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偏误论文-王君竹

语言学习偏误论文-王君竹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学习偏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第二语言,被字句,偏误原因

语言学习偏误论文文献综述

王君竹[1](2017)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被字句偏误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的句型,这种独特的句型是汉语学习者偏误现象出现较集中的句型之一。学习者往往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学习被字句,但是仍然不能准确地使用被字句进行日常交际。这无疑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探究被字句的教学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15期)

李娜[2](2015)在《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偏误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偏误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是指与学习者主观学习方法、策略有关的原因,外在原因是学习者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客观影响.本文将会从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负迁移、目的语对学习的负迁移等叁个方面对偏误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当然,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对待偏误,如何使学习者克服错误而更好地学习目的语也是我们面临的考验,我们要正面偏误,帮助目的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5年07期)

胡明龙[3](2013)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写作中的语体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培养学习者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是关键。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得体性是交际获得成功和完美的标志。语言使用不准确,便难以体现出得体;而语言使用的不得体,从严格意义上讲也说明语言使用的不准确。因此语言使用不仅要准确,同样也需要得体。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与交际中发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使用的准确性与得体性方面仍然存有一定的困难,语体偏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解决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的偏误问题,本研究从汉语语体差异的角度,以英国学生汉语作文中的语体偏误成分为对象,探讨学习者在汉语语体方面所出现的语体偏误及其类型,并进行原因上的总结与方法上的改进。本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对现代汉语语体本体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方面语体研究的状况进行简要说明;第二章从语体的角度进行相关概念和问题的说明与介绍;第叁章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108篇英国学生的作文为例进行语体的偏误分析,并划分语体偏误的类型;第四章是针对前一章的内容进行的分析和总结;第五章基于学习者的语体偏误类型与原因,提出方法上的改进。最后对本文的观点作简要的说明和总结,同时指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学习者作文进行语体的偏误分析,我们发现学习者的语体偏误可以总结为四种类型的偏误:第一种,语境中句子前后的语体风格色彩不一致;第二种,由于没有采用书面语体的语音结构和韵律规则导致语体风格色彩不一致;第叁种,由于对近义词的意义、色彩和功能理解不足导致的偏误;第四种,由于对词汇及句子的语法语义结构理解不足导致的偏误。因此,需要从教学大纲、教辅材料、教学措施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语体意识,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语体能力,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交际与表达不仅正确而且得体。(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张江丽[4](2011)在《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义猜测的偏误与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猜测词义的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重要能力。本文在课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学习者猜测双音复合词词义的情况,研究学习者猜测复合词词义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讨论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汉字、语素、构词等本体知识猜测词义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教育》期刊2011年03期)

王芳[5](2011)在《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成语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类特殊的词语体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一直是词汇教学的难点。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高级阶段学习者对成语学习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但能否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大挑战。迄今为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研究主要集中在语义、语法、语用偏误研究,词典编纂等方面,缺少对汉语成语学习规律的关注,更缺乏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语教学的具体指导。因此,探寻成语教学策略和方法对推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语教学,弘扬中华文化,提高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汉语成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比国内中学阶段和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特点,再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语学习者的偏误分析入手,以搜集到的954例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造成成语偏误的主要原因,以此探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最后结合母语成语教学的经验,探究、设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语教学原则和策略。并最终从讲解词义方法,渗透文化因素,设置教学环节,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深入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借鉴母语成语教学的成功经验,探究行之有效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成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推进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发展;提高成语课堂教学效率;完善成语教学体系;为汉语教师树立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成语教学理念;帮助汉语成语学习者克服畏难情绪,轻松、愉快地学习成语,并最终将成语熟练应用到日常交际中。(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5)

李枫[6](2007)在《第二语言学习者“话语”偏误分析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讨论的"话语"(discourse)指"得到社会承认的语言和非语言材料使用的结合体。"~([1])人们根据语境使用口语或书面语,实际上是在建立社会活动,而社会活动又显然不是仅靠语言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语境"及人的"根据"和"使用"包括了非语言材料,如衣着打扮、手势动作、做事方法、符号、工具、技术以及态度、信仰和情感等,非语言材料可以在泛指的意义上统称为"文化"。因(本文来源于《首都外语论坛》期刊2007年00期)

李菡幽[7](2007)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20多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偏误研究成果作出统计和梳理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综述。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胡英[8](2003)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虚词的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词)造句,偏误的发生率很高。本文针对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典型句例,从虚词使用的多个角度分析了偏误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学习者加强对虚词语法意义和使用规则的认识和把握,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推动第二语言的虚词教学朝着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方向迈进。(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2003年01期)

顾英华[9](2002)在《第二语言学习者语法偏误分析及维汉语言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新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法偏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并从维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探讨了民族学生发生语法偏误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2年S1期)

白丁[10](1998)在《试谈语言学习中的偏误及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和获得有特殊的心理过程。学习和获得语言的心理过程跟学习和获得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过程不完全一样,学习和获得第二语言的心理过程跟学习和获得第一语言的心理过程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来说,语言教学应包括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本文来源于《语言与翻译》期刊1998年03期)

语言学习偏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偏误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是指与学习者主观学习方法、策略有关的原因,外在原因是学习者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客观影响.本文将会从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负迁移、目的语对学习的负迁移等叁个方面对偏误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当然,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对待偏误,如何使学习者克服错误而更好地学习目的语也是我们面临的考验,我们要正面偏误,帮助目的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学习偏误论文参考文献

[1].王君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被字句偏误原因分析[J].现代交际.2017

[2].李娜.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偏误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对策[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

[3].胡明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写作中的语体偏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张江丽.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词义猜测的偏误与策略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2011

[5].王芳.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成语学习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

[6].李枫.第二语言学习者“话语”偏误分析及对策[J].首都外语论坛.2007

[7].李菡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8].胡英.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虚词的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3

[9].顾英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法偏误分析及维汉语言对比[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10].白丁.试谈语言学习中的偏误及其作用[J].语言与翻译.1998

标签:;  ;  ;  ;  

语言学习偏误论文-王君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