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观论文-周欣

和谐观论文-周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和谐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和谐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和谐观论文文献综述

周欣[1](20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其进行研究及梳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谐思想的内涵,有利于我们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7期)

邱添乾[2](2019)在《林语堂和谐观的四重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的和谐观是在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和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儒家互补互促下形成的。它吸收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精髓,崇尚大自然和谐天成,主张尊重自然万物的特性,并维护好自然界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倡人人顺应自然,在享受自然中得到快乐的思想;主张人际之间和谐相处,讲求以对话方式去解决与别人的争端,推崇"和而不同"的君子相交之道;倡导个人身心和谐快乐,认为保持自然率真的人之本性、拥有合理近情的人生态度、遵循简单闲适的生活方式,对建立知足知止、乐天知命的达观人生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光耀[3](2019)在《论黄君璧题画诗的生态和谐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20世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局面,经由个人志趣和生命轨迹的影响,黄君璧纳外来与传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中西融合的代表性画家。不同于岭南画派借鉴日本画的折中之路,黄君璧的中西融合以中为主,诗、书、画、印相通,其创作的鲜明底色是儒家思想为内核的传统文化修养。该文通过题画诗把握黄君璧带有儒家色彩的生态和谐观念,这不仅有助于感知画家的深厚学养,而且能从"诗画一律"角度阐释其绘画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王杰[4](2019)在《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谈谈中国文化的和谐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哲人就提出了"和"的概念。总体上说,和谐的内涵包括整体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性的统一。具体而言,古代的和谐观又分为注重生态平衡的天人和谐观、注重人我和谐的人际和谐观、注重形神俱养的身心和谐观、注重与邻为善的仁政和谐观。可以说,"和"的精神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领导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庆西,蒋孝军[5](2019)在《中国传统和谐观为什么历千年而弥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和谐观念的哲学基础是仁爱,和谐就是对仁爱的领会和践行。在当今社会,"差异和谐"的观念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和谐思想,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贾若雨[6](2019)在《传统文化中自我内在和谐观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健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中西方文化不同,处于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所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也不相同。高校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后备力量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担,而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尚未成熟,易受到消极信息的影响,造成心理落差,继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由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格外重要。我国古代虽无心理健康这一概念,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体现着其思想,加之,近年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心理健康观,使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仅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利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3期)

沈剑[7](2019)在《蒙古族风格合唱音乐作品创作的和谐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各家贤哲从不同角度对和谐都有阐释。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和谐是"和睦协调"之意;在西方,自毕达哥拉斯始,和谐被列人哲学范畴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论述;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是对事物之间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的要求,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和谐是一个开(本文来源于《草原歌声》期刊2019年01期)

孟庆红[8](2018)在《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谐观”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谐观"的研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人、物、自然的和谐,功能与形式的和谐,材料与工艺的和谐等内涵,结合实际案例重新审视"和谐观"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23期)

姚姝含[9](2018)在《孔子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观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思想是中西方美学比较的第一个焦点,西方美学源头认为美是和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美学领域不断地追求和谐,而中国美学也视和谐为其审美的最高理想形态,而其中二者的先驱就是孔子与毕达哥拉斯。(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32期)

胡贵生[10](2018)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观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和谐的认知,从西方社会到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对其解释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内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23期)

和谐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语堂的和谐观是在以自然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道家和以人文主义精神为价值取向的儒家互补互促下形成的。它吸收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精髓,崇尚大自然和谐天成,主张尊重自然万物的特性,并维护好自然界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倡人人顺应自然,在享受自然中得到快乐的思想;主张人际之间和谐相处,讲求以对话方式去解决与别人的争端,推崇"和而不同"的君子相交之道;倡导个人身心和谐快乐,认为保持自然率真的人之本性、拥有合理近情的人生态度、遵循简单闲适的生活方式,对建立知足知止、乐天知命的达观人生至关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谐观论文参考文献

[1].周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观的研究[J].时代报告.2019

[2].邱添乾.林语堂和谐观的四重内涵[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李光耀.论黄君璧题画诗的生态和谐观[J].美术教育研究.2019

[4].王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谈谈中国文化的和谐观[J].中国领导科学.2019

[5].王庆西,蒋孝军.中国传统和谐观为什么历千年而弥新[J].人民论坛.2019

[6].贾若雨.传统文化中自我内在和谐观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7].沈剑.蒙古族风格合唱音乐作品创作的和谐观[J].草原歌声.2019

[8].孟庆红.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和谐观”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8

[9].姚姝含.孔子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观比较[J].艺术品鉴.2018

[10].胡贵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观比较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

标签:;  ;  ;  

和谐观论文-周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