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回报率论文-王雪青

超额回报率论文-王雪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额回报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额回报,新股发行制度,市盈率,涨停板后,价格扭曲,创业板,涨跌幅,一级市场,证监会,市值

超额回报率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青[1](2019)在《新股首日限价放大价格扭曲 投资者超额回报率低》一文中研究指出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2月16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发表了《新股上市首日限价的弹簧效应》的主旨演讲。方星海表示,研究发现,当前相关制度安排导致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短期涨幅显着超过了不限价时期,使得二级市场投资者盲目追涨,放大了价格扭曲,造成新股在打开涨停(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9-02-18)

吴孝磊[2](2014)在《私募股权投资与上市企业股票超额回报率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29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等其他变量,就私募股权投资对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尽管从理论上和国外实证研究方面均表明,私募股权投资由于其卓越的投资才能、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专业的管理经验,在寻找和投资潜在优秀企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作用;但作者利用深圳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未发现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在上述假设方面存在的显着相关性。最后文章从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给出了解释,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5-17)

罗丹[3](2014)在《中国国债超额回报率的拟合和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债一直被认为是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国债市场是投资者用来对冲不同经济冲击的第一选择。本文基于广义加性模型,利用宏观经济变量和利率期限结构对债券的超额回报率进行拟合和预测。前人发现国债的回报率与不同的经济要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关系具有复杂性、非线性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本文引用的广义加性模型(GAM),其适用于分析应变量和自变量间是非单调或者非线性的关系。本文考虑的宏观经济变量有期限利差、通货膨胀、股票市场综合指数、汇率、CRB指数、投资者信心指数等。本文的实证分析基于2008年至2013年间的中国国债的超额回报率与宏观经济量的月数据,并将样本数据分为样本内数据和样本外数据,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对样本内数据进行拟合以及对样本外数据进行预测。此外,本文通过将广义加性模型和线性模型、广义线性模型进行比较,得出广义线性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都比较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4-04-10)

刘志军[4](2011)在《创业板IPO股票的初始超额回报率——基于保荐人声誉视角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在我国创业板发行上市的股票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保荐人声誉与创业板IPO股票初始的超额回报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荐人声誉与股票初始超额回报率显着负相关,即由高声誉等级的保荐人担任中介而发行的股票,其初始的超额回报率相对较低。充分证明了作为专业中介机构的保荐人在创业板股票市场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创业板市场保荐人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1年12期)

安辉[5](2010)在《1993~2009年沪深股市超额回报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2009年17年间沪深两市市盈率、无风险利率的数据分析显示,资本总体上没有在沪深股市获得超额回报,但是从2001年以来,资本总体上获得了超额回报。2009年深市市盈率远高于沪市,沪深股市超额回报率第一次出现一正一负情况,深市主板A股市场市盈率较高是主因,创业板市盈率高达100以上是次因。从超额回报率的发展趋势来看,资本后续可以在沪深股市获得长期回报率,短期上会有所反复。(本文来源于《大众商务》期刊2010年12期)

刘普[6](2010)在《核准制下中小板IPO首日上市的超额回报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中小板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量的优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到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中小板自身还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板企业IPO上市的首日超额回报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大超过了同期主板和其他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水平,这种超高的首日报酬率不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这一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的各种制度的改革都未能彻底解决。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找出这一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对于新股发行和监管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小板首日超额回报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共分几个部分:第一,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归纳与评述,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第二,IPO定价机制的基本内容。国内外IPO发行机制的概述,IPO定价方法和抑价理论分析,我国IPO发行机制的变迁与评价。第叁,中小板市场的特征,中小板企业的上市门槛,中小板企业建设过程,中小板企业意义,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方式。第四,中小板IPO超额回报的影响因素分析。证券发行制度与首日超额回报率的关系,公司的价值因子与首日的超额回报率。第五,建立模型,解释多元回归变量的统计描述,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通过对中小板的分析展望中国创业板的IPO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0-04-10)

