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意象诗学论文-秦倩,颜方明

庞德意象诗学论文-秦倩,颜方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庞德意象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歌翻译,再创造,意象,审美层次

庞德意象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秦倩,颜方明[1](2019)在《诗歌翻译意象再创造的审美层次论——以庞德的意象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汉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庞德着名的意象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在地铁站》)在中国已有近叁十个译本,但这些译本或多或少存在语义和审美瑕疵。本文拟从原诗意象的语义与审美信息分析出发,提出诗歌翻译意象再创造过程的审美层次观,主张诗歌译者应充分考虑意象的语义信息,表层审美形式和深层意境。(本文来源于《外语与翻译》期刊2019年02期)

丁国旗,范武邱[2](2016)在《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认知诗学的研究范式,以庞德"在地铁车站"为例,结合先前的研究、庞德创作该诗的动机及他关于"意象"概念的论述,从名词性、名词化、指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诗的认知意象,揭示了文学意象在认知构成上的多维性,及其对翻译中意象再造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欧光安[3](2015)在《庞德诗学“意象”概念探析——兼与叶芝“意象”概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兹拉·庞德一向被认为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独具特色且自成体系的意象论观念吸收了象征主义、直觉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养分。从文本细读的角度阐释庞德"意象"概念的核心所在,通过比较庞德的意象观与叶芝为代表的早期象征主义,笔者认为,尽管所指已有变化,以叶芝为代表的早期象征主义延续使用浪漫主义的传统意象,而庞德展现的是现代诗歌意象,表达碎片、荒原和孤独感,与19世纪末开始的西方语言学转向相一致,即开始了意象语言"词与物"的分离。(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孙昱[4](2015)在《再析庞德《神舟集》中的意象翻译—比较诗学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与中国诗学传统的关系一直是学界探讨的热点课题,然而,此类研究大都集中在探讨意象主义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借鉴与创新,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对20世纪英美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20世纪英美诗坛的整体风貌并促动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轫。笔者认为,庞德所了解的中国意象不过是冰山一角。庞德在对中国古诗产生兴趣之前就已经确立了其意象派的基本宗旨,并且正是看到了中国古诗的特点与其意象主义诗学宗旨的偶合,他才产生了翻译中国诗歌的念头,庞德以意象主义的标准衡量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必然导致其理解流于表面、失之肤浅,因此,意象主义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此次对话不可以说是完全成功的,中国传统诗学还有望给英美诗学注入更多的活力,而这还有赖于对庞德的意象观与中国传统意象观进行更深入的比较与研究。另一方面,庞德的《神州集》自其面世之日起就在文学界及翻译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好评。文学界认为,庞德的《神州集》“为美国诗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许多可供发展的形态”。而翻译界则认为庞德在翻译过程中为突出中国古典诗歌中体现出的意象主义诗学主张而创造的一系列独特手法,如意象并置、脱体句法、增加跨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语言与文化的固有限制,更好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韵,为中诗英译的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笔者认为,庞德的创译手段为中诗英译提供了新的技巧和可能,同时开拓了更大的探索层面与空间,但是并没有更好地传达出原诗的神韵。相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与庞德的翻译大异其趣,中国诗歌意象注重的是“虚”,而庞德的翻译所崇尚的却是“实”。通过分析和研究,笔者指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理论与西方意象主义的意象理论最基本的不同即在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概念与意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意境是为中国所独有的美学范畴,其准确的英译至今仍是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之一,因此更不可能为庞德等人所了解。如果说意象的基本美学特征是“情景交融”,那么意境的基本美学特征便是“虚实相生”,其中的“实”指的是情景交融的意象,而“虚”则指由几组意象所营造出的气氛,这种气氛不但内接诗人主观情绪情感,同时外摄广阔无边的人生、历史、宇宙。而庞德对中国古典意象的理解与翻译,可以说只达到了中国古典意象的内层,而其空灵深邃的外层却是中国古典意象的核心之所在,而其内蕴至今尚未被西方学界完全参透,也是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写作手法所无法传递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朱林[5](2014)在《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差异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诗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意象群落,它为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和参考的思路。本论文即对二者所谓的"意象"进行解析。无论是在理论的涵义还是在对其的使用外延上二者都存在天壤之别,这背后必然有着不同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再创作不过就是他心中的文化他者。(本文来源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梁呐[6](2013)在《庞德意象论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借鉴与颠覆》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美国新诗运动的代表诗人埃兹拉·庞德在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创建了英美"意象派",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象主义诗歌理论和进行了意象主义诗歌创作实践,同时也在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以及英美新批评理论的影响下呈现出变异与迁移现象。从"象"的绝对性与"意"的缺席、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比兴手法与西方隐喻式的意象的差异、"中国式"诗歌意象排列叁个方面探讨庞德意象论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借鉴与颠覆。(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吴波[7](2012)在《日本传统韵文学的光点:俳句影响下的庞德意象诗文艺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诗人庞德谙悉古今,善于旁征博引,撷取各民族文化之长为己所用。他的诗歌理论在很多方面得益于东方文化,其中借鉴吸收了日本俳句诗写作的结构特点。20世纪初,在日本热风靡西方的背景下,庞德开始和日本文化结缘,而后,他创作出一些类俳句诗,并以此为启发创建了"迭合理论"的新文艺理论,而这也正是庞德实用主义思想和日本俳句结合衍生发展变化的结果。虽然庞德对日本俳句的了解并不透彻,但是他以日本俳句为启发而开创的意象派新诗运动给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的深远影响却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王玉强[8](2011)在《庞德的意象诗与诗的意象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对于庞德这个美国诗人,我真是知之甚少。但看到了下面这首诗后,我产生了很多兴趣。丝绸的瑟瑟响停了,尘埃飘落在院子里,足音再不可闻,落叶匆匆地堆成了堆,一动不动落叶下是她,心的欢乐者。(本文来源于《新高考(高一语数外)》期刊2011年03期)

