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分离论文-来斌,王周平

重金属分离论文-来斌,王周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金属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适配体,重金属镉,快速检测

重金属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来斌,王周平[1](2019)在《一种基于磁分离的开关式重金属镉适配体长余辉检测器及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镉适配体对镉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原理,利用适配体功能化的磷光淬灭磁珠和长余辉材料,进而实现对镉离子的快速检测。本文将重金属镉适配体及其互补序列连接到磁珠上,当体系中出现重金属镉时,靶标镉离子同适配体特异性结合,游离出可淬灭磷光的互补链,使得长余辉材料的磷光强度下降。当体系中没有待测靶标时,互补链同适配体碱基互补配对,没有游离的淬灭互补链,不改变材料的磷光强度。被测体系中因靶标浓度的不同,从而释放的淬灭互补链浓度不同,对应着不同的磷光强度,用来达到对镉离子浓度的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用于食品的安全分析中金属离子镉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建伟,向瀚,陈春霞,纪涛,张曙光[2](2019)在《酸洗处理对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分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高温熔融处理过程中布袋除尘系统产生的浓缩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的浓缩效果,考察了液固比和Ca(OH)2添加量对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酸洗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灰中可溶盐Na、K、Cl及重金属Cd、Pb、Zn、Cu含量分别是原灰的5.89、5.03、3.50、30.50、26.17、15.57、14.05倍。原灰和浓缩灰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4.55、13.96μm,比表面积分别为0.611、1.990 m2/g;对浓缩灰进行酸洗,分离可溶盐Na、K、Cl及重金属Cd、Pb、Zn、Cu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pH为4条件下,液固比为3:1,Ca(OH)2添加量为30%。(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林璟,徐好仪,张梦婕,吴传爽,袁星航[3](2019)在《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重金属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产酸真菌可以生产有机酸,可去除Zn、Cd、Cu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在重金属污染介质的生物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有机酸的真菌SSM2,经形态学及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在PDB培养基中培养,发酵液pH可降至1.7.当Zn~(2+)和Cu~(2+)浓度升至200 mg/L时,抑制率达到80%左右;当Cu~(2+)浓度低于100 mg/L时,抑制作用较弱;当Pb~(2+)浓度为300 mg/L时,抑制率为40%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SM2具有较高的产酸能力和一定的重金属耐受力,可为后期该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谭远铭,孟皓,张霞[4](2019)在《功能化MOFs及MOFs/聚合物复合膜在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吸附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含各类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工业废水的处理也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化合物由于其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有序孔道结构及可调节孔道物理化学性质、热稳定性高、易于合成和丰富的开放活性位点等特点,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固相吸附/分离领域,特别是吸附水中污染物方面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通过合成后改性、使用含取代基配体原位合成、与特定功能材料复合等方法实现MOFs功能化,可有效增加MOFs材料的吸附活性位点,提高吸附性能和吸附选择性。与MOFs颗粒相比较,MOFs/聚合物复合膜结合了MOFs颗粒的结构与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聚合物薄膜优秀的分离/载体性能,在有机染料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中表现出优秀的吸附/分离性能。本文重点综述了以染料和重金属离子为代表的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吸附去除为目标的MOFs功能化方法,以及MOFs/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何海亮[5](2019)在《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几年绿色化学的兴起,室温离子液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萃取分离注入了新的内容。离子液体具有不易挥发、导电性强、黏度大、蒸气压小、性质稳定、可设计性等优点,因而在萃取分离和化学反应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离子液体的发展、分类、特点,综述了近年来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6期)

