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问题的探究

基于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问题的探究

林玲琴(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十小学浙江乐清325600)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049-02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一代的基本素质,良好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学生的体能素质得以提高。本文就目前学生体制健康水平的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旨在提出相关措施来切实可行的对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存在的问题

近三年我校对小学五、六年级生进行了持续体能素质的测试,分别针对学生的近视、肥胖、坐位体前屈、身高、体重、肺活量、400米跑、50米跑进行了测试和数据统计,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从数据来看,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水平是逐年增长的,而学生耐力水平和柔韧程度这两项指标均是逐年在下降,同时肥胖率和近视率也在逐年增加。从下列表格数据中分折可见,学生的体制健康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生活条件的改善、营养配备水平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水平上升,但是与体能相关的耐力水平和柔韧水平等指标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体能训练相关方面存在欠缺。

表一: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统计表

2014年2015年2016年

男女男女男女

肥胖率7.6%8.8%11.5%

近视率32.2%34.3%45.6%

坐位体前屈12cm9cm8cm

身高1.49m1.45m1.53m1.48m1.55m1.51m

体重31kg33kg33kg35kg35kg37kg

肺活量153612641586132514891213

400米1′381′471′391′491′411′50

50米8″59″88″79″78″79″4

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问题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以及体育教师方面都存影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能素质的影响因素。

1、学校方面

虽然小学生相对中学生、高中生在学习的内容强度方面会较小和学习压力方面会较轻,但是近年来小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断延长和作业负担加重的现象一直都存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期盼学生追逐高分的情况并没有较大程度的扭转。体育课程安排方面还存在较为的弱势地位,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课时占总课时的10.7%,排在语文、数学之后列第三位。按常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总量也应排在第三位,但实际上,按教师数量从多到少排序,小学体育教师列第四位,初中体育教师列第七位。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追求文化课程的分数提升的主流观念的影响,很大程度也就导致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国际运动科学和体育理事会近年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人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运动量减少了45%。其中,青少年是运动“滑坡”最明显的群体,大约92%的孩子没有参加校外体育运动的习惯。青少年运动量急剧减少,仅就学校体育而言,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到位、体育教师严重短缺、体育课教学水平得不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

2、家庭方面

而对于家长而言,在相对学习压力较为轻松的小学阶段,往往会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安排诸如美术、音乐、英语、数学等兴趣培训班,虽然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但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学生需要花费在课外学习和作业的时间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课外体能锻炼时间的减少,从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得不到保障。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学生所在的家庭经济条件日渐提升,交通出行工具得以改善。据估计现在的城市小学生70%以上都是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和回家。虽然能够节省了学生上学的时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通过走路出行进行锻炼身体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居住的小区中,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较为缺乏,适合学生锻炼的场地较少,也使得学生的课外锻炼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

3、学生个体方面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但大量的洋快餐、饮料、膨化食品引诱,学生的挑食、偏食等等都造成了学生营养不平衡,身心发育迟缓,影响体育锻炼质量。多数小学生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没有达到规定的睡眠时间标准(8~9小时),由于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神经衰弱及某些神经症的发生,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学生个体体质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无力参加体育运动。而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学生个体方面也存在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

4、体育课程方面

从调查多所小学的体育课开设的内容情况看,传统体育课程中设置的跳山羊、低单杠、投掷垒球等体育技巧、强度较高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没有设置。主要原因是此类项目存在一定安全性隐患,所以体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接力跑等教学内容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安排较多。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往往容易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不平衡的趋势。从以上表格的统计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男、女学生50米跑的平均值都在良好以上。而400米跑的平均值却在合格挡次上。列如体育课常上接力跑内容,学生的短程速度肯定会明显提高,而耐力跑由于枯燥无味多数学生不喜欢上,就是跑,也是跑跑停停。加上突发危险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所以体育老师也不太上,或是象征性地跑一圈。由于没有强度和耐力的培养,学生在这种跑跑停停的练习中,学生的耐力能力如何提高?再如:常上乒乓球课虽然学生的习惯手的腕力增强了快乐也浓了,而十几个同学围在一张桌子的练习密度如此小,一节课下来运动量根本谈不上,练习的强度也很小。造成了上肢力量明显存在差异。由于不敢上技巧和低单杠的课使现在学生的平衡能力和柔软性及腰腹力量普遍较差。有的学生小小年龄就出现啤酒肚。现在的小学生顽强意志的信心和品质变得弱了,碰到困难时低头服输现象时有发生。

三、改进措施的探讨

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现象,需要从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以及体育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着眼,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有方向性、有效率地主动去加强日常地体能训练,从而达到学生体能素质地提升、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学校层面,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重视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确保学生在校园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受占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学校可以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法定”地位,把上午的课间操30分钟和下午课外活动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60分钟”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另外课任老师应该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倡导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让学生在课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体能素质的锻炼活动。

2、家庭层面,应该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走路上学的益处,同时与媒体电视台共同呼吁家长尽量让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自己的子女尽可能地能够多走路上学。一是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二是节约了资源,三是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四是缓解了交通堵塞。同时要保证学生在课外也能够有适当的时间去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倡导家长去督促学生在有限地锻炼场所和设备条件下,能够创造条件自主地完成课外地体能锻炼,诸如在日常生活中,少搭乘电梯而改为上下楼梯、在家多进行家务劳作、开展踢毽子跳绳等对场地要求较小地活动。

3、学生个体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地培养,尤其是进行健康地饮食和科学地睡眠,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地意识。学校、家庭、教师方面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对体育活动地兴趣。

4、体育课程方面,应该认识到有些有利于学生体能均衡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虽然存在安全隐患,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其实是可以防范完全隐患的发生。应该结合学生的体能发展合理的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合理安排好上课内容,预先了解课的内容、了解场地设施、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了预先防范和处理工作,体育课的安全隐患是可以杜绝。同时也要注重体育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尽可能地让绝大部分学生在有限地课堂教学设备前提下,能够有效率、有质量地开展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狄旋律.对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5(5).

[2]朱惠燕.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与研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

[3]王恩兵.轮滑与亚健康: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干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4):49-50.

标签:;  ;  ;  

基于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问题的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