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谭冬梅,罗素珍,瞿伟廉,毛善明,刘晓飞

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谭冬梅,罗素珍,瞿伟廉,毛善明,刘晓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疲劳可靠度,累积损伤理论,覆冰

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文献综述

谭冬梅,罗素珍,瞿伟廉,毛善明,刘晓飞[1](2019)在《斜拉索在随机风-车-覆冰联合作用下的疲劳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随机风-车荷载及覆冰联合作用下的斜拉索的疲劳可靠度,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Monte Carlo法组成随机车队,模拟随机车辆荷载谱,将车辆模型转化为节点动力荷载输入斜拉桥模型中,通过谐波迭加法生成风速时程,将风荷载引起的静风力、抖振力、气动自激力施加到斜拉桥模型中;然后,依据横风向驰振理论,考虑扇形索覆冰引起的自激振动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模拟拉索在覆冰状态下的升力系数,求出30°风攻角下的升力并施加到拉索上,将拉索计算出的时程力施加到对应的主梁模拟点上;最后,基于累积损伤理论,分别对斜拉桥在单一车荷载、风-车荷载联合作用及风-车-覆冰联合作用下拉索的疲劳可靠度进行分析,得到拉索的疲劳可靠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风-车荷载联合作用下拉索的疲劳可靠度指标明显低于单一随机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可靠度指标,最短索的疲劳可靠度指标降低了约21%;覆冰会降低拉索的疲劳可靠度指标,但其降低幅度不大,考虑到覆冰作用引起的最大索力大于其他2种工况的最大索力,其影响不能忽略;风荷载对拉索的疲劳可靠度影响显着,且随着拉索长度增大,影响也逐渐增大。该方法主要是将荷载以节点动力荷载的形式施加到桥面模拟点上,因此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桥梁的疲劳可靠度分析。(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达,张明,鲁乃唯[2](2018)在《实测车流荷载下斜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重载交通下既有斜拉桥斜拉索的疲劳安全水平,提出基于实测车流数据的斜拉索疲劳可靠度评估方法,在某高速公路桥梁重载车流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随机疲劳车流模型,加载至斜拉索的应力影响线,由雨流计数方法计算提取疲劳应力谱,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拟合疲劳应力概率密度函数;以主跨420m砼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评估交通荷载增长情况下斜拉索的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当交通量年线性增长率由零增长到0.5%时,斜拉索第100年的疲劳可靠度由5.10下降至0.92;当车重年线性增长率由零增长至0.5%时,疲劳可靠度由5.10下降至0.84。(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4期)

郑刚[3](2018)在《随机车流和风荷载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桥梁结构跨径的增大,大跨度斜拉桥在风荷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斜拉索作为大跨度斜拉桥的主要传力构件,以其大柔度、小质量、高应力等特性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较易发生疲劳破坏,故有必要对其加以研究。本文通过考虑桥址处风速风向的联合分布及随机车流情况,通过多段杆来模拟斜拉索,研究拉索的疲劳可靠度,主要内容如下:1.对桥址处风速风向联合分布进行抽样和处理得到横桥向风速及其概率,作为分析风荷载作用下拉索疲劳可靠度的依据。2.分别采用多段杆和单杆模拟斜拉索来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模型的自振特性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多段杆模拟斜拉索的可行性。为便于后期拉索风荷载的施加最终选择多段杆模拟斜拉索的模型进行研究。3.基于谐波合成法对主梁、主塔及拉索节点进行了脉动风场的模拟,分析了各拉索在不同风速、不同风攻角下应力时程以及位移响应。4.对不同拉索、不同风速及不同风攻角等多种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最不利拉索位置以及最不利加载攻角,分析不同风速下最不利拉索应力时程。利用雨流计数法分析统计得到应力幅值及其循环次数。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得到相应等效应力,分析统计得到等效应力分布,利用建立的拉索疲劳极限状态方程分析风荷载作用下拉索疲劳可靠度。5.建立车辆模型,对一天不同时间段随机车辆荷载进行模拟。利用影响线加载寻找应力最不利拉索位置,对最不利拉索的应力影响线进行拟合得到相应应力影响面,在应力影响面上加载随机车流得到拉索应力时程,通过对多个典型时间块的模拟得到不同交通流下拉索应力情况。6.考虑风荷载和车辆荷载对拉索应力的共同作用,对不同风速和不同交通流下的拉索应力时程进行随机组合得到风车联合作用下的应力时程,分析风车联合作用下拉索疲劳可靠度。(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陈泽[4](2016)在《矮塔斜拉桥车载下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遍认为,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先驱是瑞士的桥梁设计师Chtistian Menn设计的跨越Ganter峡谷的Ganter大桥。此类新桥型的特点是塔矮、梁刚、索集中,其作为桥梁结构的一种新体系,很多地方还不够完善,有待改进。因此,对矮塔斜拉桥开展力学性能研究,尤其对关键部位可靠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以国内某矮塔斜拉桥为依托,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对其非线性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研究车辆荷载的加载方式提供依据。(2)将车列荷载简化为集中力队列施加于主梁,模拟各节点的动力时程函数,通过基于车辆荷载作用的移动时程分析,得到各组拉索在一列车队经过桥面时拉索的交变应力。(3)采用可靠度的方法,并结合拉索材料的S—N曲线,分析拉索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可靠度,并分析汽车荷载对拉索疲劳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谭冬梅,陈杰,瞿伟廉[5](2015)在《用于大跨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分析荷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苏通大桥为例分析了在单一疲劳车、汽车-超20级及随机车流3种不同的荷载工况下的斜拉索疲劳可靠度,比较3种不同的加载方式对斜拉索疲劳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疲劳车加载斜拉索的疲劳可靠度较后两种加载结果要大得多,对斜拉索疲劳设计不利,对于大跨度斜拉桥而言选择多车模型加载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刘沐宇,涂开智,孙向东,袁卫国[6](2009)在《基于疲劳可靠度矮塔斜拉桥拉索容许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矮塔斜拉桥斜拉索承担荷载的比例较小,设计时其容许应力值比常规斜拉桥的取值要大。随着设计容许应力值的增大,其抗疲劳性能成为设计人员关心的问题。因此,从疲劳可靠度理论出发,运用基于拉索疲劳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的疲劳可靠度公式,对江肇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拉索在活载作用下的疲劳可靠度进行了评估,分析得到了单索面矮塔斜拉桥拉索设计容许应力值的合理取值。分析结果对同类型矮塔斜拉桥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4期)

