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单体论文-晓琴,鲁占军,于文贞,张天资,李善善

活性单体论文-晓琴,鲁占军,于文贞,张天资,李善善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药,明目十一味丸,黄斑变性

活性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晓琴,鲁占军,于文贞,张天资,李善善[1](2019)在《明目十一味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活性单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指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致盲性眼病,发病率可达13%,约占老年人失明病因的20%~([1])。临床上AMD有干性和湿性两种表现类型,湿性AMD患者比例较少,但约90%的AMD相关视力丧失与湿性AMD有关~([2]),其主要的病理机制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导致血管渗漏和出血,最终引起盘状瘢痕,进而影响视力。研究证明,CNV的发生是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抑制血管形成因子平衡失调的结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穆丹丹,侴桂新[2](2019)在《15种中药活性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天然、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以15种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L.DOPA)速率法筛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有7个中药材对酪氨酸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槲皮素、豆蔻明等活性成分是天然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本研究为上述中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0期)

丁莉莉,黄时祥,包洋,焦红军,刘新芳[3](2019)在《阳离子光固化活性单体氧杂环丁烷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为原料,与甲基磺酰氯磺酰化,得到3-乙基-3-甲磺酰基甲基氧杂环丁烷;在碱性条件下,以PEG600作相转移催化剂,用3-乙基-3-甲磺酰基甲基氧杂环丁烷与乙二醇醚化得到2-[(3-乙基-3-氧杂环丁基)甲氧基]乙醇;然后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得到目的产物2-[(3-乙基-3-氧杂环丁烷)甲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与3-溴丙烯反应,生成3-乙基-3-[(2-丙烯-1-基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然后在氯铂酸的催化下,与叁乙氧基硅烷反应得到3-乙基-3-[[3-(叁乙氧基硅)丙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表征得到确证。(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夏天卫[4](2019)在《伤科消炎膏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及其活性单体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伤科消炎膏是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着名院内制剂。本课题旨在探究伤科消炎膏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其活性单体的作用机制。研究将分叁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我们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骨性关节炎的西医诊疗进展、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发掘中医药(包括伤科消炎膏)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潜在价值。第二部分:目的:探讨伤科消炎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江苏省中医院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受试者,分为伤科消炎膏组(治疗组,n=40)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组(对照组,n=38),治疗组外敷伤科消炎膏,对照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2周后门诊复诊。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含疼痛、僵硬、日常活动度)、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治疗组有效率52.500%,对照组为3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有效率72.50%,显着高于对照组50.000%(P<0.05)。结论:伤科消炎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膏药,整体有效率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第叁部分:探究潜在活性单体(芳姜黄酮、肉桂醛)的治疗效果与作用机制。我们在芳姜黄酮的前期体外研究中发现:芳姜黄酮不能显着抑制IL-1β诱导的人原代软骨细胞炎症。我们认为这不是较好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潜在单体,遂停止实验。肉桂醛的前期体外实验发现2-10μM肉桂醛对IL-1β诱导的人软骨肉瘤细胞(SW1353细胞)和原代软骨细胞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MMP1、MMP3、MMP13、ADAMTS4、ADAMTS5的表达。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和p38-JNK信号通路相关。体内实验方面,我们通过对碘乙酸钠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腹腔注射50mg/kg/d肉桂醛四周,并进行组织切片、染色,发现腹腔注射肉桂醛的油溶液对MIA诱导的大鼠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软骨保护效果,能够降低大鼠骨性关节炎的OARSI评分,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30)

汪鲁焱,刘安昌,辛阳阳,刘新芳,郑怡倩[5](2019)在《双官能团氧杂环丁烷活性单体的合成及固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乙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为原料,分别与对二溴苄,联苯二氯苄和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合成具有双氧杂环丁烷官能团的活性稀释剂OXT121,OXBP,OXBPA单体。在光源为高压汞灯,波长为365 nm,测试时间为180 s的条件下,用GR61硫鎓盐作光引发剂,对OXT121,OXBP,OXBPA叁种单体进行了实时红外转化率测试;对E-51环氧树脂黏度稀释效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OXT121,OXBP,OXBPA叁种活性单体具有良好的转化率,且能有效降低E-51环氧树脂黏度,是一类优良的UV阳离子活性稀释剂。(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陈德云,沈志强,何波[6](2019)在《人参皂苷活性单体-20(R)-人参皂苷Rg3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R)-人参皂苷Rg3是人参皂苷的主要活性单体之一,主要用于抗肿瘤治疗。近年来,20(R)-人参皂苷Rg3的药理作用不断取得进展,其中保护心脑血管、增强免疫功能、抗增生性瘢痕、抗疲劳的药理作用尤为值得关注。本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与20(R)-人参皂苷Rg3相关文献,论述其主要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20(R)-人参皂苷Rg3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7期)

陈楚君,魏武,雷家焯,张敦渠,李凝[7](2018)在《活性单体对光固化3D打印树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多种类型活性单体对光固化3D打印树脂的影响,找出了丙烯酰吗啉(ACMO)和叁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两种性能优异的单体,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添加比例和复配比例对3D打印体系产生的影响。结合分子结构、黏度、官能数、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体积收缩率等参数以及断面微观结构来探究活性单体对光固化3D打印体系的影响。结果发现,ACMO与TPGDA以质量比为7/3的比例复配时,3D打印树脂体系具有最佳性能。(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12期)

