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张丽娟

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张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荒诞,选择,命运

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娟[1](2018)在《荒诞世界中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克莉斯蒂娜·斯台德是二十世纪澳大利亚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热爱孩子的男人》是根据她在澳大利亚悉尼时的少年成长经历所写,刻画出一个家庭悲剧。近几年来,《热爱孩子的男人》引起了国内外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他们倾向于从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文体学和政治的角度研究这部作品,而很少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分析。本论文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分析《热爱孩子的男人》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命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论文分析了两位女性人物亨妮和路易荒诞的的生存环境。他们遭受着生存的困境,主要来自于不幸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以及与他人地狱式的关系。面对着这个荒诞的世界,她们感受到了孤独感和无助。本论文进而分析了她们为了摆脱这种生存困境而做出的不同选择。亨妮选择了自我毁灭,以自杀的方式逃避令人窒息的家庭,从而决定了她的本质。路易选择了自我建构,积极行动,追求自己的自由。根据萨特的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观点,亨妮是非本真的自在的存在,听从别人的意愿,没有真正的自我的意识;而路易是本真的自为的存在,敢于挑战她父亲的权威,创造新的自我。正是他们不同的存在导致他们不同的选择,进而导致他们不同的命运。通过分析他们不同命运的原因,本论文试图探索在荒诞世界中人们如何做出选择。通过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研究两位女性不同的命运,本论文试图强调尽管生活处处受到限制,残酷和荒诞,但是人们应该选择本真的自为的存在,乐观面对生存困境,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未来的生活,同时,也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这也是本论文传递出的存在主义人文关怀,此外,本论文也期望引起更多读者对澳大利亚妇女文学作品的注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5-28)

王丹丹[2](2014)在《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文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风格,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体的拥有广阔前景的学科。自20世纪以来,文学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理论学科对于促进外国文学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热爱孩子的男人》这部小说是由旅居美、法、英等国的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怀德创作,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其取材来源于被誉为"漂流作家"的斯怀德在澳大利亚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小说描述了19世纪早期西(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4年08期)

王秀梅[3](2013)在《《热爱孩子的男人》之存在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爱孩子的男人》作为澳大利亚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台德颇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借助存在主义哲学关注的人的个体存在,个体与外物的关系以及个体的自由选择等角度解读作品中路易·波利特这一人物形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斯台德直面人生、超越人生的价值观,同时也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本文来源于《蚌埠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郭志军[4](2013)在《《热爱孩子的男人》中的女性形象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的澳大利亚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克莉斯蒂娜·斯特德。她一生共完成12部长篇小说和两部短篇小说集,反映了20世纪的澳洲及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风貌,深受欧美国家读者的喜爱。其长篇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艺术表现方式精湛,以非凡的语言力量诠释了西(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3年08期)

郭志军[5](2012)在《澳大利亚的“尤利西斯”——《热爱孩子的男人》的文体风格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爱孩子的男人》为澳大利亚女作家克莉斯蒂娜·斯特德(Christina Stead)的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小说语言丰富,文笔细腻,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家"这一概念进行了诠释,其精湛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魅力深受欧美读者的喜爱。本文拟从小说叙述视角、话语表达方式及修辞特点叁个方面探讨其独特的文体风格特点。(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06期)

郭志军[6](2011)在《句法层面的小说文体解读——以克莉斯蒂娜·斯特德《热爱孩子的男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的澳大利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女作家克莉斯蒂娜.斯特德就是其中之一,其代表作《热爱孩子的男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19世纪早期西方经济危机下烦躁不安的家庭婚姻问题。本文拟以句法层面的小说文体分析为切入点,探析《热爱孩子的男人》的独特的小说文体风格。(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1年20期)

袁春梅[7](2011)在《《热爱孩子的男人》的伦理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里斯蒂娜嘶特德是二十世纪澳大利亚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热爱孩子的男人》更是堪称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批评界倾向于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考察这部作品,而忽略了它的伦理阅读,所以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叁种伦理关系出发,探讨作品中展示的伦理道德内容,并阐述波利特家庭悲剧所引发的伦理道德思考,期望给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生活以启迪。首先,论文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指出父权制社会及其男尊女卑的道德伦理观是造成波利特家庭悲剧的根本原因。小说中女主人公亨尼深受父权制伦理观念的束缚,在繁重的家务和令人窒息的婚姻生活中逐渐论为家庭保姆和生殖机器,最后因不堪身体与精神的折磨,喝下了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男主人公萨姆却凭借霸权话语构建起自己统治的王国,强迫他的孩子和妻子服从他的意志。透过亨尼悲惨的婚姻生活,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父权制社会中深受压制和歧视的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权社会伦理观念的强烈不满和批判;通过萨姆凭借霸权话语所构建的父权制家庭和来自女儿路易的反击,作者隐喻了父权制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弊端和危机,并寄托了清除父权制伦理观的希望。其次,论文通过分析人与他人的关系,从婚姻家庭伦理的角度,揭示波利特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谴责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利已主义行为,渴望理解和宽容。恩格斯曾经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合乎道德,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萨姆和亨尼的婚姻不仅没有爱情为基础,而且婚后夫妻二人缺少爱的交流,没有理解和宽容,有的只是相互指责和武力相向,因此他们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二人都以自我为中心,相互诋毁,无视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无视家庭的争斗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他们对孩子所谓的爱就是占有和操纵,就是发泄怒火的对象,从而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因此他们也违背了家庭伦理道德。最后,论文通过探讨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分析造成波利特家庭悲剧的本质原因,并引起人们关注内心的自我、追寻真我。人与自我的关系是最本质也是最复杂的。人们一直在追寻自我,认识自我。但是由于萨姆和亨尼没有真正的认识自我,正视生活,只是采取逃避的态度,避苦趋乐而造成了家庭的悲剧。而路易则经历了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最后为了将孩子们从父母之间的可怕战争中拯救出来,她做出伦理选择——杀死父母,拯救弟妹和她自己。结论部分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叁个方面总结造成波利特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现实的意义。指出作品是一部描写现代家庭的巨着,描绘了千万个家庭都可能会有的共同点,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婚姻的危机和家庭的瓦解,并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帮助我们历史地、客观地分析了作品中的伦理道德现象,为解读克里斯蒂娜·斯泰德的伦理思想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1-05-01)

