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声级论文-汪永忠,李旭,张永健,雷存容,李琪

等效声级论文-汪永忠,李旭,张永健,雷存容,李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效声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产性噪声,规格化,评价,典型案例

等效声级论文文献综述

汪永忠,李旭,张永健,雷存容,李琪[1](2018)在《基于短时间测量的8h和40h等效声级计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评价过程中噪声声级规格化应用的相关问题,以规范噪声评价工作。[方法]采用定性研究与文献回顾方法,收集生产性噪声评价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结果]许多职业卫生工作者对8 h等效声级和40 h等效声级的应用存在认识误区。[结论]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应提高质量与风险意识,正确应用噪声评价标准,重视工作场所噪声接触时间与评价要求。(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期刊2018年03期)

郭强之,李新鸾,张岩,张茂东,王晨[2](2015)在《石化企业外操岗位噪声40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石化企业外操岗位噪声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现行标准中每周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得到简化的40 h等效声级公式。结果:与现行标准中每周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相比,简化的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之完全一致。结论:简化的40 h等效声级公式计算更为简单,提高了评价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5年06期)

何社吉,张桂宝,李庆棠,刘宇珠,张英[3](2012)在《应用Excel设计噪声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GBZ/T198.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以下简称现行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测量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全天的等效声级、8 h等效声级以及每周40 h的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较之以前的WS/T96-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中所介绍的多个噪声源总声级和平均声压级的计算,现行标准中所介绍的噪声的计算和评价方法更为科学合理。从基层工作的现状和职业卫生服务的能力,噪声测量受个体噪声剂量的价格和操作的复杂性(纯英文的操作界(本文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2012年03期)

李刚,曹叔翘[4](2011)在《噪声等效声级计算及表达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噪声的理解、计算与表达一直困扰很多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人员。过去,电子计算设备没有被发明或还未普及运用时,为了方便对等效连续声级、噪声迭加等的指数和对数进行手工运算,工作者对基本噪声公式进行变形,由此生成了多个噪声计算公(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1年04期)

杨曦,陈渝,谢峰,邢亚飞,常志强[5](2010)在《个体噪声的测量结果与相应工作场所8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和其相应工作场所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方法依据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对各作业点噪声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工种的8 h等效声级,同时对各工种的作业工人佩戴个体噪声计进行个体噪声测量。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统计数据均为76个,共152个。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平均值为83.2 dB(A),标准偏差为5.53;相应工作场所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平均值为83.9 dB(A),标准偏差为4.27。两组数据的平均标准偏差为4.94,计算两组数据的t值为0.94。当υ值为150,t=1.98,P>0.05,表明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现场调查准确记录工人在每一个噪声点的接噪时间,进行8 h等效声级计算,就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对作业工人的接噪情况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0年04期)

杨虎,李香玲,赵容[6](2010)在《利用Visual Basic编程计算等效声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一种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的简便方法,以减轻检测及评价人员的计算量,提高计算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中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利用Visual Basic可视化程序设计软件进行编程。结果设计程序在Windows视窗系统中运行良好,输出结果正确。此程序的应用减轻了评价人员计算数据的工作量。结论应用本程序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是在无法满足使用个体声级剂量计的情况下进行的。应鼓励和支持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职业卫生的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工程学》期刊2010年03期)

刘长军[7](2009)在《我市环保“城考”进入全省前叁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首席 刘长军)我市在强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使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截止到目前,“城考”继续保持全省前叁名,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以上标准优良天数169天,辽河盘锦段全河段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功能区噪(本文来源于《盘锦日报》期刊2009-08-31)

吴家兵,彭邦来[8](2008)在《等效声级计算模板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189.8-2007)(下称新标准)介绍了8 h等效声级和全天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使噪声的评价更为科学合理。但由于等效声级的计算较为繁琐,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噪声测量点很多,结果计算成了基层工作人员一项繁(本文来源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2008年03期)