王峰,李新明,李群,高忠东,田志芳[8](2018)在《苹果多酚及其活性单体对糖尿病小鼠肾中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苹果多酚及其活性单体对糖尿病小鼠肾中与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以50、100、200 mg/(kg·bw)剂量的苹果多酚和它的活性单体连续10周灌胃糖尿病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取肾组织测定糖代谢相关的基因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肾组织中PPARγ、InsR、GLUT-4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而PI3K和Akt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各处理组肾组织中PPARγ、InsR、GLUT-4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上升,而PI3K和Akt 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统计学差异显着,这些效果药物处理剂量的增加成正比。相比其他处理组,根皮苷的效果最好。结论苹果多酚及其活性单体对糖尿病的改善作用与它们对小鼠肾中的糖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调节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7期)

苏建宇,汪鲁焱,郑怡倩,刘敏,卜凡乐[9](2018)在《新型阳离子光固化活性单体3,3-[氧基双亚甲基]-双[3-甲基]氧杂环丁烷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叁羟甲基乙烷和碳酸二甲酯通过环化裂解反应生成3-甲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然后在叁乙胺的作用下,3-甲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与对甲基苯磺酰氯反应,得到3-甲基-3-(对甲基苯磺酸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在碱性条件下,3-甲基-3-(对甲基苯磺酸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与3-甲基-3-羟甲基氧杂环丁烷醚化得到目标产物3,3-[氧基双亚甲基]-双[3-甲基]氧杂环丁烷。产物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得到确证。该工艺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谭程宁[10](2018)在《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延胡索活性单体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小板过度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都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抗血小板药的开发与应用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延胡索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针对其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中脱氢紫堇碱、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四氢黄连碱和海罂粟碱是延胡索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另一方面,由于血小板无细胞核并且其所包含的mRNA不被翻译,使得血小板的蛋白质组分析尤其具有实用意义,并可通过分析药物对血小板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来探究其作用机理。鉴于此,本论文应用所建立的基于双向电泳体系(2-DE)结合质谱(MS)鉴定的血小板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方法探究延胡索活性成分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在肿瘤及肝脏疾病、机体代谢和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然后对延胡索及其活性成分抗血小板聚集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综述。论文第二部分为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研究延胡索活性成分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首先,采用体外抗兔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比较了4个延胡索抗血小板活性成分脱氢紫堇碱、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和四氢黄连碱对凝血酶(THR)、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对3种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发现脱氢紫堇碱和四氢小檗碱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分别对ADP和THR的作用最强,而延胡索甲素和四氢黄连碱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则较弱。其次,采用2-DE技术分析了4个单体成分对兔血小板蛋白组表达的影响,之后采用MALDI-TOF-MS/MS分析鉴定得到加药组与对应空白组之间共约110个差异蛋白(表达差异在1.8倍以上),为进一步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相关信息。此外,二酰基甘油(DAG)是存在于Gq信号通路中尤为重要的小分子,在血小板活化信号转导途径中行使携带和放大信号的功能。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测定药物对DAG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脱氢紫堇碱能降低活化后血小板细胞内DAG的含量。第叁部分对延胡索活性成分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文献查阅等方式对所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细胞骨架结构、物质能量代谢及血小板活化信号传导等,其中血小板活化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药物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结合已知血小板活化具体信号传导通路,最终推测脱氢紫堇碱可能通过与ADP受体P2Y1和P2Y12结合发挥作用,且最有可能通过RHO介导的细胞骨架相关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四氢小檗碱则可能通过影响PAR1的表达并介导其下游信号传导来调节血小板聚集活性。但延胡索甲素和四氢黄连碱需要进一步研究确认。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本论文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分析推测得出了延胡索中两个活性单体成分脱氢紫堇碱和四氢小檗碱可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信号传导通路,为后续研究中寻找这些活性单体的靶标蛋白和探究延胡索治疗血栓的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活性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寻找天然、安全、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以15种中药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L.DOPA)速率法筛选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有7个中药材对酪氨酸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槲皮素、豆蔻明等活性成分是天然高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良好来源。本研究为上述中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晓琴,鲁占军,于文贞,张天资,李善善.明目十一味丸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活性单体[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2].穆丹丹,侴桂新.15种中药活性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丁莉莉,黄时祥,包洋,焦红军,刘新芳.阳离子光固化活性单体氧杂环丁烷的合成及表征[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9

[4].夏天卫.伤科消炎膏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及其活性单体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

[5].汪鲁焱,刘安昌,辛阳阳,刘新芳,郑怡倩.双官能团氧杂环丁烷活性单体的合成及固化性能的研究[J].化学世界.2019

[6].陈德云,沈志强,何波.人参皂苷活性单体-20(R)-人参皂苷Rg3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7].陈楚君,魏武,雷家焯,张敦渠,李凝.活性单体对光固化3D打印树脂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8

[8].王峰,李新明,李群,高忠东,田志芳.苹果多酚及其活性单体对糖尿病小鼠肾中与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

[9].苏建宇,汪鲁焱,郑怡倩,刘敏,卜凡乐.新型阳离子光固化活性单体3,3-[氧基双亚甲基]-双[3-甲基]氧杂环丁烷的合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8

[10].谭程宁.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延胡索活性单体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D].重庆大学.2018

标签:;  ;  ;  

活性单体论文-晓琴,鲁占军,于文贞,张天资,李善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