闫潇,刘兴宇,张明江,崔兴兰,钟娟[6](2019)在《分离自活性污泥的硫酸盐还原菌用于铅锌冶炼渣重金属污染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类具有硫酸盐还原能力的菌株,探讨了其用于铅锌冶炼渣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可行性。【目的】研究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对铅锌冶炼渣中重金属的固化作用。【方法】将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硫酸盐还原菌接种到铅锌冶炼渣中进行修复,采用X射线衍射、Tessie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进行实验。检测铅锌冶炼渣中矿物组成,以及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各金属离子浓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修复实验表明,体系中电位降低、pH值提高、各重金属稳定态增加、离子浓度降低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显着,硫酸盐还原菌成为优势菌群。【结论】接种硫酸盐还原菌后铅锌冶炼渣中的重金属原位固化效果显着,从而降低生物可利用性,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所以硫酸盐还原菌可用作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固化药剂。(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聂利华,杨东娟,刘亚群,韩博平,马秀兰[7](2019)在《一株虾池来源的螺旋拟柱孢藻藻株的分离鉴定及重金属离子Cu~(2+)、Cd~(2+)和Pb~(2+)对其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入侵蓝藻拟柱孢藻的生长生理特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过形态及其16SrRNA基因鉴定,之后在CT与BG11两种蓝藻通用培养基的基础上优化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分析了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离子即Cu~(2+)(0–0.8 mg/L)、Cd~(2+)(0–4 mg/L)和Pb~(2+)(0–80 mg/L)对藻株生长的影响。【结果】澄海虾池来源的分离纯化藻株形态呈卷曲螺旋型,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多株其他来源的拟柱孢藻相似度均达98%以上。实验室培养,藻株最佳生长状态的培养条件是在BG11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氮浓度及氮磷比分别为N 62 mg/L,N︰P=9︰1,在此条件下,藻丝生物量可达(0.632±0.170)×107/L,藻丝比平均生长速率最高为(0.063±0.001)/d。本分离藻株活体对重金属Cu~(2+)、Cd~(2+)和Pb~(2+)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其耐受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5和1–40 mg/L,其中,Cu~(2+)和Cd~(2+)对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此抑制作用随着金属离子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更加显着,Cu~(2+)和Cd~(2+)对藻体的半数抑制浓度(96 h EC50)分别为0.125和0.551 mg/L;而浓度范围为0–80 mg/L的Pb~(2+)对藻体的生长则表现为低剂量(≤40 mg/L)呈促进,高剂量(≥80 mg/L)则抑制。【结论】从凡纳滨对虾养殖池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形态呈螺旋型的拟柱孢藻,命名为螺旋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helix),本藻株活体能够在一定浓度的Cu~(2+)、Cd~(2+)和Pb~(2+)中生长,为螺旋拟柱孢藻活藻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而改善虾池水体环境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楠[8](2019)在《紫金矿区重金属耐性菌株Mucilaginibacter rubeus P3的分离、鉴定、基因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旧县镇才溪镇紫金山金铜矿区土样分离出对砷(As)、镉(Cd)、锌(Zn)和铜(Cu)同时具有抗性的菌株Mucilaginibacter rubeus P3(M.rubeus P3)。