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周口市中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及西医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及护理,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9例治愈,20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5例治愈,17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达到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及护理干预对于偏头痛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偏头痛;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偏头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其病程长短不一,最长者可达几十年;发作频率和发作的严重程度均不同[1]。本院从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通过对30例患者采取积极的中西医治疗以及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患者,全部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推出的诊断标准[2],排除其它各种颅内外及全身器质性疾病。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36.5±15.0岁;病程2~15年,平均6.5±2.5年。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35.2±16.1岁;病程1~18年,平均7.0±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全程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及西医护理,口服氟桂利嗪胶囊(10mgqnpo),急性发作期加服尼美舒利胶囊(0.1gbidpo)。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及护理,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对症下药:风寒证用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证用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证用羌活胜湿汤加减,肝阳证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痰浊证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肾虚证用大补元煎加减;血虚证用加味四物汤加减;瘀血证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1.3疗效标准:痊愈:经过治疗,头痛及伴随的症状消失,且6个月以上无复发者;有效:若疼痛减轻,伴随的症状减轻或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或者疼痛的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1年内复发者;无效:若是疼痛减轻不明显或无改善,发作次数减少或持续时间减少不明显(低于1/3)者[3]。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2组间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护理

3.1生活起居护理:应保持病室及周围环境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为患者制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健康的起居安排。顺应四时,调节阴阳平衡,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基础上安排适合患者自身的户外活动。力求去避免强光、噪音、气候变化以及睡眠不足或过度等不良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3.2情志护理:偏头痛患者由于头部疼痛难忍,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其日常生活,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急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同时情绪上的不良变化也可以加重头疼和影响头疼的好转。因此情志疏导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等个体情况,运用中医顺情从欲、移情相制、情志相胜法等情志护理原理对患者进行释疑解惑、说理开导、移情易性,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及转归,消除不良情绪,获得较为适宜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3.3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忌烟、酒以及刺激性食物,与此同时遵循辨证施食、辨药施食,因时施食、因人施食等饮食调护原则,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使患者以及家属了解饮食宜忌。如风寒证者可用葱白、生姜泡水饮以祛风散寒,忌饮冷饮,忌食生冷瓜果;风热证者可多饮菊花茶、薄荷水以疏风清热,忌食辛辣类食物;痰浊证者可多食冬瓜、扁豆、薏米、木瓜等以健脾祛痰,忌食甜粘、厚腻、烟酒等助湿生痰之品;血虚证者可多食龙眼肉、山药、红枣、党参等补气生血之品,忌生冷、辛辣、粘腻食物。

3.4针灸治疗:在患者的头部和上下肢选穴位接电针仪,进行神经肌肉电针刺激治疗。不同证型者选穴不同。风寒证者可取百会、头维、合谷等以散寒止痛;风热证者可取印堂、太阳、风池等以疏风清热;风湿证者可取头维、行间及阿是穴以祛风胜湿;肝阳证者可取曲池、行间、涌泉等穴以平肝潜阳;肾虚证可取命门、关元、合谷以滋阴补肾;痰浊证者可取中脘、内关、丰隆健脾化痰;血虚证者可取肝俞、脾俞、气海等以补益气血;瘀血证者可取上星、率谷、合谷以活血通窍。

4.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其发病率高,疾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被激活,使脑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出现神经源性炎症,最终致使中枢神经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缺陷而成[4]。偏头痛在中医学中属“头风”、“偏头风”等范畴,头痛的病因总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以风邪为主,挟寒、挟热、挟湿,其证属实。内伤头痛有虚有实,肾虚、气虚、血虚头痛属虚,肝阳、痰浊、瘀血头痛属实,或虚实兼挟。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为其病机。偏头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观察显示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威.偏头痛患者80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9):833-834.

[2]于生元.全科医生在偏头痛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2):69-71.

[3]袁昌杰,陆玉雄.30例偏头痛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74):157-158.

[4]聂鹏,闫奇,聂国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四川中医,2005,23(5):44-45.

作者简介:

邱亚丽(1973年11月----)女,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内科主管护师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