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中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中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三河065201

摘要:光面爆破技术是克服传统爆破的一种新技术,简单实用、操作性强,可达到全新的标准。该技术是当前实现人工精准操作的最佳选择之一,可克服传统爆破施工方法的碎石乱飞和炮眼利用率低等情况,从而提高爆破周边岩石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更加快捷安全方便。

关键词:隧道工程;光面爆破技术;应用

1光面爆破的原理

光面爆破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利用岩石抗拉的强度远远低于其抗压强度的特征,以此来开展科学布孔、选择适宜的参数、把控装药的分量、按照次序进行起爆等工序,从而实现隧道洞室表层更为光滑、围岩扰动破坏力减弱、超欠挖数值减少的目的。隧道光面爆破技术的实质是控制爆破,它是参考地铁隧道断面的设计构思,在周围区域布置出合理数量的爆破孔。当然,在爆破环节结束后,地铁隧道的周围便会形成极为润滑的墙体,如此一来便可使隧道断面既符合结构设计原则,又可形成围岩。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达到优质、高效、快速的施工效果。

2工程概况

以某隧道工程为例,该隧道为左右分离式特长隧道,隧道全长11771m。项目施工段落左线:ZK13+680~ZK20+576段,右线K13+885~K20+558,左右线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设计高程2043m,轴线地面标高2047~3374m,最大埋深约1220m。该工程隧道的岩石以凝灰质砂岩为主。

2.1施工方案

由于该公路隧道较长,为项目关键性工程,项目工期紧张,施工进度压力大,项目整体围岩较好,以光面爆破施工为主,施工以人工风枪钻眼与机械钻研结合的方式进行挖掘,从出口处开始施工掘进,装载机出渣,先开挖上部,再继续下挖。图1所示为隧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1隧道横断面示意图

该隧道具体施工顺序为:首先挖拱部,并用混凝土初喷,然后复喷;接着以台阶式开挖下部,并用混凝土进行二衬施工,且仰拱混凝土与铺底施工需保持35m的距离。在具体施工中,由于隧道浅埋围岩变形大,再加上实际干扰因素多和施工误差等,需要在实施工艺中增加隧道的预留变形量,宽度和高度各约预留8cm。

此次分离式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案优势在于围岩扰动,施工危险小。该隧道的挖掘方式,对施工组织安排、运输和通风等较为成熟;施工通风分阶段采用巷道式式通风方式,可有效保证洞内空气质量。此外,该工程的施工顺序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施工安全及效率。

2.2爆破方案

由于该隧道工程位于高寒山区,隧道建设质量要求高,需尽可能减少爆破开挖造成的围岩扰动,所以要在隧道顶部进行锚固件锚固,因此对顶部岩石的结实程度要求较高,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可以降低开挖过程中对周围岩石的扰动,从而达到对顶部岩石的整体性要求。另外,该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控制挖掘的范围,从而降低对岩石的损坏程度,达到工程项目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降低了经济成本。爆破方案将该工程项目的开挖分为拱部和中下台阶3个部分。其中,拱部用水平布眼,以光面层爆破;中台阶垂直布眼,周边以预留光面层爆破;下台阶用水平布眼,并光面爆破。

3光面爆破施工技术

3.1技术参数和装药量结构

3.1.1合理确定周边眼间距

在隧道施工中,影响光面爆破施工技术的重要参数是周边眼距。在我国,爆破技术的周边眼距按下式计算:

(1)

式(1)中:E为炸孔的距离(mm);d为炮眼的直径(mm)。在该工程项目中d取42mm,由于隧道的岩石以灰岩为主,硬度约80~100MPa,按照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并确保灰岩的最大承载能力和减少损害,将炸孔的距离定为40cm。事实证明,炸孔间距为40cm是恰到好处,既没有欠挖,也没有超挖。

3.1.2合理确定光面层厚度及炮眼集系数

光面爆破技术的影响因素还有光面层厚度和炮眼集系数。光面层厚度是指周边眼和最外层辅助眼中间的岩石层,取厚度为N,周边眼间距为E、则周边眼密集系数K及W的关系为:

