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约束论文-范新莲

耕地保护约束论文-范新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耕地保护约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合理发展

耕地保护约束论文文献综述

范新莲[1](2016)在《浅谈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但只有不到不到百分之二的面积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开展农业生产。同时,我国又是人口较为庞大的国家。因此,国家划定了十八亿亩的农业生产用地红线,进而提高对耕地的保护。通过对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建设用地合理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分别从提高重视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及加大违规用地查处力度的角度对建设用地合理发展的措施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8期)

张志东[2](2016)在《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利用耕地与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值得研究人员深入探讨和研究。首先介绍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合理发展的概念,接下来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该寻求适合未来发展的双赢模式,最后为了实现双赢提出了在耕地保护约束下合理发展建设用地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1期)

刘平养,沈哲[3](2013)在《经济增长、耕地保护与土地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关于耕地保护的18亿亩红线存在争议,根本原因是对红线背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与土地的约束不断趋紧并存,已经导致发展的经济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大幅度增加。通过比较土地、能源在不同发展阶段相互替代的成本有效性,结合我国耕地保护的整体形势,文章指出,伴随着能源稀缺程度的不断上升,传统的以能源替代土地的方式已经接近极限,必须通过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需要通过健康的城市化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优化利用,并深入制度创新,消除当前反城市化的各类机制,为地方政府提供正确的激励,以最终缓解我国不断趋紧的土地约束。(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欧胜彬,周长江[4](2013)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粮食安全受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土壤退化、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多种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等问题异常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如何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具体措施,提出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本国,实施农业科技革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杨庆媛,周滔,张鹏飞,刘燕[5](2010)在《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长期任务。目前我国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确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强化耕地保护的社会约束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提高耕地保护有效性的关键举措。我国应建立由非正式规则约束、市场机制约束、正式规则约束构成的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并出台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其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创新》期刊2010年04期)

邹晓云,张琦,王宏新[6](2010)在《《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研究》之叁:人人有责 人人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建立我国耕地保护的社会约束机制,首先必须明确该机制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才能准确把握机制建设的方向,指导建设工作的开展。总体而言,建立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耕地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期刊2010年01期)

邹晓云,张琦,王宏新[7](2009)在《《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研究》之二:社会约束力量缺失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约束力量对我国耕地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着社会力量缺失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耕地保护中社会约束主体的缺位所致,而造成主体缺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期刊2009年11期)

邹晓云,张琦,王宏新[8](2009)在《《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研究》之一:理论来源及异域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实际上只有政府管制,而没有社会及公众约束机制。最近,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几位专家共同完成的课题《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课题研究成果认为: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耕地保护措施,是建设我国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的基础。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耕地保护"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方针,建立一个在法律法规引导下、政府管制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并且规范、高效运转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努力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权力多元化、参与有序化、监督全程化、约束法治化和信息公开化。本刊现将课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分若干期连载,以飨读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期刊2009年10期)

仁闻[9](2009)在《建立耕地保护数据库 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决定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原因】(本文来源于《东方城乡报》期刊2009-08-13)

刘华宾[10](2009)在《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然要对建设用地需求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就促使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凸显。因此,在这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扩张”两难境地中,探索耕地保护约束下的建设用地合理发展规模研究思路,实现由“两难”到“双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科学制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借鉴。本研究在国内外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及其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确定建设用地合理发展规模为目标,探究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规模研究理论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探讨了耕地保护约束下区域建设用地发展规模研究思路,构建了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规模研究方法体系,为科学制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一定依据和参考借鉴。(2)构建了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可供转用量测算模型。结果表明,以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的耕地可供转用量是一个介于不同质量耕地转化的数值区间,在粮食生产能力向耕地面积转化过程中,耕地质量的差异决定了可供转用量的数值。该模型的构建为耕地非农转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在耕地保护对建设用地规模约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K和耕地可供转用量Q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K≤Q1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的建设用地规模能够在保证区域粮食安全前提下得到充分满足;当Q1 < K<Q2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的建设用地规模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占用耕地质量的差异决定了建设用地发展规模;当K≥Q2,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4)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得到耕地保护约束下2020年卢龙县建设用地合理发展规模的叁套方案:高方案9825.48~10085.10 hm2;中方案9825.48~9946.70 hm2;低方案9811.86 hm2。通过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规模的研究,对提高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水平、促进社会经济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15)

耕地保护约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理利用耕地与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值得研究人员深入探讨和研究。首先介绍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合理发展的概念,接下来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该寻求适合未来发展的双赢模式,最后为了实现双赢提出了在耕地保护约束下合理发展建设用地的相关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耕地保护约束论文参考文献

[1].范新莲.浅谈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措施[J].城市地理.2016

[2].张志东.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

[3].刘平养,沈哲.经济增长、耕地保护与土地约束[J].生产力研究.2013

[4].欧胜彬,周长江.资源紧约束条件下我国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

[5].杨庆媛,周滔,张鹏飞,刘燕.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探讨[J].创新.2010

[6].邹晓云,张琦,王宏新.《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研究》之叁:人人有责人人参与[J].中国土地.2010

[7].邹晓云,张琦,王宏新.《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研究》之二:社会约束力量缺失的成因[J].中国土地.2009

[8].邹晓云,张琦,王宏新.《耕地保护社会约束机制建设研究》之一:理论来源及异域经验[J].中国土地.2009

[9].仁闻.建立耕地保护数据库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N].东方城乡报.2009

[10].刘华宾.耕地保护约束下建设用地合理发展规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耕地保护约束论文-范新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