吕旌乔,曾琳,李会娟,成小如,李玉秦[9](2008)在《噪声测量时点数量对8h等效声级估算误差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噪声测量时点数量与工作日噪声暴露(LAeq. 8 h)评估准确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H126型记录式声级计,在某纺织厂测量59个8 h工作班次的噪声水平,其中挡车班次25个、机修班次34个。对每一班次的测量均按10 min间隔顺序记录48个10 min等效连续A声级(LAeq.10 min)。为模拟日常工作中根据特定时点短时噪声测量结果估算LAeq.8 h的方法,应用区组随机抽样程序进行8轮抽样,分别从59组数据中抽取1、2、3、4、5、6、7、8个LAeq.10 min,根据抽样结果估算8个LAeq. 8 h。用估算LAeq.8 h与真实LAeq.8 h(根据全部48个LAeq.10 min计算得出)之差的绝对值反映LAeq.8 h估算误差,评价增加测量时点对LAeq估算误差的影响。结果挡车工、机修工噪声暴露方式明显不同,前者为典型稳态噪声暴露,而后者表现为非稳态噪声暴露。当测量时点为1时,挡车工暴露估算误差为(1.00±1.33)dB,而机修工为(8.62±11.90)dB。两类暴露LAeq.8 h估算误差均随测量时点增加而下降,在测量时点数达3~4个时,下降曲线逐渐平坦。测量时点数目相等时,机修工暴露估算误差均大于挡车工。结论按单一时点的测量结果估算非稳态噪声LAeq.8 h可能会导致较大误差,增加测量时点可减少估算误差。就稳态噪声暴露而言,增加测量时点去除LAeq.8 h估算误差的意义较小。(本文来源于《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期刊2008年03期)

赵一鸣,吕旌乔,曾琳,陈山松,成小如[10](2006)在《布机挡车工个体噪声暴露测量例数与等效声级均数变异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某纺织厂布机车间挡车工个体噪声暴露数据为例,探讨个体暴露抽样例数与抽样数据均数变异的关系,为制订个体噪声暴露测量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纺织厂布机车间挡车工58例次个体噪声暴露测量数据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为分析对象,用SAS程序采用可重复随机抽样方法从个体噪声暴露数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计算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第5%和第95%位数。分析每次抽样1~15个,抽样1 000次时,抽样LAeq·8h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第5%和第95%位数变异的规律, 绘制抽样样本均数分布图,比较抽样例数增加后P95-P5差值与只抽1例时差值减小的比例。结果该纺织厂布机车间工人个体噪声暴露符合稳态噪声的特征,58例次LAeq·8h为(103.85±2.05)dBA。不同的抽样例数,各自1 000个抽样样本LAeq·8h均数均为单峰分布;随着抽样例数的增加,分布趋于正态。随着抽样例数的增加,1 000次的均数、最大值、最小值、第5%位和第95%曲线逐渐向总的均数靠拢。抽样例数较少时,LAeq·8h均数的最大值、最小值、P5和P95曲线向均数靠拢的速度较快,抽样例数增大时变化趋于平缓。每次抽样4例时,LAeq·8h均数的95%-5%差值(3.30dB)不到抽样1例(7.40dB)时的1/2;7 例(2.44dB)时约1/3;11例(1.85dB)时约1/4。继续增加抽样例数LAeq·8h均数的变化改变很小。结论从本研究的数据看来,该纺织厂布机挡车工每组的个体噪声暴露测量抽样例数在4~11例为宜。抽样例数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职业病防治的要求,经济、技术、管理方面的可行性等。(本文来源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等效声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石化企业外操岗位噪声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现行标准中每周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进行简化,得到简化的40 h等效声级公式。结果:与现行标准中每周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相比,简化的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之完全一致。结论:简化的40 h等效声级公式计算更为简单,提高了评价人员的工作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效声级论文参考文献

[1].汪永忠,李旭,张永健,雷存容,李琪.基于短时间测量的8h和40h等效声级计算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

[2].郭强之,李新鸾,张岩,张茂东,王晨.石化企业外操岗位噪声40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

[3].何社吉,张桂宝,李庆棠,刘宇珠,张英.应用Excel设计噪声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

[4].李刚,曹叔翘.噪声等效声级计算及表达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

[5].杨曦,陈渝,谢峰,邢亚飞,常志强.个体噪声的测量结果与相应工作场所8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

[6].杨虎,李香玲,赵容.利用VisualBasic编程计算等效声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

[7].刘长军.我市环保“城考”进入全省前叁名[N].盘锦日报.2009

[8].吴家兵,彭邦来.等效声级计算模板的设计与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

[9].吕旌乔,曾琳,李会娟,成小如,李玉秦.噪声测量时点数量对8h等效声级估算误差影响的模拟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

[10].赵一鸣,吕旌乔,曾琳,陈山松,成小如.布机挡车工个体噪声暴露测量例数与等效声级均数变异关系的探讨[C].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  

等效声级论文-汪永忠,李旭,张永健,雷存容,李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