周建新[9](2011)在《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的诗学转向——试析庞德的“叁诗”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庞德提出的声诗、形诗、理诗等"叁诗"观内涵进行了文本考察,辨析其意义根源,指出其未被认识的文学价值。"叁诗"观是庞德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诗学观的折射,其形诗概念的提出是对西方语言文学的独特贡献,对稀释西方的东方主义偏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1年01期)

陈春梅[10](2010)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庞德与中国意象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文艺批评理论,接受美学将研究重点由传统的以作家为中心或以文本为中心转向了以读者为中心,突显了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方面的作用。埃兹拉·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以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为支撑,提出以"意象"为其核心范畴的意象派理论。接受美学提出: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是制约文化交际的因素之一,期待视野因其固有的动态性而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庞德与中国意象诗的关系印证了这种共时性和历时性对人类的文化交际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12期)

庞德意象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据认知诗学的研究范式,以庞德"在地铁车站"为例,结合先前的研究、庞德创作该诗的动机及他关于"意象"概念的论述,从名词性、名词化、指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诗的认知意象,揭示了文学意象在认知构成上的多维性,及其对翻译中意象再造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庞德意象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秦倩,颜方明.诗歌翻译意象再创造的审美层次论——以庞德的意象诗“InaStationoftheMetro”汉译为例[J].外语与翻译.2019

[2].丁国旗,范武邱.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

[3].欧光安.庞德诗学“意象”概念探析——兼与叶芝“意象”概念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孙昱.再析庞德《神舟集》中的意象翻译—比较诗学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朱林.庞德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差异解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6].梁呐.庞德意象论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借鉴与颠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7].吴波.日本传统韵文学的光点:俳句影响下的庞德意象诗文艺理论[J].日本问题研究.2012

[8].王玉强.庞德的意象诗与诗的意象借鉴[J].新高考(高一语数外).2011

[9].周建新.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的诗学转向——试析庞德的“叁诗”观[J].求索.2011

[10].陈春梅.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庞德与中国意象诗[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

标签:;  ;  ;  ;  

庞德意象诗学论文-秦倩,颜方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