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

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

朴锦丹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整理收集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20例,手术组采用一次性病灶清除术,药物组单纯采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药物组;B超新见异位囊肿(5%)、CA125异常(0%)、复发率(5%)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高,手术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生于子宫肌壁、子宫直肠陷凹、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且具有恶性病变趋势,严重威胁女性朋友的健康。妇产科手术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可自行移至手术切口处形成结节,在腹壁切口瘢痕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1]。目前的医学水平不能彻底治愈子宫内膜异位症,本院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表现为经期疼痛,患者经检测均为单发性病灶。其中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2.7±1.56)岁;病程12~59个月,平均病程(34.2±1.36)月;病变部位:腹部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会阴切口部18例;剖宫产术后21例,盆腔手术后14例,阴道分娩侧切术后5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手术组和药物组各2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辅助检查

1.2.1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和阴超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重要手段,敏感度达97%[2],所有患者均行常规B超检查,超声像图显示腹壁切口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均见囊性不规则回声,低回声包块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1.2.2CA125值测定CA125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可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3]。CA125>35IU/mL,中重度内异症患者血清CA125值可能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1.3方法手术组:病灶直径<5cm的患者,术前给予三烯高诺酮治疗,口服,2.5mg/d,2次/w,连续服用3个月,以促进异位内膜病灶部位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此期应指导患者采取避孕措施。服药3个月后采取手术方法切除病灶。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直径达6.5cm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治疗。采取硬膜外麻醉,麻醉显效后切除病灶结节、病灶周围纤维组织,适当扩大切除范围,将病灶周围1~2cm处的正常组织都切除干净。术后将切除的病灶组织送病理切片检查,均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常规给与对症治疗。

药物组:目前临床多采用"假孕疗法"进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孕激素配合少量雌激素治疗,肌注羟孕酮,250mg/次,1次/w;或肌注安宫黄体酮,100mg/次,1次/w;肌注戊酸雌二醇,5mg/次,1次/w,持续治疗3个月。若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继续用药3~6个月。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手术组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新见囊肿、CA125异常、复发率比较手术组B超新见异位囊肿(5%)、CA125异常(0%)、复发率(5%)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2。

3讨论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较多,发病机制复杂,与患者体内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经血逆流和子宫内膜间质有关,月经血中存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月经期如果经血逆流向盆腔,经血中脱落的子宫内膜就会向卵巢、腹膜等处散播,即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内手术也会引起子宫内膜移动至手术切口处,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现象。本研究选取的40例患者中,原发剖宫产术后21例,盆腔手术后14例,阴道分娩侧切术后5例,提示妇产科手术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诱因之一。

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要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体征和相关辅助性检查结果,术后进行病理检查予以确诊。患者一般有妇产科手术史,经期手术切口处的结节明显增大且胀痛,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痛经、性交痛等,部分患者出现月经不调或不孕。辅助检查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声像图比较有特征性,肿块常位于子宫后侧,可见囊性肿块,边界清晰或不清,囊肿有时与子宫或周围组织粘连,可见颗粒状细小回声;CA125血清检查:CA125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敏感度不高,CA125代表子宫内膜增生的活性,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体内的CA125有所升高,早期病变则无明显变化,临床将CA125>35IU/mL设为临界点。

综上所述,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目的是最大程度消除病灶,解除疼痛,避免复发。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本研究结果中,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复发率为5.00%。由此证明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在妇产科手术时,手术医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降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洪菊.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9(22):44-45.

[2]李玉芝.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23(11):24-26.

[3]张孝艳,乔玉环,郭瑞霞,等.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3(7):32-34.

标签:;  ;  ;  

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