喻美[7](2008)在《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与股票超额回报率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管理层的资本性投资有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将会增加公司代理成本并给投资者带来投资价值的损失。而作为虚拟资本的股票最终会寻求与公司内在价值的一致,因此投资者可以用股票超额回报率来衡量投资价值的变化。然而,目前国内从实证角度对公司资本性投资和股票超额回报率关系进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这种现状,本文首先对已有的公司资本性投资研究进行综述,接着从代理成本的角度分析公司各主体的投资目标、投资结果及投资结果与公司价值变化的关系。本文的理论基础建立在经典的代理成本理论的基础上,一方面,公司资本性投资可以扩大公司规模,形成内部资本市场,降低投融资风险,形成规模经济,树立企业形象,造就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由于股东与管理层投资目标不一致将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公司管理层进行资本性投资并不一定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本文拟实证检验我国资本性投资与公司价值变化究竟会如何。以股票超额回报率来衡量公司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异常资本性投资和股票超额回报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的异常资本性投资将带来正的股票超额回报率。本文还进一步检验了异常资本性投资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资产回报率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另外,本文在代理成本框架内,提出激励与监督是股东降低代理成本的主要手段,从激励机制─高管持股(高管是否持股)和监督机制─引入负债(资产负债率)以及所有者性质(实际控制人是否为国有股东)进一步研究两种机制制约下的企业资本性投资引起的公司价值的变化。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在促使投资者增强理性的同时,加强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外部监管,完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改善公司资产结构,提高公司把握市场时机的能力,以此推动上市公司提高有效资本性投资水平从而提高公司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10-13)

刘志军[8](2007)在《投资银行声誉与IPO超额回报率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投资银行声誉与IPO超额回报率负相关。本文选择2002~2006年在沪深证券市场发行上市的股票为样本,同时考虑股票发行定价方式及股权分置等证券市场制度改革的影响,分时段、分市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声誉型投资银行相对普通投资银行所承销的股票具有较高的平均抑价率,就声誉型投资银行内部而言,其声誉水平与IPO抑价率呈负相关,但其关系并不显着,即投资银行声誉假说在我国不成立。(本文来源于《兰州商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张传洲[9](2003)在《项目投资动态评价方法的改进——平均超额回报率法(AER)》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项目投资动态评价中,净现值法(NPV)和内部收益率法(IRR)是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使用的指标形式不同,经常造成评价结果不一致。国内有学者对这种不一致进行了协调,但由于计算繁琐,应用与推广受到限制。本文对净现值法(NPV)和内部收益率法(IRR)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使用平均超额回报率法(AER)对内部收益率法(IRR)进行改进的思路,以利于在评价投资项目各种形式方案中使用。1.净现值法(NPV)与内部收益率法(IRR )的比较分析净现值法(NPV)用来反映项目在其经济寿命内的获利能力,该指标是把项目经济寿命期内的现(本文来源于《工业会计》期刊2003年Z1期)

超额回报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29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合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等其他变量,就私募股权投资对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尽管从理论上和国外实证研究方面均表明,私募股权投资由于其卓越的投资才能、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专业的管理经验,在寻找和投资潜在优秀企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价值发现和价值提升作用;但作者利用深圳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未发现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在上述假设方面存在的显着相关性。最后文章从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给出了解释,并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额回报率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青.新股首日限价放大价格扭曲投资者超额回报率低[N].上海证券报.2019

[2].吴孝磊.私募股权投资与上市企业股票超额回报率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罗丹.中国国债超额回报率的拟合和预测[D].湘潭大学.2014

[4].刘志军.创业板IPO股票的初始超额回报率——基于保荐人声誉视角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

[5].安辉.1993~2009年沪深股市超额回报率研究[J].大众商务.2010

[6].刘普.核准制下中小板IPO首日上市的超额回报率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

[7].喻美.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与股票超额回报率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

[8].刘志军.投资银行声誉与IPO超额回报率相关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

[9].张传洲.项目投资动态评价方法的改进——平均超额回报率法(AER)[J].工业会计.2003

标签:;  ;  ;  ;  ;  ;  ;  ;  ;  ;  

超额回报率论文-王雪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