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路由协议论文-杨震,赵丽

可信路由协议论文-杨震,赵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信路由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会网络,博弈论,路由协议,转发参数

可信路由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杨震,赵丽[1](2019)在《机会网络中利用博弈论的可信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通过短距离通信和传感技术在机会网络节点间传输,但由于机会网络中可能含有可移动节点,此时数据的完整转发以及节点可靠性的选择就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网络性能,提出一种机会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可信路由协议。在该协议中,选择下一跳节点的最佳策略依赖于非零和合作博弈技术,且考虑以上下文信息、相遇索引以及相应节点到目的地的距离作为重要博弈属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平均延迟、丢弃消息数、开销比等方面,该协议能够获得比Prophet、HBPR和PRoWait路由协议更优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田祥宏[2](2018)在《基于可信时空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地理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高效地使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提出1种基于可信时空协议(TSTP)的地理路由协议。以距离和剩余生存时间(TTL)等面向地理位置的参数作为路由度量,并映射到传输时间偏移量中,进而评估不同度量组合的影响。以节约资源的方式提供经认证、加密、定时和参考地理位置的数据消息。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景下,TSTP协议的端到端时延、公平性、传输比率等指标都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叁顺,夏辉,张公敬[3](2018)在《基于波动识别的可信组播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自组网络拓扑结构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使得传统的路由协议容易受到恶意节点的各种攻击。文章提出一个直接信任与推荐信任相结合的信任计算模型。通过基于波动的系统云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直接信任,利用不同类型的推荐节点计算推荐信任,动态确定直接信任与推荐信任的权重得出总信任值。以该信任模型为基础,文章设计了基于波动识别的可信组播路由协议BTCMRP。该协议通过信任计算可以识别并排除网络中的恶意节点,有效应对路由攻击。在路由维护中提出了转发组节点复用机制,解决了多源网格结构中组播路由开销过大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提出的基于信任的组播路由相比,BTCMRP协议提高了投递率,降低了路由开销和平均延时。(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8年12期)

赵玉东[4](2016)在《路由交换行为信任度与互联网可信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网络数据处理与传输枢纽的路由交换设备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导致其服务行为不符合用户预期,严重威胁网络安全。为保障用户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网络自身的可用性,本文设计了路由交换行为安全策略及基于策略的检测设备,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网络工作效率,基于策略检测给出路由交换设备信任度的定义和动态量化方法,以及互联网可信路由协议,具体包括路由交换设备数据窃听攻击行为检测策略设计与实现,分组源地址篡改攻击行为检测策略设计与实现,路由交换行为信任度量化与可信路由协议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1、数据窃听攻击行为检测策略设计与实现。针对利用路由交换设备漏洞窃听和获取用户数据的攻击行为,提出路由交换行为安全检测策略,以及基于策略的窃听行为检测算法和检测设备模型;为提高检测效率,对策略检测算法进行优化。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本文设计的检测设备可放行全部正常分组,同时识别和约束99.92%以上的窃听分组,被检测路由交换设备吞吐率可达Gbps级。2、分组源地址篡改攻击行为检测策略设计与实现。针对发送主机和路由交换设备篡改分组源地址的攻击行为,提出路由交换行为安全检测策略,以及基于策略的窃听行为检测算法和检测设备模型。对比其它安全机制,本检测算法和设备可即时检测攻击、通用于TCP/IP网络,并容易部署,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机制性能优于当前具备相同功能的分组源地址篡改攻击防御机制。3、路由交换行为信任度量化与互联网可信路由协议。上述策略可全面满足用户对核心网络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总体服务需求,但其检测效率难以满足用户对汇聚层网络的性能需求,为此设计了一种高速可信的路由协议,具体包括路由交换行为信任度的定义与动态量化方法,以及指导分组沿最优信任度路径传输的路由协议。仿真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显示,本路由协议可保障核心网络任意设备之间的信任度不低于给定阈值,同时路由交换设备吞吐率可达10Gbps级。(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6-06-01)