通过全基因组分析阐明了菌M.rubeus P3对重金属的抗性机制;通过室内温室培养试验,研究了菌株M.rubeus P3对不同浓度As(Ⅲ)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探索了其在修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应用前景。(1)菌株筛选为筛选出重(类)金属耐性菌株,我们将用PBS梯度稀释后的土样分别涂布于含有2 mM、4 mM、8 mM Cu~(2+)的R2A固体平板上,从中分离出了19株具有Cu~(2+)耐受性的细菌,命名为C8、C13、C14(M.rubeus P3)、C16、C18、C22、C23、C24、C25、C27、C29、C33、C34、C35、C39、C41、C42、C43和C50,其中C13、C14、C41和C42菌落呈粉红色形态类似,单细胞SEM结果类似,且后续的植物促生试验发现C14的植物促生效果最为显着,故本研究采用C14作为后续研究材料。最小抑制浓度(MIC,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实验发现:菌株C14对Zn~(2+)、Cu~(2+)、As~(3+)和Cd~(2+)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21 mM、3.5 mM、4.5 mM、0.2 mM。(2)种属鉴定通过16s rRNA对比分析,C14菌隶属于Actinobacteria门Sphingobacteria纲Sphingobacteriales目Sphingobacteriaceae科Mucilaginibacter属。基于16S rRNA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C14与Mucilaginibacter rubeus EF23~T(KX792140)、Mucilaginibacter gossypii Gh-67~T(jgi.1071184)、Mucil-aginibacter gossypiicola Gh-48~T(EU672805)的亲缘关系最接近,相似度分别达99.93%、98.99%、97.55%。细菌的分类学和基因组分析进一步表明,C14是一株严格好氧的无孢子且无运动性的革兰氏阴性菌。(3)基因组分析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基因草图及注释)数据分析发现:菌株C14的基因组大小是7125794 bp,其含有6190个蛋白质编码的基因,与tRNA编码的基因有45个,rRNA编码的基因有3个。分析发现:·菌株C14含有多Cu氧化酶基因(multicopper oxidase,mco)6个,它可使用Cu离子作为辅酶来氧化各种有机底物或无机底物。而叁联外排系统相关基因cusCBA能利用蛋氨酸残基结合并输出微生物体内累积的Cu(I)或Ag(I)。·As操纵子相关基因3个,分别是arsNC_1R_1、acr3、arsMC_2R_2,其中acr3基因的表达对亚砷酸盐[As(Ⅲ)]具有一定的抗性。·锌(Zn~(2+))和镉(Cd~(2+))耐性相关的基因有10个,且含有czc(Cd,Zn和Co二价阳离子抗性决定簇)系统。·同时,分析发现C14含有27个同植物促生及胞外多糖分泌相关的基因,其中1个Pel和1个psl可能参与生物膜形成。实验发现:C14在R2A固体培养基上可形成生物膜并分泌粉红色色素。因此,上述结果表明:在重金属胁迫下,C14可能通过分泌大量的胞外多糖(主要有粘液多糖、荚膜多糖)可结合部分重金属,来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受性。(4)菌株的形态及生长特性:该菌株C14为圆形,不透明,表面凸起、光滑、边缘平整、湿润且无鞭毛、呈杆状,长0.3-0.4 um,宽1.1-1.3 um。R2A培养基是菌株C14的最适培养基,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生长NaCl、最适生长pH分别为28°C、1.0%(w/v)和5。(5)C14植物促生试验发现:与不加As(Ⅲ)的对照组,不同浓度As(Ⅲ)处理显着地提高菌C14的IAA(吲哚乙酸,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产量,其中1.2 mg L~(-1) As(Ⅲ)处理下C14的IAA产量最高。溶磷实验发现:菌株在无机磷培养基上生长旺盛并产生透明的溶磷圈,而在有机磷培养基上没有透明的溶磷圈产生,表明菌株C14可溶解无机磷,却不能溶解有机磷。水稻水培实验发现:不同浓度的As(Ⅲ)胁迫可抑制水稻根系生长,造成根系不同程度的褐化或发黑;在As(Ⅲ)胁迫下,接种C14可显着地提高水稻根系活力(根系更白,更粗)。与单一As(Ⅲ)处理相比,As(Ⅲ)和加菌C14复合处理能增加水稻叶绿素和N含量。但是接种该菌未能显着增加As(Ⅲ)胁迫下水稻的生物量、根长、株高等生物学指标,因此,该菌株的促生效果及其较佳的促生条件还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16S rRNA对比分析,对分离自紫金矿区的菌(C14)进行了科属关系鉴定;结合基因组学和生理生化分析技术,研究了C14的生长特性、优化了最佳生长条件,同时获得了相关重金属耐性基因信息;最后利用温室水培实验,试图验证C14的植物促生效果,以期为该菌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4-01)

