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罩论文-刘康,温定筠,包艳艳,王碧霞,陈博栋

屏蔽罩论文-刘康,温定筠,包艳艳,王碧霞,陈博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屏蔽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角度,屏蔽罩,有效高度,UHF传感器

屏蔽罩论文文献综述

刘康,温定筠,包艳艳,王碧霞,陈博栋[1](2019)在《UHF传感器固定角度和加装屏蔽罩对有效高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UHF检测法被广泛用于GIS设备放电检测,UHF传感器的性能影响检测结果可靠性。为避免因传感器性能不良造成的检测结果对现场工作指导性不强,需要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UHF定期开展参数检测工作。为避免不同试验人员获取的传感器有效高度值差异性较大问题,以长方形UHF传感器为对象,试验获取传感器长轴同GTEM小室表面孔之间夹角及传感器外表面加装屏蔽罩前后的有效高度值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夹角为90°时对应的有效高度值最小,远小于国网公司规范规定的考核值8mm,夹角为0°时对应的有效高度值最大,夹角为180°时的有效高度值略低于0°对应值,有效高度值随夹角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感器具有方向性;传感器被屏蔽罩罩住时,有效高度值略有减小,同加屏蔽罩前的数值相比,减小幅值小于6%。研究结果为规范应用GTEM小室获取UHF传感器有效高度值的流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气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晗,刘利,贾铸诚[2](2019)在《屏蔽罩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屏蔽罩结构特点,阐述了屏蔽罩多工位级进模结构设计,并详细地介绍了冲裁、折弯及连切带折的工艺方法,方便了钳工后期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9年08期)

李翠,陈洵,厉彦忠[3](2019)在《冷冻靶屏蔽罩开启过程瞬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冷冻靶屏蔽罩开启过程温度场发生突变导致冰层质量恶化的问题,数值研究了屏蔽罩开启过程中冷冻靶温度场的瞬态特性,并提出了温度控制优化方案。数值模拟基于Boussinesq假设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借助考虑辐射环境变化的冷冻靶多重屏蔽罩非稳态模型,得到了黑腔气体压力、封口膜透射率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分析比较了在不同冷环控制方案下开罩的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屏蔽罩开启后,靶丸表面绝对温度急剧升高,均匀性迅速恶化;氦气压力增大时,开罩过程的靶丸表面绝对温度无明显变化,但最大温差显着增大;减小封口膜透射率,可有效减小靶丸表面温升和最大温差;存在一个最优冷流量,使屏蔽罩开启过程中温升和最大温差在较宽的透射率范围内满足打靶要求,所满足的透射率范围相对于定壁温开罩增加了19倍。所提优化方案对冷冻靶温度控制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可为顺利打靶提供一定的先决条件。(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翔,孙健,张子敬,赵赢峰,方太勋[4](2019)在《±1100 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及U_(50)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 100 kV直流换流阀相对目前电压等级最高的±800 kV直流换流阀电压有较大提高,为了确保外绝缘设计的可靠性,对±1100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和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电压放电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首先通过改进屏蔽罩结构以实现屏蔽罩表面电场的合理分布,然后针对换流阀不同类型屏蔽罩分别制定外绝缘操作冲击电压试验方案,并设计了一种无晶闸管的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U_(50))试验阀塔,最后采用操作冲击U_(50)试验验证了换流阀外绝缘电气强度。结果表明,±1100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设计合理,阀塔对墙的最小空气净距达到5 m其外绝缘强度即可达到要求的绝缘水平,实际阀厅的空气净距有较大的安全裕度。(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毛蕊[5](2018)在《基于手机屏蔽罩的新型天线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手机金属屏蔽罩提出了一种新型天线结构设计。该设计充分考虑目前手机对天线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多频带复用的要求,利用手机本身的屏蔽罩金属部件及其与主板间隔的特点,进行分区隔栅设计,使得该屏蔽罩具备屏蔽保护手机内部敏感器件和实现手机天线辐射的双重功能,既降低了开发成本,又节省了手机内部空间。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天线设计带宽为0.5~3 GHz,满足手机多个频段通信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全向辐射性。(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胡挺,余雄庆[6](2018)在《飞机金属屏蔽罩雷击防护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参照模拟雷击试验与涡流分析结果,建立屏蔽罩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加电热边界与耦合关系,运用ABAQUS仿真软件模拟屏蔽罩保护下复合材料受雷击的损伤结果。通过仿真铜网屏蔽罩保护下遭遇雷击时热、电、力多场耦合作用,得到在大电流下铜网与碳纤维面板的载荷分布场。通过对比不同电流载荷下试件表面热应力分布结果,发现大电流冲击作用于该试件结构时,碳纤维面板的应力水平明显低于铜网,铜网起到了一定吸能保护作用。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相符合,可作为通用方法用于同类研究。(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苏秀苹,陈琳,肖申军[7](2019)在《磁保持继电器屏蔽罩的研究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磁保持继电器屏蔽罩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满足使用者对其空间抗干扰能力的要求,以某型号单相磁保持继电器为基础,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磁保持继电器电磁系统模型,仿真计算出静磁场干扰源对电磁系统的影响并设计出一种电磁屏蔽罩,使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研究屏蔽罩上开槽对抗干扰能力的影响,在不降低其防护效果的前提下减轻重量,得到屏蔽罩开槽的优化方案,为其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云龙,赵涛,王迪,闫芦[8](2018)在《静电传感器电极片及屏蔽罩有限元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研究优化静电传感器的结构,不同的结构参数会影响静电传感器的电场分布,从而影响实验结果。首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建立静电传感器数学模型,通过研究传感器电极片的轴向长度、径向长度、屏蔽罩的厚度和长度对电压输出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结构下的灵敏特性。最后,通过重力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优化传感器结构及后续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8年07期)

