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文化论文-韦宗志

鼓文化论文-韦宗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鼓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铜鼓文化,保护,传承

鼓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韦宗志[1](2019)在《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物,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在古代,它时常用于指挥军队进退,在宴会、祭祀之中,它时常作为礼器而贡献它的力量。两千余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度正视铜鼓文化之时,发现它在历史长河的洪流之中摇摇欲坠。基于此,我们将铜鼓文化编入莘莘学子的课堂,以校园为载体,让它重回人世,绵延流长。(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0期)

吴德群[2](2019)在《功能创新与结构“移植”:壮族铜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嵌入铜鼓文化空间;二是在抽象符号意义上,将铜鼓造型、铜鼓纹饰或与铜鼓文化相关的意蕴嵌入现代文化形式,形成新的文化特质。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通过壮族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熊伟,邱矗[3](2019)在《壮族铜鼓文化在广西动漫产业中转化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漫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拥有其独特的形态。动漫文化可以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这也是它成功的体现。动漫的禁忌是随大流,如果抄袭他人的动漫元素和特殊符号,就会变成平庸的替代品,没有任何艺术体现。我国动漫的长远发展,当以民俗文化作为基础,才能散发其独有的异香。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从壮族的铜鼓文化中提炼出适合动漫文化产业的创新元素,准确理解壮族民俗文化的精髓,并与时代品位融合,加入当今时代象征,打造广西独一无二的动漫文化品牌。(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李富强,卫彦雄,吕洁[4](2019)在《老挝克木人铜鼓文化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克木铜鼓主要有叁种类型,也代表叁代铜鼓。铜鼓对克木族人而言,珍贵而神圣,铜鼓于其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铜鼓深深地影响着克木人的现实生活,人们依然遵循一定的习俗使用铜鼓。但目前老挝克木人制造铜鼓的技术已失传,而且铜鼓流失严重,铜鼓的神圣性已逐渐受到侵蚀,以往使用铜鼓的传统仪式亦越来越简化,甚至消失了,铜鼓文化明显趋于衰落,保护和传承发展克木文化依然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超[5](2019)在《交流传承世界鼓文化艺术 推动兰州文旅产业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李超)8月17日下午,第七届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暨第八届兰州国际民间艺术周国际鼓文化沙龙在兰举行,诸多国内外专家应邀欢聚一堂,以鼓为媒展开了一场兰州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世界各国的文明对话。“国际鼓文化艺术沙(本文来源于《兰州日报》期刊2019-08-18)

郭兰英,高宏梅,王晨旭[6](2019)在《鼓动世界 鼓舞兰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郭兰英高宏梅王晨旭)8月16日晚,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鼓动世界、鼓舞兰州”——第七届兰州国际鼓文化艺术周暨第八届兰州国际民间艺术周开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本文来源于《兰州日报》期刊2019-08-17)

陈晓妙,吴金婵,韦礼煦,伍容金,徐翠艳[7](2019)在《东兰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及创新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广西东兰县因保存下来的铜鼓众多,铜鼓文化历史悠久而被誉为"铜鼓之乡"。神秘的东兰铜鼓文化像一条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东兰铜鼓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因此对东兰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刻不容缓,充分利用当代的科学技术对东兰铜鼓文化进行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铜鼓文化,弘扬铜鼓文化的精神。(本文来源于《传播与版权》期刊2019年07期)

陈昊,杨震,向军[8](2019)在《中华一家亲 天下鼓乡情》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一家亲·天下鼓乡情。”6月18日,“中华一家亲”海峡两岸各民族交流活动开幕,作为活动开幕式的2019吉首鼓文化节精彩上演,来自国内外的多支鼓队同场献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鼓文化的盛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06-21)

,李明潇,滕佳,杨思思[9](2019)在《“中华一家亲 天下鼓乡情”海峡两岸各民族交流活动暨2019吉首鼓文化节盛大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明潇 滕佳 杨思思)以鼓为媒,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鼓点,在这里激情敲响。6月18日,“中华一家亲 天下鼓乡情”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2019吉首鼓文化节开幕式在我州举行。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台湾时雨文教基金会首席顾(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06-19)

陈泳杏,刘畅,邹如意[10](2019)在《骆越铜鼓文化的创新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在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如今在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下,一些少数民族文化正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下文化传承中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文章将从剖析骆越铜鼓文化的创新方式的角度出发,希望骆越铜鼓文化能发挥其潜在价值和优势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共同促进,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鼓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嵌入铜鼓文化空间;二是在抽象符号意义上,将铜鼓造型、铜鼓纹饰或与铜鼓文化相关的意蕴嵌入现代文化形式,形成新的文化特质。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通过壮族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来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鼓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韦宗志.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9

[2].吴德群.功能创新与结构“移植”:壮族铜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9

[3].熊伟,邱矗.壮族铜鼓文化在广西动漫产业中转化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4].李富强,卫彦雄,吕洁.老挝克木人铜鼓文化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19

[5].李超.交流传承世界鼓文化艺术推动兰州文旅产业发展[N].兰州日报.2019

[6].郭兰英,高宏梅,王晨旭.鼓动世界鼓舞兰州[N].兰州日报.2019

[7].陈晓妙,吴金婵,韦礼煦,伍容金,徐翠艳.东兰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现状及创新发展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9

[8].陈昊,杨震,向军.中华一家亲天下鼓乡情[N].湖南日报.2019

[9].,李明潇,滕佳,杨思思.“中华一家亲天下鼓乡情”海峡两岸各民族交流活动暨2019吉首鼓文化节盛大开幕[N].团结报.2019

[10].陈泳杏,刘畅,邹如意.骆越铜鼓文化的创新方式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标签:;  ;  ;  

鼓文化论文-韦宗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