刘士尧,刘佩熠,徐羽丰,龙云飘,牛晓磊[9](2019)在《1株耐多种重金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海南昌江矿区的土壤样品,通过分离与纯化,筛选出4株对金属铜(CuSO_4)具有较高耐受力的菌株,其中,菌株Cu-6还对铅(C_4H_6O_4Pb)和镉(CdCl_2)具有较高的耐受力。Cu-6属于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其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34℃,pH6.0,0.5%NaCl。菌株重金属耐受能力检测结果表明,菌株Cu-6能在800 mg·L~(-1) Cu~(2+),1 700 mg·L~(-1) Pb~(2+)和150 mg·L~(-1) Cd~(2+)的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3种离子同时存在时,菌株Cu-6仍能较好生长,显示出该菌株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可能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具有修复潜力。(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轩,闫紫微,黄忠良,冯冲凌,刘先利[10](2019)在《刺槐根际变形杆菌的分离和去除重金属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形杆菌在重金属污染等毒害环境中有着超强的代谢能力和环境适应性,不仅是许多污染环境的优势菌群,还能耐受和利用重金属及其他环境毒素作为自身能量和营养来源。它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改变重金属离子状态,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毒害,同时帮助植物增强重金属抗性,提升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但对于其作为环境土着菌在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中的研究甚少。该研究通过对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尾矿库中木本植物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水平测定,筛选出了镉超富集刺槐,并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及重金属去除等实验于刺槐根际筛选出一株耐镉、锌、铅的变形杆菌(Proteus sp.)Ch-8,其对Cd~(2+)、Pb~(2+)、Zn~(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达到了2800、1500和900 mg/L。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多离子共存的环境下,该菌对Cd、Pb、Zn的去除能力尤为突出: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00~400 mg/L,Cd~(2+)、Pb~(2+)、Zn~(2+)的去除率仍能达到64.5%、90%和74.1%,为开发变形杆菌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新材料,进一步探究其与超富集植物的协同作用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重金属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在高温熔融处理过程中布袋除尘系统产生的浓缩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的浓缩效果,考察了液固比和Ca(OH)2添加量对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酸洗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灰中可溶盐Na、K、Cl及重金属Cd、Pb、Zn、Cu含量分别是原灰的5.89、5.03、3.50、30.50、26.17、15.57、14.05倍。原灰和浓缩灰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4.55、13.96μm,比表面积分别为0.611、1.990 m2/g;对浓缩灰进行酸洗,分离可溶盐Na、K、Cl及重金属Cd、Pb、Zn、Cu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pH为4条件下,液固比为3:1,Ca(OH)2添加量为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金属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来斌,王周平.一种基于磁分离的开关式重金属镉适配体长余辉检测器及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王建伟,向瀚,陈春霞,纪涛,张曙光.酸洗处理对浓缩灰中可溶盐及重金属分离效果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9

[3].林璟,徐好仪,张梦婕,吴传爽,袁星航.一株产酸黑曲霉的分离鉴定及其重金属耐受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谭远铭,孟皓,张霞.功能化MOFs及MOFs/聚合物复合膜在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吸附分离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9

[5].何海亮.离子液体萃取分离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6].闫潇,刘兴宇,张明江,崔兴兰,钟娟.分离自活性污泥的硫酸盐还原菌用于铅锌冶炼渣重金属污染修复[J].微生物学通报.2019

[7].聂利华,杨东娟,刘亚群,韩博平,马秀兰.一株虾池来源的螺旋拟柱孢藻藻株的分离鉴定及重金属离子Cu~(2+)、Cd~(2+)和Pb~(2+)对其生长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9

[8].杨楠.紫金矿区重金属耐性菌株MucilaginibacterrubeusP3的分离、鉴定、基因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9].刘士尧,刘佩熠,徐羽丰,龙云飘,牛晓磊.1株耐多种重金属菌株的分离鉴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9

[10].张轩,闫紫微,黄忠良,冯冲凌,刘先利.刺槐根际变形杆菌的分离和去除重金属的性能[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标签:;  ;  ;  

重金属分离论文-来斌,王周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