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作用论文-王育乔

物理化学作用论文-王育乔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理化学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课堂教学,开放互动,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育乔[1](2019)在《浅谈开放互动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以物理化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在开放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实现教与学双赢的可行性,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及本科课堂教学对教师科研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工高等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刘凯都,刘书杰,文敏[2](2019)在《物理化学作用下定向井井壁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液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泥页岩井壁更加不稳定。针对泥页岩孔隙内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渗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下定向井井壁稳定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该模型,得出井壁周围应力分布,计算井壁坍塌压力,并研究与地应力状态有关的定向井坍塌压力。模型深化了对泥页岩孔隙内多场耦合作用下渗流规律的认识,模型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9年03期)

邢英兴,胡鹰,袁新顺[3](2019)在《物理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作用在岩土工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强度、变形性能、渗透性及边坡稳定等方面,论文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分析其作用原理,并对工程实际应用加以论述,最后提出在未来研究方向上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文豪[4](2019)在《小球藻浮珠浮选采收技术及相界面间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绿色食品与药品等工业及日用产品的消耗及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生产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如传统化石能源、农作物)受到资源的限制而供应量日趋紧张。微藻生物基材料作为一种潜在的原材料,因其生产成本低,培养条件要求不高,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采收困难成为了制约微藻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传统的浮选采收技术普遍存在采收成本高、能耗过高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微藻采收技术,对促进微藻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并发展了一组新型的微藻无泡浮选采收技术,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借助响应面优化法系统考察了新技术中各种因素对于小球藻采收率的影响,并结合表面能测试与界面相互作用的XDLVO理论(extended Derjaguin-Laudau-Verwey-Overbeek)对浮珠与小球藻之间的相界面物理化学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以空心硅硼酸钠微珠作为载体代替传统气浮法的气泡,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无泡浮选采收技术----浮珠浮选技术,通过对比硅硼酸钠、粉煤灰、空心玻璃珠、乳胶颗粒四种材料的浮珠,发现硅硼酸钠的疏水性更强,浮珠采收率最高,且高于不添加浮选剂条件下气浮法的采收率。当硅硼酸钠浮珠浓度为1g/L时采收率最高,为63.24%。其余叁种材质采收率较差,采收率在10~25%不等。通过XDLVO理论计算,发现微藻浮珠之间叁种相互作用能的作用形式、范围及大小因浮珠种类不同而不同;其中硅硼酸钠与小球藻之间的总相互作用能在16.6nm处存在第二能穴,是其采收率优于其余材料的主要原因。2)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浮珠浮选技术进行了参数优化,探明搅拌速率、浮珠浓度和浮珠粒径是影响浮珠浮选小球藻采收率的叁个显着因素。在实验条件下得出了基于空心硅硼酸钠浮珠的无泡浮选技术的最优采收条件:搅拌速率133rpm,浮珠粒径56μm,浮珠浓度0.546g/L,预测最优采收率为83.7%,实验验证值为85.4±3.2%,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3)为了进一步改进浮珠浮选技术的采收效率,又提出了微藻预絮凝耦合浮珠浮选的新技术。采收实验表明,在使用FeCl_3和壳聚糖作为预絮凝剂时,小球藻的最大采收率分别提高到88.52%和92.04%。通过吸附实验,明确了这两种预絮凝剂在小球藻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分别为静电吸附和补丁吸附。通过微藻表面特性检测发现,FeCl_3通过改变微藻表面电性,降低微藻间静电斥力使其絮凝,形成絮体后,浮珠以镶嵌的方式与小球藻絮体结合。而壳聚糖则是通过补丁吸附方式吸附在小球藻表面,同时,壳聚糖预絮凝处理后的浮珠表面也贴附了大量的壳聚糖聚集体,可以在微藻与浮珠表面之间形成架桥作用,促进了“小球藻-浮珠”结合体的形成。4)基于化学沉淀法包覆技术,在硅硼酸钠浮珠表面包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和辣木籽提取物,开发了两种新型浮珠(SLPMs和辣木浮珠),在浮珠浓度为0.7g/L,SLPMs在pH值为9时,采收率最高,可达到98.43%;辣木浮珠在pH值为7时,采收率最高,可达到89.13%,pH值对于辣木浮珠采收率的影响要比SLPMs大。通过Zeta电位、FTIR等表征实验,揭示新型浮珠材料提高小球藻采收率的作用机理为:(1)PDDA包裹在硅硼酸钠表面,导致浮珠最外层带正电,与小球藻间静电斥力变为引力;在强静电引力作用下,SLPMs周围形成一圈微藻“外套”,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实现高效采收;(2)辣木提取液包覆改变了浮珠表面疏水性,与小球藻之间亲水斥力由变为疏水引力,同时,辣木籽中含有导致微藻絮凝的活性物质,在采收过程中会释放到藻液中,导致微藻絮凝,以絮体的形式附着在浮珠表面,提高了小球藻的采收率。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开发高效、低耗与环境友好的微藻采收新技术,实现微藻生物制造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管清梅,刘俊龙,师瑞娟[5](2018)在《浅析物理化学实验课对理论课教学的促进作用——以蔗糖水解反应数据处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物理化学中的实验数据信息,以蔗糖水解反应实验为例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反应级数的反推求算,关注学生对物理化学理论教学中几种反应级数测定方法的理解.结果表明,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用理论知识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和结果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成效.(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Patrycja,Boguta,Valeria,D'Orazio,Zofia,Soko?owska,王振武[6](2018)在《泥炭腐植酸物理化学性质对其与铜离子在不同pH下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腐殖化阶段4种泥炭土壤中铜离子(Cu~(2+))与腐植酸(HA)在pH为5和7下的相互作用及腐植酸的理化性质。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碳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体系中的反应过程。利用HA性质与描述相互作用的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评价了HA性质对其与Cu~(2+)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时,HA的络合能力大于pH值为5时;pH为7时的絮凝机理(本文来源于《腐植酸》期刊2018年06期)

