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司晓蓉

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司晓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缄默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共享,教学反思

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文献综述

司晓蓉[1](2019)在《高校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缄默知识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在契机,对整个教育活动起着驱动和导向作用。然而当前高校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与共享面临诸多困境,存在对缄默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共享意愿低落、发展动力外驱化、相关评价制度尚不完善等误区,严重影响了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提升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营造教师知识共享的对话情境、改革科层管理体制、完善评价制度等途径实现缄默知识显性化,不断助推新时代教师个人与整体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官元[2](2019)在《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诠释与显性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自发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体育教育活动具有促进或阻碍的双重作用。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识结构完善、教育效果提升。体育教师宜通过集聚显性知识储备、师徒帮扶、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教学科研等途径将缄默知识显性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高静[3](2018)在《缄默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其构成了认知的大部分,并凸显、支撑着显性知识。本文以缄默知识为理论背景,试图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源于缄默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其作用。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应由"主导"转向"向导",由重视"言传",转向更为重视"身教"。(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期刊2018年05期)

郝玲玲,刘慧玲[4](2018)在《缄默知识视域下提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兰尼提出人的知识可分为缄默知识和外显知识,并认为缄默知识在人类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人们开始认识并重视起缄默知识。教师的胜任力是教师教育工作者绩效优劣的标志。胜任力与知识体系一样都可分为外显部分和内隐部分,利用缄默知识的默会性、情境性和个体性特点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是一个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鲁雅迪[5](2018)在《缄默知识视角下教师深度学习的理性审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深度学习是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的拓展、基本技能的提升以及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敏锐度对知识的再构建加工重组的学习过程的总称。在缄默知识的视角下通过对教师深度学习的内涵、发展现状的分析,共同探寻教师深度学习的主要价值以及主要遵循的原则:自主性、钻研性、多元性等原则。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时,需突破瓶颈寻找到深度学习的主要实现路径:缄默知识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立足教学实践、知识再建构,网络信息平台的介入推动深度学习的探索,多角度、多学科、多领域探寻:感知—真知—深知。(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8年03期)

吴广顺[6](2017)在《教师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缄默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一种内隐的、零散的个体知识或经验。教师缄默知识可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可促使教师个体知识经验的结构化,并促进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本文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来阐述。(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Z6期)

周波[7](2017)在《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对话、撰写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日记、进行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是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7年07期)

吴广顺[8](2016)在《教师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缄默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一种内隐的、零散的个体知识或经验。教师缄默知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彰显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可促使教师个体知识经验的结构化,并促进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和交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的策略,即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知识共享型校园文化。(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0期)

高维[9](2016)在《基于隐喻的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个人理论常常处于一种缄默状态。这种缄默知识往往支配着教师的行为,也制约着教师的个人反思和专业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在诸多关于教学的隐喻选项中作选择,补充完成半开放的隐喻句子,阅读自己的教学实录、日记、书信、访谈录等文本并发掘其中蕴含的隐喻,创作教学隐喻图和基于教学生活史的隐喻等方式来促进其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借助隐喻对教师缄默知识进行显性化,有利于教师教育者对教师个人理论的把握,也有利于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教师个人理论的转变。(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7期)

李静,方红[10](2016)在《教师缄默知识转化的困境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缄默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有全方位的发展,缄默知识的有效转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教师缄默知识概念以及内隐性、个体性、情境性与价值导向性的特征,对教师缄默知识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做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自发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体育教师的缄默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体育教育活动具有促进或阻碍的双重作用。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知识结构完善、教育效果提升。体育教师宜通过集聚显性知识储备、师徒帮扶、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教学科研等途径将缄默知识显性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参考文献

[1].司晓蓉.高校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刘官元.体育教师缄默知识的诠释与显性化探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高静.缄默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

[4].郝玲玲,刘慧玲.缄默知识视域下提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鲁雅迪.缄默知识视角下教师深度学习的理性审思[J].教育导刊.2018

[6].吴广顺.教师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7

[7].周波.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机理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7

[8].吴广顺.教师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6

[9].高维.基于隐喻的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6

[10].李静,方红.教师缄默知识转化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6

标签:;  ;  ;  ;  

教师的缄默知识论文-司晓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