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刘勇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双土乡卫生院四川达州635216)

【摘要】目的:观察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从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随机抽选200例,组别分类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对照组(100例)的治疗方式是西医,观察组(100例)的治疗方式是中西医结合,比较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显然比观察组低;在各项症状(止泻、止吐、退烧、脱水纠正)的缓解时间上,对照组所耗费的时间都要比观察组长。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将疗效显著提高,临床症状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41-02

作为一种多发于小儿身上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疾病,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在秋季比较多发,因此又被称之为婴儿秋季腹泻,致病原因主要是轮状病毒,该类病毒的主要特点是起病速度快、潜伏期非常短、重复感染率比较高,和脱水、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一起出现。因此,本文从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随机抽选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随机抽选200例,组别分类按照治疗方式进行,例数均为100例。所有患儿都具有如下的中医临床症状:脉滑数、腹痛即泻、苔黄腻、尿少且色黄、指纹呈紫色。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性疾病者;有重性腹泻者;患有沙门菌性肠炎和大肠杆菌者[1]。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的治疗方式是西医,治疗方法为:对患儿进行补液和抗病毒的治疗,每天为其注射利巴韦林10mg/kg-15mg/kg,如若有脱水表现,则按照患儿的病情对其进行补液和电解质紊乱的纠正治疗,同时每天服用三次金双岐片,一次三片。

观察组(100例)的治疗方式是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同上,中医治疗是让患者服用五苓散颗粒剂,主要的配方是6克的泽泻、白术、猪苓和茯苓,以及5克的桂枝。如果患儿大便呈稀水样且没有显著的热象,那么可以在上述配方中添加车前子,以起到利水渗湿的功效,当有发热现象时,可以添加柴胡;如果患儿有呕吐和腹胀现象出现,可以添加厚朴、陈皮和生姜等[2]。对于半岁至1岁患儿来说,每次服用0.3克,对于1岁至2岁患儿来说,每次服用0.5克,对于2岁至3岁患儿来说,每次服用1克。

1.3疗效观察指标

显效:全身所有症状都已消失,且治疗三天内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形状均已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全身所有症状都有显著的改善,且治疗三天内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形状有明显的改善;无效:全身所有症状都未消失,且治疗三天内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形状均无变化,病情有加重以及恶化的迹象[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的检验方法是t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是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且仅当P<0.05。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

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显然比观察组低。

2.2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在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的止泻时间为(3.43±1.77)天、止吐时间为(2.18±1.56)天、退热时间为(2.67±1.89)天、脱水纠正时间为(3.16±1.63)天;观察组的止泻时间为(2.46±0.58)天、止吐时间为(1.53±0.26)天、退热时间为(1.44±0.58)天、脱水纠正时间为(2.19±0.62)天。可以看出,在各项症状的缓解时间上,对照组所耗费的时间都要比观察组长。

3.讨论

从发病机制来对轮状病毒性肠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轮状病毒逐渐侵袭至患儿的肠道中,会使得小肠黏膜处的上皮细胞在其吸收功能上会显著下降,进而致使水和电解质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吸收障碍,肠液大量堆聚在肠内,使得腹泻的产生。当前主要是通过补液和抗病毒的治疗方式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会使用微态制剂来对患有此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尤其是腹泻,能够维持好其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从中医角度来看,腹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因为小儿的脾胃运化功能是处于一个失常状态的,且其脾胃比较虚弱,不能够正常地进行循步水湿,使得大便次数、稀水以及糊状次数显著增多,这在中医学当中被划分在“泄泻”这一范畴之内。五苓散能够对人体水液的代谢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茯苓和猪苓都具有通调水道和淡渗利湿的功效,桂枝具有助阳气化和通阳气以及利水的功效,白术可以起到运水湿和健脾胃的功效,泽泻可以起到导水下行的功效。将这些药物一起使用,可以使得湿邪能够从小便有效排出,进而完成泄泻自止的目标。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组显然比观察组低;在各项症状(止泻、止吐、退烧、脱水纠正)的缓解时间上,对照组所耗费的时间都要比观察组长。

由此可得,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将疗效显著提高,临床症状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崔艳芳.中药灌肠辅助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4):1573-1574.

[2]邹小卫,杜春晖.消旋卡多曲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1):114-116.

[3]戴韵峰,徐景利,陈佳珊,苏振宁,郭震浪,罗晓牧.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04):182-188.

标签:;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