛙酶对小细胞肺癌和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处于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对恶性间皮瘤的治疗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是潜在的治疗恶性间皮瘤的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豹蛙酶论文参考文献

[1].汪楠,唐小军,熊四平,郑峰,张慧林.重组豹蛙酶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鲁艳平,杨刚刚,张瑞刚,徐存拴.豹蛙酶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解剖学报.2012

[3].翟昌宝.豹蛙酶发酵纯化工艺及靶向抗肿瘤活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4].张来颖.抗肿瘤新药—豹蛙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分离纯化[D].北京化工大学.2010

[5].张来颖,陈劲春.豹蛙酶的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何庆,赵洪亮,薛冲,姚学勤,孙博.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讯.2009

[7]..抗肿瘤新药——豹蛙酶[J].沈阳部队医药.2009

[8].何庆,刘志敏.豹蛙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8

标签:;  ;  ;  

豹蛙酶论文-汪楠,唐小军,熊四平,郑峰,张慧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