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山剖面论文-宋换新,文志刚,包建平

马家山剖面论文-宋换新,文志刚,包建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家山剖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巢湖地区,南陵湖组,栖霞组,石灰岩

马家山剖面论文文献综述

宋换新,文志刚,包建平[1](2015)在《巢湖地区二迭系栖霞组和叁迭系南陵湖组石灰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生烃潜力——以平顶山和马家山剖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安徽巢湖地区平顶山和马家山剖面下二迭统栖霞组和下叁迭统南陵湖组进行了地层沉积特征及暗色石灰岩生烃潜力的综合分析,并对这两个层位的样品进行了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层位的石灰岩都属于有效烃源岩,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南陵湖组石灰岩饱和烃以高丰度的长链叁环萜烷、重排藿烷、重排甾烷为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偏弱氧化的沉积环境。栖霞组沉积期水体能量相对较低,受陆源物质影响明显,栖霞组石灰岩萜烷系列为常规的分布模式,但其甾烷成熟度参数明显低于平衡值,认为高的热演化程度是造成栖霞组石灰岩20S/(20S+20R)-ααα-C29甾烷值和ββ/(ββ+αα)-C29甾烷值"倒转"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海相油气地质》期刊2015年02期)

唐友军,韩作振,文志刚,别旭伟[2](2006)在《皖南马家山剖面油苗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皖南巢县马家山剖面南陵湖组晶洞油苗为解剖点,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解剖了油苗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认了油苗来自于T_(1n),与P_(1q)无成因联系,进一步明确了T_(1n)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应引起勘探家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马家山剖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皖南巢县马家山剖面南陵湖组晶洞油苗为解剖点,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解剖了油苗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并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认了油苗来自于T_(1n),与P_(1q)无成因联系,进一步明确了T_(1n)具有广阔的勘探潜力,应引起勘探家的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家山剖面论文参考文献

[1].宋换新,文志刚,包建平.巢湖地区二迭系栖霞组和叁迭系南陵湖组石灰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生烃潜力——以平顶山和马家山剖面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15

[2].唐友军,韩作振,文志刚,别旭伟.皖南马家山剖面油苗成因探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标签:;  ;  ;  ;  

马家山剖面论文-宋换新,文志刚,包建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