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源论文-彭丹,王凡,王国会,周祥兰

心理危机源论文-彭丹,王凡,王国会,周祥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危机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危机源,应对方式,干预策略

心理危机源论文文献综述

彭丹,王凡,王国会,周祥兰[1](2019)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及系统干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对贵州省3所高校404名大学生展开调查,考察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并提出系统的干预策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开展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教育工作,建立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来开展系统干预工作。(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2期)

谭海燕[2](2013)在《中学生心理危机源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53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危机源主要有学习、丧失、关系、师生、意外、暴力和家庭,中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存在年级差异。(本文来源于《校园心理》期刊2013年04期)

王帅[3](2013)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特点分析——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作为调查测量工具,整群抽取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校生1 000名集体施测。用PASW Statistics 18(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逐项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在各因素上的差异性及特点。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主要压力来自前程压力、独立与自主压力、学习压力等叁方面;心理危机源总体强度在年级、生源地、家庭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性的水平;心理危机各因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等六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08期)

吴继红[4](2012)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调查与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刘玉新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对各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明确了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压力源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某些心理危机源方面有显着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出建议:其一,构建多渠道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其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机制;其叁,形成多角度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本文来源于《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唐明军[5](2012)在《本专科学生心理危机源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问卷,对大学一、二年级和毕业班544名本专科学生进行调查。总体来看,除社会因素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他因素无显着性差异;从各年级状况看,一年级本专科学生在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居住环境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且专科生对学校失落感和就业表现出更明显的压力;二年级本专科学生除社会因素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他无明显差异;毕业班本专科学生在自然因素、自身状况、居住环境维度上表现出明显差异。一年级和毕业班的本专科学生在心理危机源上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本专科院校要针对差异性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帅,赵志阳[6](2011)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源及应对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心理危机源量表和心理危机应对方式量表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了各因素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源强度和应对方式水平的影响,并对心理危机源强度和应对方式水平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与应对方式提出了较有应用价值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吴继红[7](2009)在《大学新生心理危机源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走进了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对于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日趋成熟而又面临心理"断乳"的重要过渡时期,崭新的大学生活,使他们要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危及自身身心健康。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内涵及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剖析大学新生心理危机源,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代琦[8](2009)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类型及干预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大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在多所大学随机抽取12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作为样本,调查了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及应对方式。本研究自编“大学生心理危机源”量表,并且将测试结果与段鑫星等编制的《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进行相关检测,以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1.自编“大学生心理危机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2.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危机源与应对方式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对于各类危机,大学生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多样化的,并没有针对某一危机源的专门的应对倾向。其中有两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一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危机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成明显的负相关,且相关达到了极其显着的水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导致的危机事件时,会感到无法应对,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而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自身状况带来的危机与解决问题和合理化也呈现出了明显的负相关,且达到了统计上的显着水平要求。这是因为,大学生所处的这一年龄阶段,处于一个自我统一性逐步完善的时期,所以自身状况如何对大学生带来的危机感最重,但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在应对上却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01)

心理危机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理危机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53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中学生的心理危机源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心理危机源主要有学习、丧失、关系、师生、意外、暴力和家庭,中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存在年级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危机源论文参考文献

[1].彭丹,王凡,王国会,周祥兰.大学生心理危机源、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及系统干预策略研究[J].心理月刊.2019

[2].谭海燕.中学生心理危机源的调查与分析[J].校园心理.2013

[3].王帅.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特点分析——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3

[4].吴继红.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调查与干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

[5].唐明军.本专科学生心理危机源差异性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6].王帅,赵志阳.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危机源及应对方式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11

[7].吴继红.大学新生心理危机源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8].代琦.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类型及干预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

标签:;  ;  ;  

心理危机源论文-彭丹,王凡,王国会,周祥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