梁彪[5](2015)在《基于社会标签的移动社交网络可信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应用型网络,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s,MSN)一度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渠道和生活方式。然而,大多数MSN应用涉及到移动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对MSN中的可信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适应于MSN网络环境的可信路由协议成为了制约MSN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首先阐述了 MSN中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的路由协议。MSN节点能力有限的特性,给MSN中可信路由协议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本文旨在结合社会标签及可信模型的实用性,深度研究了基于社会标签的MSN可信路由算法的工作流程,以便设计的可信路由算法能够更好的适应MSN中应用场景的变化。在对无线自组网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进行了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贝叶斯的可信模型来对可信度进行评估与判断,充分考虑了节点可信度对路由算法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社会标签的MSN可信路由算法。继而,将修改前和修改后的路由协议分别使用NS2网络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实验,最终实验结果证明了该MSN可信路由算法的可信性与可靠性。主要研究工作有:(1)对典型的无线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并总结了各种协议的优缺点,为可信路由协议的深入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2)对MSN中的社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移动节点的社会标签、社会关系及社会属性,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社会标签并对其使用LDA模型和KL距离进行了标签相似度计算,从而在路由算法进行社会标签处理时做到有的放矢。(3)对基于贝叶斯可信模型的研究。采用应用数理统计中的先验/后验概率分布及条件概率的知识有效、定量地评价MSN节点的可信度,同时采用不用的可信评估原则,来反映不同可信度节点在MSN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本文将社会标签、可信控制与AODV路由协议进行了有机结合,创建网络模型、增加路由表项、调整报文格式、改进已有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标签的MSN可信路由协议,为MSN中可信路由协议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发性想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冉崇善,车育[6](2015)在《基于快速移动节点的Ad hoc网络可信度模型及可信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路由协议大都是假设网络中的节点是可以信任和相互协作的,对于安全的问题考虑不多,而网络中某些节点很容易被俘获而成为恶意节点,使得现有的路由协议变得十分脆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快速移动节点的可信度模型FATM,以及基于快速移动节点的可信路由协议FARP,通过网络中的快速移动节点辅助一般节点进行可信度的计算和更新,并在可信模型建立之后选择可信度较高的路由进行通信。最后采用OPNET对FATM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快速移动节点的可信度模型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节省了一般节点的能量和空间开销,具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及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李彦刚[7](2015)在《域内路由协议安全可信机制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各种网络服务(云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视频会议等)已经和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但Internet中IGP协议路由安全可信机制还不够完善。运行IGP的路由器通过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来获得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但是在这些链路状态路由信息在数据同步过程中保护机制不健全,面临着被攻击等威胁。针对IGP路由协议的攻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所以研究IGP路由协议的安全可信机制非常重要。本文对OSPF和IS-IS两种域内路由协议在工作机制、收敛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得出OSPF和IS-IS两种协议的优缺点和适用性。OSPF具有更丰富的路由策略、多种区域类型、协议数据包和电路类型,更适合中小型网络和企业使用。IS-IS相对简单、稳定和可扩展性好,在巨量路由条目的情况下,IS-IS的处理比OSPF更有效率,更适合网络运营商和ISP部署。另外,通过实验测试,在相同网络环境条件下,OSPF和集成IS-IS收敛时间基本在5.6秒左右,两种协议的收敛时间基本相等,如果除去5秒的SPF计算等待时间,OSPF比集成IS-IS的收敛时间快10%左右。在OSPF协议的路由安全可信机制方面,一方面,采用基于LSA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来进行路由器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增强路由信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基于最新的类SDN架构-I2RS(Interface to routing system)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新的OSPF集中可信验证框架。在该框架下,路由器内部实现一个可信验证代理,路由器RIB Manager向可信代理开放IGP协议路由信息的北向接口,并定义接口功能,接口数据交互报文格式,实现可信代理模块对OSPF进程中路由信息的读写操作。可信代理把路由信息传送给远端的集中路由可信验证服务器,路由集中可信验证对路由域内所有路由器上的路由信息进行数据一致性验证,对受外部入侵者篡改、插入等虚假路由信息向可信代理下发反馈的路由策略,可信代理模块进行相应操作,从而形成对路由信息的闭环控制结构。在仿真网络试验环境中对本文所提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安全可信路由机制可显着提升OSPF的安全能力,有效抵御各类路由伪造攻击。(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5-04-01)

