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路减压;植骨;腰椎滑脱症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63-02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但是临床医学对于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原因上没有明确的说明,多数研究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椎弓发育不全、慢性损伤等因素有关[1]。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常见的有滑脱椎体的复位、减压及植骨融合等方式。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共有80例。患者均经X线片检查、胸腰椎CT检查以及MRI检查,确诊为腰椎滑脱症,均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有40例。A组有男18例,女22例,年龄25~60岁,平均(37.8±5.3)岁。B组有男17例,女23例,年龄26~60岁,平均(37.4±5.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全麻后取俯卧位,从后路正中做切口,分离组织后暴露出棘突、切开椎旁肌肉,暴露患者的双侧椎板及关节突。切除患者的病变两侧的椎板、关节突与增生组织等,进行侧隐窝减压,暴露出神经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滑脱椎体复位。若患者的骨质疏松比较严重,则不可采取完全滑脱复位,手中应注重患者的腰椎生理弯曲和椎间高度的恢复。在此基础上行单纯椎间融合术,牵拉开神经根和硬膜囊,将椎间隙显露在术野中,将后纵韧带、纤维环切开后,摘除髓核组织,并使用刮刀将剩余的髓核组织、纤维环以及终板软骨清除干净,直到可见终板表面渗血,将减压切除的棘突、椎板骨质或是取自髂骨咬成碎骨块植入到椎间隙压紧,安装纵行连接杆提拉复位,在C型臂机的检测下复位满意后冲洗创面,逐层缝合切开。B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后路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与A组一致,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方法为:进行暴露侧椎间盘和相邻椎体软骨板组织切除,切开纤维环后取出核髓。去除患者的椎间盘及周围软骨组织并保留终板。将切下的骨块剪碎后,撒入植入椎间隙,充满椎体前1/4~1/3处,于植骨部位打入椎间融合器。
术后,所有患者均卧床体息3~4周,给予腰围保护,行下床活动锻炼,术后康复训练应在手术1周后进行。
1.3疗效评价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腰疼、下肢神经受压等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记录患者的活动和工作情况。评价标准如下:痊愈:腰疼、下肢神经受压等临床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恢复原来工作;显效:有轻微腰痛或腿疼,下肢神经无受压,腰椎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原工作;有效:存在轻度的腰疼与下肢神经受压,腰椎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一般工作;无效:症状无缓解,腰椎活动严重受限,无法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研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情况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2.5±35.4)min比A组短(242.5±35.9)min,术中出血量B组患者的(656.3±25.6)ml比A组患者少(980.3±19.4)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疗效与植骨融合率
B组有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植骨融合率为95.0%(38例)。A组有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植骨融合率为80.0%(32例);两组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滑脱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当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腰腿痛、双下肢神经受压等是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在弯腰时,可感受到腰痛症状有所减轻,而站立或走路时感受到疼痛加重,且疼痛持续并放射到臀部及大腿部位[2]。患者的腰椎呈现出生理性前凸增加,病情严重者可发现胸廓向骼靖靠近。目前,临床医学虽然对腰椎滑脱症的病因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但较多的研究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腰椎过度前凸,骶椎后凸,背部伸肌持续紧张,躯干缩短等有密切的关系[3-4]。在疾病的加重其,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次研究中,给予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发现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A组短,术中出血量比A组少,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是一种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虽然该手术的时间较长且创伤较大,但其疗效更好,具有更高的植骨融合率,能促进腰椎滑脱的矫正、椎间高度的维持以及生理曲度的恢复,是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军,王洁艳.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6):93-95.
[2]张惠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7):1079-1081.
[3]张贤,陈俊君,葛文杰,等.急性创伤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特征及后路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4):328-332.
[4]王文革,仇志韬,李仕臣,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1):1657-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