杨美良,李波,张建仁[7](2007)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我国《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未对部分斜拉桥拉索的允许应力值作具体规定,因此,为定量地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拉索的疲劳可靠度,在分析斜拉索应力时程的基础上,依据等效疲劳损伤原理,对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假定结构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推导出了疲劳可靠度公式和疲劳可靠指标β值,得到了运营车辆组成的模型车辆荷载频值谱,并以某部分斜拉桥为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部分斜拉桥设计中,拉索强度允许应力值是合理的,不会对拉索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可供其他桥梁疲劳设计或疲劳损伤验算时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7年12期)

陈亮[8](2007)在《斜拉索疲劳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拉桥是一种受力性能合理,被广泛采用的桥梁形式。近年来,我国交通量增长迅速,加之许多大跨斜拉桥往往地处风速较大地区,使得运营期间结构在风荷载、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问题突出,这些频繁的交变荷载往往产生较大的循环应力,容易引起结构的疲劳破坏。本文在归纳总结前辈车辆荷载谱模拟理论、桥梁疲劳理论、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力幅值修正系数和应力循环频率修正系数的思想,得到更符合实际的疲劳可靠度计算公式。在对车辆荷载、风荷载进行理论模拟的基础上,用专业程序BDANS对杭州湾大桥进行了时域分析,并进行了疲劳可靠度计算分析。首先,对车辆荷载及风荷载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随机车流荷载谱,并考虑了风的影响,讨论了风车桥耦合机理。本文讨论总结了基于Miner疲劳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的疲劳损伤及可靠度计算,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应力时域曲线的实际情况与Miner理论的差异,考虑前后应力循环和小幅应力循环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各循环应力间影响的疲劳计算思想,首次引入应力幅值修正系数和应力循环频率修正系数,推导得到了新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用长安大学黄平明教授课题组自行研发的专业程序BDANS计算得到杭州湾大桥各激振状态下的加速度、位移、应力时程曲线,讨论了跨中位移与车流量、对开、车道数、风速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跨中最长索和边跨最短索的疲劳可靠度。分析发现短索受到的疲劳应力循环更多,但由于承受的应力幅值相对长索较小,最终短索疲劳可靠度更高,也由此得出,应力幅值对疲劳损伤影响很大;同时发现风速40m/s情况下的跨中弯距极值是20m/s时候的4~5倍,且极值很大,可见风是疲劳可靠度分析中最重要的因数。最后,指出了疲劳可靠度研究值得关注的方面及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7-06-30)

杨美良,李波,黄立浦[9](2007)在《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等效疲劳损伤原理,将车辆荷载等效为模型车辆荷载频值谱,利用蒙特卡罗法随机抽样模拟出斜拉索的应力时程,假定结构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推导出疲劳可靠度公式,并以株洲市芦凇大桥主桥为实例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长沙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卢伟,强士中,蒋永林[10](2001)在《斜拉索抖振疲劳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虑大跨桥梁风振导致的构件疲劳问题 ,假定疲劳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 ,并考虑平均拉应力的影响 ,修正得到相应的疲劳可靠度公式 ;在桥梁抖振精细时程分析基础上 ,模拟出构件的应力时程 ,并以南京长江二桥为实例对公式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重载交通下既有斜拉桥斜拉索的疲劳安全水平,提出基于实测车流数据的斜拉索疲劳可靠度评估方法,在某高速公路桥梁重载车流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随机疲劳车流模型,加载至斜拉索的应力影响线,由雨流计数方法计算提取疲劳应力谱,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拟合疲劳应力概率密度函数;以主跨420m砼双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评估交通荷载增长情况下斜拉索的疲劳可靠度。结果表明,当交通量年线性增长率由零增长到0.5%时,斜拉索第100年的疲劳可靠度由5.10下降至0.92;当车重年线性增长率由零增长至0.5%时,疲劳可靠度由5.10下降至0.8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参考文献

[1].谭冬梅,罗素珍,瞿伟廉,毛善明,刘晓飞.斜拉索在随机风-车-覆冰联合作用下的疲劳可靠度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达,张明,鲁乃唯.实测车流荷载下斜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

[3].郑刚.随机车流和风荷载联合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

[4].陈泽.矮塔斜拉桥车载下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5].谭冬梅,陈杰,瞿伟廉.用于大跨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分析荷载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

[6].刘沐宇,涂开智,孙向东,袁卫国.基于疲劳可靠度矮塔斜拉桥拉索容许应力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

[7].杨美良,李波,张建仁.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

[8].陈亮.斜拉索疲劳可靠度分析[D].长安大学.2007

[9].杨美良,李波,黄立浦.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

[10].卢伟,强士中,蒋永林.斜拉索抖振疲劳可靠度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1

标签:;  ;  ;  ;  

拉索疲劳可靠度论文-谭冬梅,罗素珍,瞿伟廉,毛善明,刘晓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