[7](2018)在《中国研究添加干草菇对广式腊肠物理化学性质、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的提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式腊肠是着名的中式半干香肠之一,其以均一的质构、良好的风味和口感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广式腊肠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很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和丙二醛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通过在肉制品中添加抗氧化物质来降低肉制品的氧化程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天然成分的利用,越来越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接受。为分析干草菇的添加对广式腊肠产品品质和感官特征的影响,中国科学家制备对照组及添加1%、2%、3%、4%干草菇组5组产品,对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感官可接受(本文来源于《肉类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谭毓雯,朱永峰,蒋久阳[8](2018)在《陕西略阳张家山金矿成矿作用及Au-Se矿物形成物理化学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略阳煎茶岭金矿矿集区中的张家山金矿主要由破碎蚀变岩型、角砾岩型和含金石英黄铁矿脉型矿石组成。含金石英-黄铁矿脉型矿石产于断层下盘的石英菱镁岩中。黄铁矿发育富As黄铁矿边,环边受As含量的变化呈现一定的韵律变化,自然金赋存在富As黄铁矿中。在断裂发育形成断层角砾岩的过程中,流体充填破碎石英菱镁岩的裂隙中形成热液矿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以及自然金。石英菱镁岩发生破碎形成的网状裂隙被含金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脉充填。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中,自然金主要分布在含金石英-黄铁矿脉的石英之中或靠近热液脉的菱镁矿或石英间隙。随着大量方解石脉沿裂隙贯入,进一步促进石英菱镁岩的破碎及岩石角砾的分离,形成由石英菱镁岩碎屑、石英和褐铁矿组成的复成分角砾岩,自然金和硒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在角砾岩中。笔者在角砾岩型矿石中发现了灰硒汞矿、直硒镍矿、硒铅矿等硒化物,这些硒化物往往与自然金密切共生。结合矿物组合以及相关化学反应关系,通过热力学计算,构建了该矿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力学相平衡关系图,限定了硒化物与其他相关矿物稳定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硒化物一般与自然金和石英共生,高的f(Se2)值和f(Se2)/f(S2)比值是控制硒化物形成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韩露,万忠梅,孙赫阳[9](2018)在《冻融作用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冻融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对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影响显着。文章综述了冻融作用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冻融理化效应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可使土壤大团聚体破碎成小团聚体,细颗粒物表现出向中等大小颗粒物聚集的趋势;但冻融作用对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不一。由于土壤孔隙间冰晶膨胀,推动土壤颗粒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随之降低。冻融初期,低温导致大量水分向冰晶转化,促使水分向土壤表层迁移;经反复冻融后,冰晶充分占据土壤孔隙,使水分移动空间变小、路径增长,造成不同深度土层含水率差异显着;水分状况改变又反过来对土壤冻融过程产生影响。冻融过程会增强土壤硝化作用和促进溶解性有机酸的释放,从而导致土壤溶液pH降低。冻融作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导致有机碳组分的固定与活化产生分异。冻融循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影响氮、磷素迁移转化方向和赋存形态以及温室气体N_2O等的排放。此外,冻融作用还显着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指示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方向。冻融循环次数、温度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上述冻融作用效应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8年03期)