李攀,刘元正,严吉中,张伟[9](2018)在《核磁共振陀螺磁屏蔽罩内静磁场系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陀螺作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导航级陀螺,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为获得高精度与大动态范围,核磁共振陀螺通常工作在磁屏蔽罩中。根据静磁场的惟一性定理,磁力线会在磁屏蔽罩表面反射,从而影响核磁共振陀螺静磁场区域的磁场均匀性。从核磁共振陀螺静磁场分布的理论分析出发,通过数学计算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和研究了磁屏蔽罩对静磁系统的影响,通过综合调整螺线管与屏蔽罩的交互参数,对静磁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还确认了螺线管加工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的核磁共振陀螺静磁系统磁场优于1.11×10~(–5),较优化前提高至少一个数量级,满足核磁共振陀螺的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道俊,王周燕,王华,游健[10](2018)在《屏蔽罩模内组装级进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手机屏蔽罩的制件结构和成形工艺特点,设计了1副级进模对不同材质、不同料厚、不同料宽的双料带同时冲压成形屏蔽罩的盖子和支架2个零件,阐述了模具结构的主要特点及相关零件结构,采用了弹压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机构对零件进行检测。模具还实现了产品模内自动组装功能,避免了人工组装造成的产品变形和报废,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模具工业》期刊2018年06期)

屏蔽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屏蔽罩结构特点,阐述了屏蔽罩多工位级进模结构设计,并详细地介绍了冲裁、折弯及连切带折的工艺方法,方便了钳工后期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屏蔽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康,温定筠,包艳艳,王碧霞,陈博栋.UHF传感器固定角度和加装屏蔽罩对有效高度的影响[J].电气工程学报.2019

[2].王晗,刘利,贾铸诚.屏蔽罩多工位级进模设计[J].模具制造.2019

[3].李翠,陈洵,厉彦忠.冷冻靶屏蔽罩开启过程瞬态特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张翔,孙健,张子敬,赵赢峰,方太勋.±1100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及U_(50)试验[J].高电压技术.2019

[5].毛蕊.基于手机屏蔽罩的新型天线结构设计[J].通信技术.2018

[6].胡挺,余雄庆.飞机金属屏蔽罩雷击防护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7].苏秀苹,陈琳,肖申军.磁保持继电器屏蔽罩的研究与优化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19

[8].周云龙,赵涛,王迪,闫芦.静电传感器电极片及屏蔽罩有限元仿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8

[9].李攀,刘元正,严吉中,张伟.核磁共振陀螺磁屏蔽罩内静磁场系统优化设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8

[10].孙道俊,王周燕,王华,游健.屏蔽罩模内组装级进模设计[J].模具工业.2018

标签:;  ;  ;  ;  

屏蔽罩论文-刘康,温定筠,包艳艳,王碧霞,陈博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