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董事会论文-任莉娟

高校董事会论文-任莉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董事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董事会,董事会制度

高校董事会论文文献综述

任莉娟[1](2019)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探索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国非营利民办高校董事会现存治理问题的调研,结合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要求,参考非营利组织和公司治理中董事会的设置模式,提出完善非营利民办高校董事会职权、优化董事会构成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高飞,于滨[2](2019)在《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运行特征与优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于系统论的分析框架发现,民办高校董事会表现出的构成要素不完整、组织架构不规范以及职能履行不健全等问题,容易使董事会沦为举办者操控学校和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工具。为实现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的良性互动,董事会机制的完善、民办高校内部关系的理顺以及政府规范与扶持的并重等,应成为董事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优化路径。(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政勇,裴丽赟,焦险峰[3](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董事会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董事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对我国高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出我国高校董事会在整体上存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完善,缺乏服务董事单位的意识,服务董事单位的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提出要创建并逐步完善我国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革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推动我国高校董事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石猛[4](2019)在《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治理价值及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是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治理体系,体现了遴选的效率、制衡的精神与共同发展的价值。但举办者的控制性权力致使董事会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着举办者控制与权力制衡、举办者主导与利益主体参与、举办者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规范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运行,超越董事会治理的困境,实现董事会制度的治理价值,需要政策的激励与制度的规范,既要鼓励举办者自主规范办学,又要对举办者权力进行约束与制衡。(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李政勇,裴丽,焦险峰[5](2019)在《我国高校董事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董事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对我国高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高校董事会在整体上还存在着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不完善,缺乏服务董事单位的意识,服务董事单位和国家战略的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要不断创建并逐步完善我国高校董事会的运行机制,革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立足本国文化和社会实际,整合校友资源,不断推动我国高校董事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高雅,徐小辉[6](2018)在《我国高校董事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路径——基于美国高校董事会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探索和创新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高校董事会制度的优势,研究符合我国特征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探寻对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完善的路径和措施。(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8年47期)

裴丽赟,焦险峰,李政勇[7](2018)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董事会促进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高校董事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教育理念保守且模式单一、人才培养失准且严重错位、毕业生就业难且融入慢等问题。而高校董事会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征询董事单位意见、推行"力行计划"、建立科研基地、践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时调整学生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实践素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煤炭高等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赵宇宏,王义宁[8](2018)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两类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差异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制度。国家明确要对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但是没有对两类民办高校董事会的功能与结构进行分类规定,存在分类管理目的落空的可能。文章以结构功能主义为视角,在分析两类民办高校董事会功能和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两类民办高校须在董事会功能上进行差异化制度设计,且董事会结构如董事的身份构成和产生机制、董事会的决策机制等要与董事会的功能相匹配。(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王明清,何雅冰[9](2018)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校董事会,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事会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按公司或企业的章程设立的业务执行机构,其主要由全体的董事成员组成。在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借鉴董事会的模式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的治理结构。而如何去探索、去创新,使其能适应中国现阶段经济与高校的发展,具备中国特色的高校董事会将成为最为关注的热点,文章将根据对我国高校董事会的探索,分析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希望理论的知识能为实际的实践带来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0期)

申新[10](2018)在《我国高校党委会与英美高校董事会(理事会)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校最具特色的内部领导体制,党委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理事会制度"则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最高权力的代表。通过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探究,可以从中挖掘出中国高校党委会与英美高校理事会权力机构的异同,从而对我国高校体制更全面的深化建设提供一种更宽泛的视野。(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8年15期)

高校董事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于系统论的分析框架发现,民办高校董事会表现出的构成要素不完整、组织架构不规范以及职能履行不健全等问题,容易使董事会沦为举办者操控学校和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工具。为实现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的良性互动,董事会机制的完善、民办高校内部关系的理顺以及政府规范与扶持的并重等,应成为董事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优化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董事会论文参考文献

[1].任莉娟.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探索完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高飞,于滨.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运行特征与优化路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3].李政勇,裴丽赟,焦险峰.“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董事会建设[J].大学教育.2019

[4].石猛.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治理价值及其实现[J].复旦教育论坛.2019

[5].李政勇,裴丽,焦险峰.我国高校董事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高教学刊.2019

[6].高雅,徐小辉.我国高校董事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路径——基于美国高校董事会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

[7].裴丽赟,焦险峰,李政勇.“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董事会促进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8

[8].赵宇宏,王义宁.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两类民办高校董事会制度的差异化设计[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

[9].王明清,何雅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校董事会,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J].南方农机.2018

[10].申新.我国高校党委会与英美高校董事会(理事会)的比较研究[J].学园.2018

标签:;  ;  ;  

高校董事会论文-任莉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