任星宇[10](2017)在《卤代烷对甲烷火焰抑制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卤代烷抑制剂是一类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哈龙替代灭火剂,但是,相关研究表明,一些卤代烷在贫燃条件下会产生促进燃烧的效果,造成燃烧温度和压力的异常升高。卤代烷抑制剂的灭火机理包括化学阻燃机理和物理阻燃机理,这两种机理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促燃或阻燃的效果。实验中难以实现对物理化学作用的解耦,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进行分离,对卤代烷的异常促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对反应动力学机理进行改动,实现对全氟己酮(C6F120)和五氟乙烷(C2HF5)化学反应活性的控制,通过人为开启或关闭相关反应,来区分这两种抑制剂对甲烷-空气层流火焰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研究表明,根据物理和化学作用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反应区域划分为协同效应区和非协同效应区。同时,数值模拟的结果也验证了 C6F12O和C2HF5的燃料效应,在贫燃区域,这两种物质充当燃料,从而增加反应的化学当量比,导致层流火焰速度的增加;在当量比大于1.10(或1.20)时,这两种物质的添加导致富燃效应,从而在物理上和化学上均降低层流火焰速度。初始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也会导致C6F12O和C2HF5化学效应的变化,温度的升高会导致化学促燃效应的降低,而压力的升高会大幅度增加其化学促燃效果。CF3I是一种可以媲美CF3Br的卤代烷阻燃剂,其优点在于对环境的影响小,不会破坏臭氧层。本文利用对冲火焰实验装置,测量了 CF3I对甲烷-空气层流火焰速度的影响,获取了一系列详细的实验数据,并与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实验值和模拟值吻合良好。和C6F12O和C2HF5不同,CF3I即使在贫燃条件下依然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在当量比为0.6时,0.3%的CF3I添加就使得火焰速度降低为原来的52.4%。通过对CF3I的物理和化学效果进行分析发现,CF3I的化学效应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引起促燃效果,且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05-01)

物理化学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井液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泥页岩井壁更加不稳定。针对泥页岩孔隙内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渗流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力学-化学耦合作用下定向井井壁稳定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该模型,得出井壁周围应力分布,计算井壁坍塌压力,并研究与地应力状态有关的定向井坍塌压力。模型深化了对泥页岩孔隙内多场耦合作用下渗流规律的认识,模型简单实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理化学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王育乔.浅谈开放互动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以物理化学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9

[2].刘凯都,刘书杰,文敏.物理化学作用下定向井井壁稳定分析[J].复杂油气藏.2019

[3].邢英兴,胡鹰,袁新顺.物理化学作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J].建材世界.2019

[4].文豪.小球藻浮珠浮选采收技术及相界面间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管清梅,刘俊龙,师瑞娟.浅析物理化学实验课对理论课教学的促进作用——以蔗糖水解反应数据处理为例[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Patrycja,Boguta,Valeria,D'Orazio,Zofia,Soko?owska,王振武.泥炭腐植酸物理化学性质对其与铜离子在不同pH下相互作用机理的影响[J].腐植酸.2018

[7]..中国研究添加干草菇对广式腊肠物理化学性质、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的提升作用[J].肉类研究.2018

[8].谭毓雯,朱永峰,蒋久阳.陕西略阳张家山金矿成矿作用及Au-Se矿物形成物理化学条件研究[J].矿床地质.2018

[9].韩露,万忠梅,孙赫阳.冻融作用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8

[10].任星宇.卤代烷对甲烷火焰抑制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标签:;  ;  ;  

物理化学作用论文-王育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