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语言学论文-吴晓波

手语语言学论文-吴晓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语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语翻译,职业素养,人文关怀,思政教育

手语语言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波[1](2019)在《手语翻译专业《手语语言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翻译专业作为服务残疾人,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非常有必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本文针对专业课程《手语语言学》进行剖析,探索研究适合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模式,提出在课程顶层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以"课程思政"为契机,促进专业课程质量提升。一、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5期)

贾振峰[2](2018)在《手语语言学研究——评《中国手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人对手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解与偏见,认为手语是不健全的语言表达形式,而并不是真正的语言,甚至认为全球所有的聋哑人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的手势语言,导致以上这些误解主要是由于对聋哑人群体以及手语缺乏了解。近几年来,中国大陆在手语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于进一步探索手语语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中国手语》就是一本关于中国大陆手语研究的着作,其对规范和统一全国(本文来源于《新闻与写作》期刊2018年02期)

刘鸿宇,Bencie,Woll,付继林[3](2018)在《手语语言学发展的比较与借鉴——从Bencie Woll院士《透过聋人之眼看语言》看中国手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梳理了英国手语研究历程及成果,聚焦英国手语前沿论题,对英国学术院院士Bencie Woll教授《透过聋人之眼看语言》的科学讲座进行深入述评。结合新世纪中国手语研究现状,讨论分析了英国手语研究对我国手语研究的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英国经验启发我们在未来研究中应重视手语历史数据保护、手语语言学理论建设、手语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语研究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以及手语研究国际视野的拓展。(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本刊[4](2016)在《第16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手语语言学”专场征文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28-30日,第16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将于上海同济大学举行,会议期间特设手语语言学专场讨论。专场讨论会协办单位为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资助单位为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此次专场讨论欢迎从事手语相关研究的研究人员参加,会议议题包括:语音学和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并包括双语/双模式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神经科学和手语研究、手语语言档案编制及语料库(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靳开宇,张宁生[5](2015)在《手语语言学研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是口语和书面语。随着手语研究逐步深入,一方面对于聋校语言教学有着越来越多的实际帮助,另一方面也使我们重新审视语言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传统语言研究着眼于健听人听觉符号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手语从视觉符号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独特性视角拓展了对于语言作为人类交流工具的传统认识,丰富了语言学的理论内涵。本综述拟通过梳理手语研究成果对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李恒,吴铃[6](2014)在《手语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双向性研究综述——以象似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象似性研究出发探讨手语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双向性,意指两个学科间概念和方法的交流,以达成二者之间的互补和整合,乃至重塑。一方面,认知语言学加深了对手语语言属性的认识,促使手语研究在方法和内容上都产生了深刻变革;另一方面,认知语言学诸多无法得到证实的假设,在手语中可以找到显性证据。促进两个学科之间的会通交流,有利于建立概括力更强和系统性更完整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将口语和手语同时囊括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4年07期)

李恒[7](2012)在《手语语言学方法论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语言学自诞生之日起,主要借用了有声语言的研究方法,其发展脉络也大致遵循了从当代语言学结构主义、形式主义、功能主义到认知实证主义的发展轨迹,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理论视野。本文通过梳理和提炼中外手语语言学着述中有关方法论的表达,对手语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做一扼要介绍,并对其优劣进行简单述评。(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2年06期)

肖晓燕[8](2011)在《欧美手语语言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美手语语言学研究始于1960年代。本文梳理了以欧美主要国家为代表的手语研究的(主要)历史进程,从音位、形态、句法、手语习得以及神经语言学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手语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并分析了手语与有声语言的独特之处,以及手语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1年08期)

邓慧兰[9](2011)在《手语语言学势在腾飞——特邀编审的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手语语言学发展至今已有50年,但对聋人、手语的误解依然存在。这次很荣幸得到《当代语言学》主编顾曰国先生的邀请,为《当代语言学》编辑手语语言学专号,希望让更多内地学者、研究人员以及学生了解一些手语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什么是手语语言学?它跟语言学有什么分别?语言学是一套以系统性及科学化的方法去(本文来源于《当代语言学》期刊2011年02期)

倪训博[10](2009)在《基于手语语言学与人体运动学的手语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影响的迅速扩大,传统的基于鼠标和键盘的人机交互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们的局限性,因而研究多模式人机接口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手语识别做为多模式人机接口领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理想的手语识别应能处理大量的既定的词汇,最大可能地满足使用者的移动需要,在复杂环境下实时准确的识别,并且这种识别应该面向真正的、非特定的手语操做者。目前非特定人手语识别与特定人手语识别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非特定人数据本身的差异性矛盾与训练样本的缺乏。数据差异性使得非特定人手语识别中提取手语数据有效的共同特征非常困难。训练样本缺乏,使得在实际应用中模型的表达能力与样本缺乏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识别系统效果的瓶颈。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将对中国手语识别及其它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针对数据差异性和训练样本缺乏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根据手语具有语言学和人体运动学特点,在保证原始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建立了手语语言学和人体运动学相结合的标记体系。根据上述标记体系和目前没有手语数据检测方法的现况,提出了符合手语特点的数据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生成和转换的手语数据的有效性。2、提出了符合手语具有手语语言学和人体运动学特点的数据生成方法,在此方法中应用了遗传算法和鲍德温效应,保证所生成数据是呈现出高质量趋势增长的手语数据。3、针对非特定人手语数据的差异性问题,首先我们提出了使用正交黎曼流形的学习方法来寻找手语数据的差异性。其次,应用正交黎曼流形的切向量来改进统计识别模型,解决非特定人手语数据的差异性影响识别效果的问题。4、在提出的手语数据生成方法中,遗传算法的“选择”操作是依靠目前手语识别系统实现的,为了确保遗传算法的“选择”操作的正确性,提出了对目前手语识别系统鲁棒性的验证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9-01)

手语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很多人对手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解与偏见,认为手语是不健全的语言表达形式,而并不是真正的语言,甚至认为全球所有的聋哑人使用的都是同一种的手势语言,导致以上这些误解主要是由于对聋哑人群体以及手语缺乏了解。近几年来,中国大陆在手语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于进一步探索手语语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中国手语》就是一本关于中国大陆手语研究的着作,其对规范和统一全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语语言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波.手语翻译专业《手语语言学》“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索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2].贾振峰.手语语言学研究——评《中国手语》[J].新闻与写作.2018

[3].刘鸿宇,Bencie,Woll,付继林.手语语言学发展的比较与借鉴——从BencieWoll院士《透过聋人之眼看语言》看中国手语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本刊.第16届中国当代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手语语言学”专场征文通知[J].语言科学.2016

[5].靳开宇,张宁生.手语语言学研究探索[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

[6].李恒,吴铃.手语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双向性研究综述——以象似性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4

[7].李恒.手语语言学方法论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2

[8].肖晓燕.欧美手语语言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

[9].邓慧兰.手语语言学势在腾飞——特邀编审的话[J].当代语言学.2011

[10].倪训博.基于手语语言学与人体运动学的手语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标签:;  ;  ;  ;  

手语语言学论文-吴晓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