李紫阳[8](2015)在《车载自组织网络可信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是一种专注于车辆间通信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s, MANET)。VANET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和信息采集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了交通领域,在现代智能交通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VANET在改善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等方面拥有很高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成为当前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作为MANET的一个特殊应用,VANET继承了其拓扑变化频繁、链路不稳定、易受攻击等固有缺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信任机制作为人类社会中复杂人际关系的一种抽象,成为建立可靠路由的重要依据,是解决VANET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VANET可信路由协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面向VANET网络的基于主观逻辑的信任管理模型。在该模型中,结合VANET的特性,综合考虑了影响路由节点之间信任的多种可能要素,提炼出了4种信任因子。基于主观逻辑的信任模型设计了一套信任管理框架,定义了直接信任、推荐信任、历史信任以及综合信任值的计算公式以及信任决策方法。基于所提出的信任管理框架,本文设计了一种VANET可信机会路由协议。该协议实现了信任管理,有效的进行了信任因子的监测、信任值的计算与更新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最后给出了可信机会路由协议TOR (Trust-based Opportunistic Routing)。本文采用交通流仿真器VanetMobiSim与网络仿真器NS-2相结合的仿真平台对本文提出的TOR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实验。针对VANET设置了3种仿真场景,并从平均时延、分组投递率等方面与VANET、MANET路由协议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TOR协议与其他传统路由协议相比,具有良好的抵御恶意攻击的能力,在存在恶意节点的情况下,分组投递率明显提高,体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赵玉东,徐恪,朱亮[9](2015)在《一种路由设备服务可信属性定义方法与可信路由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主观意志和研发能力影响,路由设备生产商难以严格按其对用户承诺提供路由产品,导致设备及其组件中可能存在漏洞与后门,这将给核心网络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文章为此提出一种路由设备服务可信属性的定义和动态测量方法,并设计相应的可信路由协议,以优化核心网络服务可信属性,促进网络信息传输安全。文章首先分析核心网络范围内网络服务可信属性与信息传输安全的关系,论证通过量化路由设备服务可信属性,同时基于该属性设计可信路由协议,可实现设备资源受限条件下信息传输安全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引入"信任度"的概念定义路由设备服务可信属性,在设计基于设备信任度和当前互联网在用路由协议的域内域间可信路由协议的基础上,理论证明上述协议下最优可信路由的存在。接着提出一种基于分组可信路由与实际转发路径一致性检测的路由设备信任度动态量化技术。最后构造可信路由网络模型,检测可信路由协议的安全效益及其对传统路由开销的影响,结果显示可信路由可显着增加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其带来的传统路由开销的增长及路由变化的频率与幅度可容忍。(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5年01期)

方小轶[10](2014)在《基于Q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于被检测区域中的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以无线通信的方式组成了一种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协作地感知、采集并处理网络覆盖区域内的被感知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而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叁者共同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叁要素。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其在诸多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性与服务质量(QoS)方面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许多路由协议在设计时很少考虑甚至没有考虑到路由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因此,本文在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特点的基础上,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TEEN协议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其自身所具备优点与缺点,结合可信评估机制与QoS控制,设计出了加入可信及QoS机制的TEEN_TQ路由协议。TEEN_TQ路由协议与TEEN协议相比有了以下几方面提升:本文使用全新设计出的动态多行为信任管理模型来管理节点的信任值;在簇首选择时提升了剩余能量大且可信度高的节点当选簇首的概率;簇首节点与基站的通信以及簇内非簇首节点与簇首节点的通信也不再是简单的单跳通信;加入了计数器,使得系统可以定时向监控中心传回系统数据。本文将加入可信及QOS机制的TEEN_TQ协议与TEEN协议进行了仿真对比实现,在网络环境中加入恶意节点,比较两种路由算法在丢包率、分组投递率、网络生存期、节点总能耗等参数上的变化。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出,TEEN_TQ协议与TEEN协议相比,加入可信机制后,网络丢包率有所下降,分组投递率有所提高;加入QOS机制后,网络的生命周期得到了延长,网络总能耗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4-06-01)

可信路由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高效地使用有限的网络资源,提出1种基于可信时空协议(TSTP)的地理路由协议。以距离和剩余生存时间(TTL)等面向地理位置的参数作为路由度量,并映射到传输时间偏移量中,进而评估不同度量组合的影响。以节约资源的方式提供经认证、加密、定时和参考地理位置的数据消息。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场景下,TSTP协议的端到端时延、公平性、传输比率等指标都取得较好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信路由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杨震,赵丽.机会网络中利用博弈论的可信路由协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2].田祥宏.基于可信时空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地理路由协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3].张叁顺,夏辉,张公敬.基于波动识别的可信组播路由协议[J].信息网络安全.2018

[4].赵玉东.路由交换行为信任度与互联网可信路由协议研究[D].清华大学.2016

[5].梁彪.基于社会标签的移动社交网络可信路由协议研究[D].东北大学.2015

[6].冉崇善,车育.基于快速移动节点的Adhoc网络可信度模型及可信路由协议[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李彦刚.域内路由协议安全可信机制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

[8].李紫阳.车载自组织网络可信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9].赵玉东,徐恪,朱亮.一种路由设备服务可信属性定义方法与可信路由协议设计[J].信息网络安全.2015

[10].方小轶.基于Q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4

标签:;  ;  ;  ;  

可信路由协议论文-杨震,赵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