傅丽雅[8](2011)在《混沌中升起的舞蹈星辰》一文中研究指出克莉斯蒂娜·斯台德(Christina Stead,1902-1983)是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1974年曾获得怀特文学奖。《热爱孩子的男人》是她的代表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论文将采用伊利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女主人公路易莎建构女性主体地位的抗争。论文主要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分析波利特家强烈而压抑的父权。父亲萨姆对路易的爱扭曲而复杂:一方面他鄙视路易肥胖笨拙的身材和平平的相貌,却迷恋自己的男性身体;另一方面萨姆极力想讨好路易,好让她一心一意地接受自己的人生教诲。为此萨姆采取种种方法,最重要的便是利用男性绝对的语言权威试图牢牢地抓住思想叛逆的大女儿的心第二章分析亨妮和路易的母女关系在后者建构女性主体性的作用。亨妮和路易之间出于性别召唤的联合和对女性系谱的觉醒,逐渐拥有了让萨姆惧怕的威力。本章主要运用伊利加蕾的女性谱系理论,分析和谐的母女关系在女性主体性建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叁章分析路易利用自己的语言天才确立女性主体性的努力。主要运用伊利加蕾关于女性言论的理论分析语言在建立女性主体地位的作用。亨妮的语言特点对路易有着强大的魅力,但在家庭日益贫困的强大压力下,亨妮最终选择认命,从此,路易离家踏上寻找自我的苦旅。伊利加蕾认为没有男女性征的各自确立,没有女性谱系的修复,没有女人言说的创立,女性便无法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萨姆看来,路易不过是男性价值的反射,她得到的只是不断的否定和欺哄;与继母亨妮的情感共鸣是她找到反抗力量的源泉之一;运用自己的语言天赋,她决定离家,“到全世界散步去”。而世界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也正像路易离家的旅途,只是开始,未来和终点都是未知的,但路易就像尼采眼中在混沌中将升起的舞蹈星辰,永远让女性主义者看到希望。(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1-03-31)

郭志军[9](2010)在《词汇层面的小说文体分析——以《热爱孩子的男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澳大利亚女作家克莉斯蒂娜·斯特德在其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用词技巧娴熟,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示了19世纪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烦躁不安的家庭婚姻问题。本文以词汇层面的小说文体分析为切入点,讨论词汇与主题的关系。作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甚至使用一些变异的词语或者突出某些词类,体现其别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渲染自己要表达的主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0年18期)

傅丽雅[10](2010)在《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的女性主体建构之路一种依利加雷性差异伦理学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依利加雷性差异伦理学重新解读《热爱孩子的男人》,在父权强烈的家庭里,大女儿路易无法建构其女性主体性,她试图与具有反抗精神的继母亨妮修复扭曲的母女关系,找到自我回归的地点,却最终"弑母",出走。在建构自我的道路上,经历了从边缘走向中心,再重回边缘的心路历程。小说以开放式的结局预示全体女性的主体建构之路才刚刚开始。(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0年08期)

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风格,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体的拥有广阔前景的学科。自20世纪以来,文学文体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理论学科对于促进外国文学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热爱孩子的男人》这部小说是由旅居美、法、英等国的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怀德创作,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其取材来源于被誉为"漂流作家"的斯怀德在澳大利亚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小说描述了19世纪早期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娟.荒诞世界中的选择[D].内蒙古大学.2018

[2].王丹丹.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文体研究[J].芒种.2014

[3].王秀梅.《热爱孩子的男人》之存在主义解读[J].蚌埠学院学报.2013

[4].郭志军.《热爱孩子的男人》中的女性形象新解读[J].长城.2013

[5].郭志军.澳大利亚的“尤利西斯”——《热爱孩子的男人》的文体风格剖析[J].名作欣赏.2012

[6].郭志军.句法层面的小说文体解读——以克莉斯蒂娜·斯特德《热爱孩子的男人》为例[J].作家.2011

[7].袁春梅.《热爱孩子的男人》的伦理解读[D].安徽大学.2011

[8].傅丽雅.混沌中升起的舞蹈星辰[D].福建师范大学.2011

[9].郭志军.词汇层面的小说文体分析——以《热爱孩子的男人》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0

[10].傅丽雅.小说《热爱孩子的男人》的女性主体建构之路一种依利加雷性差异伦理学的解读[J].文学界(理论版).2010

标签:;  ;  ;  ;  

热爱孩子的男人论文-张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