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孟宪乐,王向华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孟宪乐,王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南,农民工,社会保险,差异化社会保障模式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孟宪乐,王向华[1](2019)在《河南省农民工差异化社会保障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民工群体的壮大,河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河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水平不高,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普遍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社会保险制度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部分企业主认知上存在误区,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参保意识不强.需要从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入手,构建符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差异化社会保障模式,完善我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东,张慧霞[2](2018)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下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进城转为产业工人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从国家统计局近五年来分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就业人员逐年上升,乡村就业人员逐年下降。这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将会集中越来越多从农村转移而来的就业人员。一、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及城镇职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农民工总量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8年06期)

袁金勇[3](2015)在《基于流动视角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当前实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共济性较差,农民工基本上处于保障范围之外,加之学界对"流动农民工"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界定,因而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性强的面向"流动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以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受损害。本文尝试对此问题进行探索,以期在分析"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的重构策略。(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5年11期)

郭峰,黄颖洁,柳娥[4](2015)在《云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逐渐衍生壮大,他们建设城市繁荣农村。云南省作为我国西部经济的重要枢纽站,出现了农民工大量涌向城市务工潮流,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却一直阻碍着农民工的发展。从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原因着手,对制度模式进行定位和选择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合理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完善云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吴锋,潘梁[5](2013)在《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模式、特征及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归纳起来有四种模式:"城保"模式、"农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针对这四种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总体性地进行了特征描述,主要表现为:"两低一高"、立法缺位、主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简略评价,提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呈现"碎片化"根源在于农村与城市的制度差异,阻碍城乡统筹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梁伟[6](2013)在《甘肃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典型模式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甘肃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典型模式的调查,系统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典型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分类将农民工纳入现有的社会保障模式;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平等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3年04期)

李玮玮[7](2012)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基于皖西地区外出农民工问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体制改革和城乡壁垒的松动,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走出乡村进入城市,并以"农民工"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制度变迁和结构调整,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遭遇到一系列的歧视与排斥,最突出的就是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几乎把他们排除在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改变和影响了当前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过程,使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呈现刚性特征,从长期来看必然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岳丹[8](2012)在《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全球性社团革命”使公民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复兴,中国的社会组织自90年代起,数量也迅速增长,专门关注农民工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在90年代初期,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仍是规范和限制农民工的流动,但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与帮助农民工。随着非政府组织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的逐步转变,农民工群体自身也开始学着利用各种资源,自助互助、维护应有权益。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就是在这内外两种力量的推动下茁壮成长。对于农民工应享有社会保障权,国内外学者均持肯定态度: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公民生存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与生俱来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有这个权利。针对我国农民工群体社会保障现状,很多学者提出通过引入非政府组织来解决相应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非政府组织参与民工社会保障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好地实践,如在丹麦、瑞典、南斯拉夫等国,失业保险由工会实施日常管理,负责保险金的收支和管理;政府则负责监督,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产物,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有其独特性:工伤保险与医疗保险是其主要需求,最低工资保障是其基本需求;还有住房、子女教育、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下产生的紧急需求。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制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农民工群体的需要,面对相应的问题,非政府组织有其天然的优势:能够填补因市场、政府“双重失灵”所造成的福利漏洞,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保障项目,可以有效整合及凝聚农民工个体;一些学会、研究组织还有极强的专业性,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使他们更有针对性,解决问题迅速、高效,其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权利维护方面已小有成效,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工作范围仍主要集中在文娱、培训和维权这叁个部分。事实上,非政府组织以其自身特有的性质和功能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发挥作用:为农民工有效维权提供组织保障,直接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动相关制度的出台,监督社会保障项目的实施等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实践的研究和比较,可以看出,在国外非政府组织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支持力度大,各种管理制度规范、全面;而我国政府刚刚放开对公益类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没有统一系统的管理制度。此外,国外非政府组织起步早,公民主体性强,能够不断自主拓宽组织发展空间和领域,挖掘潜力、完善职能;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远达不到这样的能力水平,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觉醒。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基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福利多元主义”和“能促型政府模式”等理论展开研究。提出几种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的模式:1、非政府组织——政府合作模式,2、行业工会模式,3、社区治理模式,4、以原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模式,5、专项救助带动社会保障日臻完善模式。同时,这几种模式得以实现离不开政府在制度和资金上的支持,非政府组织自身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农民工个体维权意识的觉醒与群体参与积极性的进一步提升。综上,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现状,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优秀经验,提出5种非政府组织参与模式,希望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及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谢垚凡,李晓红[9](2011)在《碎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研究——以贵州省农民工调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碎片化严重,本文在对贵州省贵阳市、赤水市等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碎片化的原因及危害,借鉴国外社会保障碎片化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分项-分类-分段"的社会保障模式。(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1年12期)

刘鹏[10](2011)在《关于建立“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流动农民工"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针对"流动农民工"而建立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尤为匮乏。现阶段,急需建立适合"流动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管理模式,以保障其基本权益和享受公平的待遇。本文在明确认识"流动农民工"的特点并分析"流动农民工"社保权益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行政与法》期刊2011年10期)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民进城转为产业工人是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8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从国家统计局近五年来分布的数据显示,城镇就业人员逐年上升,乡村就业人员逐年下降。这意味着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将会集中越来越多从农村转移而来的就业人员。一、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及城镇职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的农民工总量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孟宪乐,王向华.河南省农民工差异化社会保障模式构建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王东,张慧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下农民工就业培训模式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8

[3].袁金勇.基于流动视角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模式探究[J].农业经济.2015

[4].郭峰,黄颖洁,柳娥.云南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J].农业工程.2015

[5].吴锋,潘梁.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模式、特征及评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6].梁伟.甘肃省农民工社会保障典型模式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2013

[7].李玮玮.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选择——基于皖西地区外出农民工问卷调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岳丹.非政府组织在农民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

[9].谢垚凡,李晓红.碎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研究——以贵州省农民工调查为例[J].调研世界.2011

[10].刘鹏.关于建立“流动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思考[J].行政与法.2011

标签:;  ;  ;  ;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论文-孟宪乐,王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