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

谭祖新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六中学535311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成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2016年国务院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应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研究中心,并以浦北县第六中学为例对其留守儿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其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促进留守儿童更好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行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39-01

自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城市化人口逐年加大,工业化进程不断推动发展。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将目标从农村转到城市,逐渐形成了农民工群体。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开,缺乏关爱,容易产生抵触、焦虑、给惯、烦闷等消极情绪,进而致使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在日常学习中,由于缺少父母的辅导,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表现的较为吃力。在生活中,因为缺少父母教育易形成厌学、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导致学校在教育方面困难重重。本文将从以浦北县第六中学为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对具体表现行为进行分析。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主要表现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浦北县第六中学地处乡镇,95%以上的学生来源于农村。为了生计,农村大多家长都会外出务工。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比较特殊的生活环境中,长期和父母分开,缺乏关爱。长久以来,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众多心理问题。例如容易产生抵触、焦虑、给惯、烦闷等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性格方面:自卑、性格孤僻、内向;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从而导致在学习中出现颇多问题;在生活方面:没有父母管教及关爱,有些学生出现厌学、逃课、打架、沉迷游戏等不良行为,进而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

(二)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主要表现

①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自卑内向等情况。在浦北县第六中学,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内心自卑、叛逆的情况。因为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儿童认为他们没有坚实的依靠,没有可以信赖的人,这种想法让留守儿童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如果留守儿童一旦出现自卑内向的情况,随之将伴随着出现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的出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极其不利。

②留守儿童性格怪癖,行为异常。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和父母的沟通,在生活中缺少能够交流谈心的对象,使心里的问题、烦恼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进而导致缺少信赖、缺乏安全感。例如浦北县第六中学七年级学生大华(化名),从不参与班级主持的课外活动,并对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敌对”或“排斥”心理,调查中大华表示觉得这些人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人,对他们没有安全感。这种情感的缺失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外界交流。没有父母对他们生活行为进行规范,使留守儿童表现出易怒、暴躁等情绪,导致经常出现违纪行为。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缺乏安全感,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产生怀疑、对周围的同学不信任、对老师不尊重、产生严重的逆反、抵抗情绪。有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中表现极差、经常违反学校纪律、缺乏班级集体意识,甚至出现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

二、针对学生情况的具体解决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家庭关系

要求父母与孩子间进行合理的联系,多抽时间回家陪陪孩子或者在周末多打电话给孩子。不仅是在学习生活方面,而且要注重子女内心情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如可以讲述一些身边日常经历的小事,拉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在孩子的日常就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在孩子的内心增强教养孩子的责任心。面对留守儿童这个自卑心强、叛逆的群体,既不放任自流,同时又能做到不娇宠溺爱,将严与爱相结合。学校可结合实际,定期开展与留守儿童的思想交流,了解孩子内心想法,做到学校、父母及孩子三方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二)加强学校管理教育

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学校的日常管理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学校中要加强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沟通、引导。充分发挥学校的职能,增加课外组织的流动性,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的转移和治愈留守儿童的自卑意识。打破留守儿童的交往障碍,在进行对教师的素质教育中着重指导其关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的开展,做到公平、公正,让其与其他儿童同等的教育环境。

(三)结合社会的力量

学校应积极发动社会力量,通过浦北县一些社会群体的关注,留守儿童可以极大地弥补其在家庭方面得到的缺失,例如相关儿童企业及心理辅导机构,给学校的一定社会援助,给留守儿童创造出更好的环境。加强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响应浦北县政府的号,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呼吁社会人士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给予适当的关怀。

(四)加强自身教育

留守儿童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无非是对现状没有正确的认识,而使其内心不平衡引发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是一种现实所迫,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留守儿童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留守儿童应客观的认识到自己并没有低人一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独立、自信、自强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与老师、同学、父母多交流沟通,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魏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2018(17):29.

[2]王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7.

[3]潘仁娟.浅析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3(02):54-55+57.

标签:;  ;  ;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