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对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及治疗的研究

我院对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及治疗的研究

宋秘书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精神三科云南昆明650311)【摘要】目的:了解旅途性精神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方案和防范措施。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旅途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病例采取回顾性研究。结果:旅途性精神病多发生在平时很少出行的人:起病急,有被害妄想并且意识清晰度降低,病程短,预后好。结论:旅途性精神病与旅途的应激环境有关,支持疗法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旅途性精神病;回顾性研究;治疗分析

Thestudyaboutforensicpsychiatricassessmentandoperativetreatmentontravelingpsychosisinourhospital

SongMishu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ausefactors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travelingpsychosis.Andbasedonthis,weputforwardtreatmentand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TakenaretrospectivestudycomplywithChinesementaldisordersclassificationanddiagnosisstandardthirdedition(CCMD-3)aboutthetravelingpsychosisdiagnosticcriteria.Results:Thetravelingpsychosisoccursseldomtravelingpeopleinpeacetime:fast,consciousnessdelusionreduced,shortdurationandprognosiswell.Conclusion:Travelingpsychosisisrelatedtothejourneyofthestressenvironment.Supporttherapyandantipsychotictreatmentcangetgoodacurativeeffect.

【Keywords】TravelingpsychosisRetrospectivestudyoperativeanalysis【中图分类号】R3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27-02

旅途性精神病是指旅途中急性发生的精神障碍,它往往对患者健康及客运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多数涉及刑事和治安问题造成社会危害大[1]。《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及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版《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将旅途性精神病列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共鉴定并收治旅途性精神病患者48例,占同期鉴定的2.36%。本文就其发作因素及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提出预防策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来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在我院的住院病人。旅途性精神病由鉴定医师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明确诊断,共鉴定并收治旅途性精神病患者48例。

1.2研究方法

48例旅途精神病均由三位及以上鉴定医师共同鉴定。在调查过程中使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每一病例的临床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的内容包括病人检查情况、住院诊疗情况,一般人口学资料、旅途相关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

2研究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48例被确诊的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均为男性,男性明显高发于女性;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7.91±5.17)岁,其中多数为青壮年;患病人群文化程度:文盲8例(占16.67%),小学文化程度37例(占77.08%),初中文化程度3例(占6.25%);职业分布:农民37例(占77.08%),打工者11例(占22.92%);婚姻状况:已婚41例(占85.42%),未婚7例(占14.58%)。

2.2旅途精神病的有关影响因素、作案特点以及作案时精神症状

在48例患者中,所有被鉴定的人以往都没有精神病史。48例均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火车上时间大约为22-48h,平均为(30.49±6.57),大部分超过24h。在发病之前除了乘车时间还有很多与旅途性精神病相关的因素,如首次乘车、旅途过程中睡眠被打扰、车厢拥挤、精神紧张、缺少食物和饮水等情况。

2.3作案特点

在被鉴定的48例旅途精神病患者中,凶杀以及伤害共38例(占79.17%),损毁物品9例(占18.75%)。被鉴定人案发时所伤害的大部分为陌生人(同车旅客或一般路人),比例高达83.33%共40人,其余8例针对的是自己认识的人。伤害他人以及破坏物品所使用的工具大多是随身携带的劳动工具或方便取得的工具物品,如水果刀、杯子、箱包等。

2.4作案时的精神症状

48例被鉴定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伴有思维和感知的障碍。精神病性的症状主要以幻听、被害妄想为主,也可出现错觉、幻视、被控制感和被监视感等,所有的被鉴定者都同时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作案时精神症状分布

2.5法律责任能力评定

由于所有的被鉴定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并且案发时是在精神病症状的支配下进行几乎没有辨认和控制能力,所以这48例被鉴定人都被鉴定为无责任能力。

2.6旅途精神病的治疗

48例病例经过门诊鉴定后入院治疗,入院后其中3例没有进行任何药物治疗其他患者均给予支持疗法,包括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中33例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并合并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12例只使用支持疗法后病情就得到了缓解,未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其中住院时间最长者15d,最短者为1d。最后所有旅途精神病患者都痊愈出院。

3讨论

旅途性精神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精神疾病。这一概念是我国特定社会经济时期的产物,是在20世纪末伴随着农民工大潮逐渐产生的。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被CCMD-2-R首次命名,(将其纳入到短暂精神病性障碍[2]。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考虑到旅途性精神病的发生、发展的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很多学者将其归纳为短暂精神病性障碍[3]。

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发作时具有突然性和爆发性,并且大部分是针对同车旅客或陌生的路人,后果严重。该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意识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发作产生的后果中伤害及凶杀的发生率高达(79.17%),这与魏洁[4]的报道是一致的。旅途性精神病作案前都没有任何预谋,作案后也不掩饰,缺乏明确的作案动机。作案对象多为同车的陌生人,作案工具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或者即手可触的物品。

由于作案时的行为是意识障碍以及精神性症状的支配下产生的,所以作案时丧失辨识力和控制力,被评定为无责任能力。但是旅途性精神病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而其只发生在旅途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精神障碍。铁路部门应该根据客流量增开热线列车,尽量避免过多的超员现象发生。并且要保持车箱内空气流动,通过播放音乐等缓解乘客旅途的紧张情绪。旅客出行前应带足食物和水,恐惧财物丢失的乘客尽量和家人朋友一同出行。旅途过程中可以和身旁旅客谈笑风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坏境。乘警要勤巡查早防范并当案情发生后及时联系当地的派出所和精神病院。参考文献

[1]杨春,赵汉清,高志秦.旅途性精神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37(3):188-191.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64-65.

[3]徐雪云,李身录,李神赐等.62例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2):79-81.

[4]魏洁.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及治疗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0):801-804.

标签:;  ;  ;  

我院对旅途性精神病司法鉴定及治疗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