K值的大小决定爆破效果,须保证E<W,K一般取0.8~1.0。该工程取K为0.83,W为60cm。

3.1.3合理确定装药量

在开凿隧道时,炸药的合理用量是保障隧道安全性和高质量的前提和准则。如果在钻眼内填充的炸药量过多,则会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容易将爆破以外的周边岩石炸坏,甚至会产生掉块超挖等现象[1]。如果填充的炸药量过少,则不足以满足爆破效果,使爆破面积过小,出现欠挖等情况,此时还得重新对周围岩层补炮。因此,要严格控制炸药密度,确保爆破质量。

3.1.4采用不耦合装药

光面爆破所采用的炸药需要满足不耦合性,以满足同时爆破的需要。常规意义上采用的炸药不耦合性一般需要大于2,且要求直径较小的炸药以确保稳定性,从而保证爆破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达到爆破的最佳效果。

(1)炸眼的炸药和装药结构。对于光爆技术所采用的炸药配比要有严格的限制。药卷一般选用2#岩石乳化药,长300mm,直径32mm。炸眼通常选用小直径且不耦合的装药结构,不耦合系数约为1.7。

(2)确保周边炸眼引爆时间的一致性。对于爆破来说,引爆时间的一致性是爆破的关键之一。炸眼与炸眼之间的距离相近时,如果炸药同时被引爆,就可以起到力量的叠加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个炸眼之间的岩石受双向拉力后会出现明显的裂缝,最终形成平整的截面。如果爆破时间出现差异,对于岩石来说就会受力不均匀,使岩石层变的曲折不平整。因此要严格把控炸药的引爆时间,完成高质量的爆破任务。

3.2施工工艺

3.2.1施工工艺流程

(1)测量定位。在开凿炮眼以前,要进行测量工作和布眼工作,要求测量人员熟悉隧道位置和精确定位,得到数据后的下一步工作是按照爆破设计图纸,确定每一个炮眼所在的位置,然后确定地点并作好标记,画好轨迹。要严格控制每一个坐标点的误差,要求最大误差≤5cm。(2)根据确定的位置进行打眼。打眼工作需要利用钻机设备进行,这就必须要将钻机设备与原有隧道方向周边保持一致,在规定地点准确地进行开槽打眼。(3)钻眼。钻眼过程要保证外插角与眼深相协调,一般情况下,当眼深在3m左右时,外斜角要求小于3?;当眼深达到5m左右时,外插角要求小于2?。炮眼深度要保持一致,保证在爆破后横截面在同一个平面上。(5)炸药填装。每一个炮眼中填装的炸药量要基本保持一致,严格按照原设计图中的需求量进行填制。装药完成后,每一个炮眼都需要用炮泥堵塞。对于每一个炮眼需要的炸药量,需要精确计算,争取达到爆破的最佳状态。

3.2.2施工技术要点

(1)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四要素:齐、顺、平、准。其中“准”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精确的定位、打孔、测量等工作;“顺”指按照原先设定好的孔位依次开凿;“平”指开凿的孔位要有距离感,互相保持平行。“齐”指开凿深度要保持一致,进而保证截面平整统一。

(2)确保孔的开凿质量。开凿爆破孔是开凿的基础,同时也最为关键。开凿时要有统一的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和领导,使每个施工人员落到实处、精准定位,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需给每一个施工人员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定人定岗体系,让其按照顺序依次作业,减少相互干扰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提高工作效率。开凿完成后填装炸药及引线,完成爆破任务。

结束语

光面爆破技术日渐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受到重视。结合实际的隧道施工案例,详细地对光面爆破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措施以及质量监控等,为后续隧道工程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许德俊,张海春.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应用及经济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13(08):277-278.

[2]包宇.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17,35(07):27-29.

[3]王伟兴,谭文前.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0(06):167-168.

标签:;  ;  ;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中光面爆破技术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